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包括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梯形垫,梯形垫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内凹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贯穿梯形垫的前后端面;梯形垫的左、右侧面底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绑带、顶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扣,绑带与固定扣一一对应,绑带内衬海绵层,绑带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调节带,调节带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伸出端,调节带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绑带上且其外表面设置有一段公粘扣,调节带的伸出端伸出绑带外且其外端面设置有一段母粘扣,公粘扣能与母粘扣相粘合而固定,固定扣包括一个固定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妥善固定双下肢,有效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发生;且成本低廉,取材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装置
,尤其涉及的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
技术介绍
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达到解除髋关节疼痛、防止畸形和功能障碍、保持关节稳定的目的。髋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 —10%。为了术后防止髋关节脱位,术后要求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15-30°,采用现有的普通梯形垫分开患肢时,角度大、患肢易移位,不符合人体生理角度要求,依从性差。且普通梯形垫放置后位置易改变,放置不稳,患肢易发生内收和外旋,导致髋关节脱位。且髋关节置换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老年人抵抗力差,皮下脂肪少易产生皮疹和压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包括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梯形垫,所述梯形垫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内凹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贯穿所述梯形垫的前后端面,所述梯形垫由海绵内芯和棉布外套构成,所述棉布外套紧贴所述海绵内芯;所述梯形垫的左、右侧面底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绑带、顶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扣,所述绑带与固定扣一一对应,所述绑带内衬海绵层,所述绑带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调节带,所述调节带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伸出端,所述调节带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绑带上且其外表面设置有一段公粘扣,所述调节带的伸出端伸出所述绑带外且其外端面设置有一段母粘扣,所述公粘扣能与所述母粘扣相粘合而固定,所述固定扣包括一个用于穿过所述调节带的固定环,所述调节带的伸出端穿过所述固定环后通过其上的母粘扣与公粘扣相粘合从而实现对绑带与固定扣的固定。所述梯形垫的左、右侧面的夹角为15-30°。所述棉布外套上设置有用于套装所述海绵内芯的套口,所述棉布外套在所述套口处设置有拉链。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梯形垫设置有弧形凹槽,符合人体生理角度的,使病人感觉舒适,不会移位,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2、绑带和固定扣配合能妥善固定双下肢,增加患者依从性,特别是对术后谵妄、躁动的老年患者固定牢固,有效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发生;3、梯形垫采用通气性较好的海绵作为内芯,用柔软的棉布作为外套,透气性能好,宽度适宜,患者舒适,乐于接受,能有效预防皮肤过敏,避免压疮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量;4、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便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翻身,保持髋关节稳定性;5、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使用方便,佩带牢固,可反复使用,成本低廉,取材便利,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本为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绑带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公开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包括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梯形垫1,梯形垫I的左、右侧面的夹角为15-30°。梯形垫I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内凹的弧形凹槽11,弧形凹槽11贯穿梯形垫I的前后端面,梯形垫I由海绵内芯和棉布外套构成,棉布外套紧贴海绵内芯,棉布外套上设置有用于套装海绵内芯的套口,棉布外套在套口处设置有拉链,该棉布外套可反复更换和拆洗。梯形垫I的左、右侧面底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绑带2、顶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扣3,绑带2与固定扣3 —一对应,绑带2内衬海绵层,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性。绑带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调节带21,调节带21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伸出端,调节带21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绑带2上且其外表面设置有一段公粘扣22,调节带21的伸出端伸出绑带2外且其外端面设置有一段母粘扣23,公粘扣22能与母粘扣23相粘合而固定,固定扣3包括一个用于穿过调节带21的固定环,调节带21的伸出端穿过固定环后通过其上的母粘扣23与公粘扣22相粘合从而实现对绑带2与固定扣3的固定。在绑带2上设置调节带21与固定扣3相配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绑带2的松紧度,适用广泛。其中,该绑带2可以采用一般的锁骨固定带从中间裁开取一半而得,取材便利。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患者双下肢自然放置于梯形垫I左、右侧面的弧形凹槽11处,然后将绑带2上调节带21的伸出端穿过其顶端对应的固定环,,使绑带2与弧形凹槽11围成环绕患者下肢的空间,根据患者腿部情况调整绑带2的松紧度,达到合适的长度时将调节带21上的公粘扣22和母粘扣23相粘合即可将绑带2固定在梯形垫I上使用方便,固定牢靠且患者舒适。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包括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梯形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垫(I)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内凹的弧形凹槽(11),所述弧形凹槽(11)贯穿所述梯形垫(I)的前后端面,所述梯形垫(I)由海绵内芯和棉布外套构成,所述棉布外套紧贴所述海绵内芯;所述梯形垫(I)的左、右侧面底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绑带(2)、顶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扣(3),所述绑带(2)与固定扣(3) —一对应,所述绑带(2)内衬海绵层,所述绑带(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调节带(21),所述调节带(21)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伸出端,所述调节带(21)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绑带(2)上且其外表面设置有一段公粘扣(22),所述调节带(21)的伸出端伸出所述绑带(2)外且其外端面设置有一段母粘扣(23),所述公粘扣(22)能与所述母粘扣(23)相粘合而固定,所述固定扣(3)包括一个用于穿过所述调节带(21)的固定环,所述调节带(21)的伸出端穿过所述固定环后通过其上的母粘扣(23)与公粘扣(22)相粘合从而实现对绑带(2)与固定扣(3)的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垫(I)的左、右侧面的夹角为15-3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布外套上设置有用于套装所述海绵内芯的套口,所述棉布外套在所述套口处设置有拉链。【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包括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梯形垫,梯形垫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内凹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贯穿梯形垫的前后端面;梯形垫的左、右侧面底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绑带、顶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扣,绑带与固定扣一一对应,绑带内衬海绵层,绑带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调节带,调节带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伸出端,调节带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绑带上且其外表面设置有一段公粘扣,调节带的伸出端伸出绑带外且其外端面设置有一段母粘扣,公粘扣能与母粘扣相粘合而固定,固定扣包括一个固定环。本技术优点:妥善固定双下肢,有效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发生;且成本低廉,取材便利。【IPC分类】A61F5/05【公开号】CN204744544【申请号】CN201520464414【专利技术人】代极静, 甘玉云, 王永荣, 徐丽 【申请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固定垫,包括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梯形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垫(1)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内凹的弧形凹槽(11),所述弧形凹槽(11)贯穿所述梯形垫(1)的前后端面,所述梯形垫(1)由海绵内芯和棉布外套构成,所述棉布外套紧贴所述海绵内芯;所述梯形垫(1)的左、右侧面底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绑带(2)、顶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扣(3),所述绑带(2)与固定扣(3)一一对应,所述绑带(2)内衬海绵层,所述绑带(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调节带(21),所述调节带(21)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伸出端,所述调节带(21)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绑带(2)上且其外表面设置有一段公粘扣(22),所述调节带(21)的伸出端伸出所述绑带(2)外且其外端面设置有一段母粘扣(23),所述公粘扣(22)能与所述母粘扣(23)相粘合而固定,所述固定扣(3)包括一个用于穿过所述调节带(21)的固定环,所述调节带(21)的伸出端穿过所述固定环后通过其上的母粘扣(23)与公粘扣(22)相粘合从而实现对绑带(2)与固定扣(3)的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极静,甘玉云,王永荣,徐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