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176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04:27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变风量末端装置下游送风管路工作量大、施工进度紧、变风量末端装置至吊顶垂直高度有限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包括与变风量末端装置连接的静压分配箱、联接管、定制弯管以及螺旋直管,联接管、定制弯管、以及若干螺旋直管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均为预制,静压分配箱上开设若干开孔,相邻的所述螺旋直管之间通过联接管或者定制弯管密封连接,靠近静压分配箱的螺旋直管通过联接管或者定制弯管分别密封连接于静压分配箱的开孔中,所述联接管和/或定制弯管与所述静压分配箱和/或螺旋直管分别承插式连接。其能起到方便施工、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材料及人工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送风管路。
技术介绍
目前,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下游送风管安装形式一般为矩形风管、静压分配箱、水平镀锌圆管、不超过2m保温软管、以及送风静压箱。上述形式在以往安装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下施工问题:(I)由于静压分配箱的开口分支数量、开口位置不尽相同,造成静压分配箱的规格较多,因此,不利于预制加工和现场安装;(2)由于空调设备吊装高度距离吊顶的垂直距离有限,因此,一般支管无法从静压分配箱下方以90°弯头接出;(3)由于静压分配箱依次通过矩形风管、水平镀锌圆管以及保温软管接至风口附近,所述风口安装于所述送风静压箱上,所述水平镀锌圆管包括弯头和直管,有时为了顺气流而采用任意弯,造成现场测量工作量巨大,不利于预制加工,从而增加了材料、人工成本,增大了下游支管内气流阻力;(4)由于水平镀锌圆管制作安装费时费力,易导致安装不到位而发生用保温软管强行借位或软管超长,增大了末端送风阻力。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施工、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材料及人工成本的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已成为建筑施工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在变风量末端装置下游送风管路工作量大、施工进度紧、变风量末端装置至吊顶垂直高度有限等情况下,起到方便施工、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材料及人工成本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包括与变风量末端装置连接的静压分配箱、联接管、定制弯管以及螺旋直管,所述联接管、定制弯管、以及若干螺旋直管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均为预制,所述静压分配箱上开设若干开孔,相邻的所述螺旋直管之间通过所述联接管或者定制弯管密封连接,靠近所述静压分配箱的螺旋直管通过所述联接管或者定制弯管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静压分配箱的所述开孔中,所述联接管和/或定制弯管与所述静压分配箱和/或螺旋直管分别承插式连接。可选的,在上述的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中,所述静压分配箱根据施工图对分配箱尺寸、开孔数量、开孔位置进行统计,将设计的原尺寸进行整合放大,统一开孔,所述静压分配箱的一侧与所述变风量末端装置连接,所述静压分配箱上其余侧面中只有一个侧面开设两个开孔,所述静压分配箱的底面或者顶面上开设两个开孔。可选的,在上述的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中,还包括对静压分配箱上的多余开孔进行封闭的封板,所述封板与所述静压分配箱进行承插式连接。可选的,在上述的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中,所述定制弯管为一次冲压90°弯管,定制弯管的内径为250-300mm,所述定制弯管的内弧半径为90_110mm。可选的,在上述的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中,所述静压分配箱、联接管、定制弯管以及螺旋直管分别由镀锌薄钢板预制而成。可选的,在上述的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中,还包括保温软管与送风静压箱,所述螺旋直管通过所述保温软管连接于送风静压箱上。可选的,在上述的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中,所述的螺旋直管与保温软管承插式连接并用扎带固定。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I)所述联接管、定制弯管、以及若干螺旋直管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均为预制,所述联接管和/或定制弯管与所述静压分配箱和/或螺旋直管分别承插式连接,现场施工时,只要进行切割作业然后承插式连接即可,能够保证变风量末端装置下游送风管路的工厂化预制,一次到位率、安装形式统一、安装周期缩短、材料人工成本降低、安装质量可靠、管路排布美观。(2)由于将静压分配箱整合放大,统一开孔,通过封板有效封闭该多余的开孔,从而减少静压分配箱的规格,实现静压分配箱的批量预制生产,有效提高制作精度和生产效率。(3)所述定制弯管是由镀锌钢板一次冲压成两个半圆90°弯管,然后把所述两个半圆90°弯管通过合缝焊机焊接预制而成。这种新型的制作工艺,可以使得内径为250-300mm的定制弯管的内弧半径减小至90_110mm,从而可以实现在有限的垂直空间内,进行直角转弯,以便于利用定制弯管任意转向以直接对准装有风口的送风静压箱,避免了由于由螺旋直管、定制弯管及联接管所组成的静压分配箱后的送风管路安装不到位造成的后续保温软管的强行借位或保温软管超长,有效防止末端送风阻力增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变风量末端装置及下游送风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静压分配箱、11-开孔、2-封板、3-联接管、4-定制弯管、5_螺旋直管、6-保温软管、7-送风静压箱、8-变风量末端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包括与变风量末端装置8连接的静压分配箱1、联接管3、定制弯管4以及螺旋直管5,所述联接管3、定制弯管4、以及若干螺旋直管5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均为预制,所述静压分配箱I上开设若干开孔11,相邻的所述螺旋直管5之间通过所述联接管3或者定制弯管4密封连接,靠近所述静压分配箱I的螺旋直管5通过所述联接管3或者定制弯管4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静压分配箱I的所述开孔11中,所述联接管3和/或定制弯管4与所述静压分配箱I和/或螺旋直管5分别承插式连接并用自攻螺丝固定。所述联接管3、定制弯管4、以及若干螺旋直管5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均为预制,所述联接管3和/或定制弯管4与所述静压分配箱I和/或螺旋直管5分别承插式连接,现场施工时,只要进行切割作业然后承插式连接即可,安装非常方便。而以往矩形管也可以预制,但考虑到部分预留接管,如任意弯管须等到前批风管安装到位后测量再预制,故不能一次预制到位,会增加施工周期,影响进度。可选的,在上述的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中,所述静压分配箱I根据施工图对分配箱尺寸、开孔11数量、开孔11位置进行统计,将设计的原尺寸进行整合放大,统一开孔11,所述静压分配箱I的一侧与所述变风量末端装置8连接,所述静压分配箱I上其余侧面中只有一个侧面开设两个开孔11,所述静压分配箱I的底面或者顶面上开设两个开孔11。由于将静压分配箱I整合放大,统一开孔11,从而减少静压分配箱I的规格,而实现静压分配箱I的预制,进行批量生产,有效提高制作精度和生产效率。可选的,在上述的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中,还包括对静压分配箱I上的多余开孔11进行封闭的封板2,所述封板2与所述静压分配箱I进行承插式连接并用自攻螺丝固定。为了减少静压分配箱I的规格实现静压分配箱I的预制,静压分配箱I在具体使用现场往往留有多余的开孔11,此时通过封板2可有效封闭该多余的开孔11,确保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风量末端下游送风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变风量末端装置连接的静压分配箱、联接管、定制弯管以及螺旋直管,所述联接管、定制弯管、以及若干螺旋直管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均为预制,所述静压分配箱上开设若干开孔,相邻的所述螺旋直管之间通过所述联接管或者定制弯管密封连接,靠近所述静压分配箱的螺旋直管通过所述联接管或者定制弯管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静压分配箱的所述开孔中,所述联接管和/或定制弯管与所述静压分配箱和/或螺旋直管分别承插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国许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