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船用低温储罐下部支承结构的支承管座,涉及船用低温储罐的支承领域。该支承管座包括内管座和外管座,内管座包括水平的内管底壁,其横截面为圆形;内管底壁的顶部纵向设置有圆筒结构的内管侧壁;内管侧壁的顶部水平设置有内管环壁,内管环壁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外管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外管底壁,外管底壁的横截面为圆形;外管底壁的顶部纵向设置有圆筒结构的外管侧壁;内管座与其底部的外管座之间形成绝热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增加夹层空间距离的情况下,显著减小了外界通过内管座和外管座传递到内层压力容器的热量,进而使得内层压力容器中储存的低温液体吸收的热量减少,显著降低了船用低温储罐的日蒸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用低温储罐的支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用低温储罐下部 支承结构的支承管座。
技术介绍
船用低温储罐一般采用卧式双层压力容器制造而成,其中内层压力容器和外层压 力容器均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层压力容器的表面采用多层缠绕绝热方式进行绝 热保温。内层压力容器和外层压力容器之间采用8点支撑方式,其中上部采用4点支撑的 上部支承,下部采用4点支撑的下部支承。上部支承和下部支承均采用_196°C的低温环氧 玻璃钢材料制造。 上部支承和下部支承能够将内外层压力容器连接为一体,下部支承主要承受内层 容器的重量,上部支承主要承受惯性力作用;与此同时,上部支承和下部支承也是热量由外 部环境传导到内层压力容器的主要途径。 参见图1所示,传统的下部支承2为中空的圆筒结构,下部支承2安装时,下部支 承2的顶部通过支承垫板3与内层压力容器4接触,下部支承2的底部通过凹形结构的支 承管座1与外层压力容器5固定。 但是,参见图1所示,下部支承2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外部的热量会依次经过支承 管座1、中空的下部支承2和支承垫板3传递至内层压力容器4中储存的低温液体。低温液 体吸收热量后会蒸发形成B0G(BoillingOffGas,闪蒸汽)气体,B0G气体超过安全阀的排 放压力时,会自动从安全阀排放至外界,进而损失部分低温液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船用低温储罐 下部支承结构的支承管座。本技术使用时,能够在不增加夹层空间距离的情况下,显著 减小了外界通过内管座和外管座传递到内层压力容器的热量,进而使得内层压力容器中储 存的低温液体吸收的热量减少,显著降低了船用低温储罐的日蒸发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船用低温储罐下部支承结构的支承管 座,包括内管座和外管座,内管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内管底壁,内管底壁的横截面为圆形,其 壁厚为10~20mm;内管底壁的顶部纵向设置有圆筒结构的内管侧壁,内管侧壁的高度为 30~50mm,壁厚为8~12mm;内管侧壁的顶部水平设置有内管环壁,内管环壁的横截面为 圆环形,其壁厚为8~12mm; 所述外管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外管底壁,外管底壁的横截面为圆形,其壁厚为10~ 20mm;外管底壁的顶部纵向设置有圆筒结构的外管侧壁,外管侧壁的高度为30~50mm,壁 厚为8~12mm;所述内管座的内管底壁和内管侧壁均位于外管座的内部,外管座的外管侧壁固定 于内管环壁的底部,内管座与其底部的外管座之间形成绝热空间;所述外管侧壁开有2个 直径为5~10mm的小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管底壁、内管侧壁和内管环壁一体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管底壁和外管侧壁一体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管底壁的壁厚为1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管侧壁的高度为40mm,壁厚为9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管环壁的壁厚为11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管底壁的壁厚为1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管侧壁的高度为40mm,壁厚为9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本技术支承管座包括内管座和外管座,内管座、外管座和下部支承结构的整 体高度与现有技术相同,未增加夹层空间距离,不会损失支承的力学性能。由于内管座和外 管座之间形成了绝热空间,因此增加了外界热量的传热桥的长度(即增加了下部支承结构 的传热热阻)。 与现有技术中凹形结构的支承管座相比,本技术使用时,外界的热量经过内 管座和外管座后会显著减小;减小后的热量经下部支承结构和支承垫板传递至内层压力容 器时,内层压力容器中储存的低温液体吸收的热量减少,显著降低了船用低温储罐的日蒸 发率。【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下部支承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船用低温储罐下部支承结构的支承管座的平面结 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管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外管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用于船用低温储罐下部支承结构的支承管座安装 时的结构不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用于船用低温储罐下部支承结构的支承管座传到 热量的路线示意图。 图中:1_支承管座,2-下部支承,3-支承垫板,4-内层压力容器,5-外层压力容 器,6-内管座,6a-内管环壁,6b-内管侧壁,6c-内管底壁,7-外管座,7a-外管侧壁,7b-外 管底壁。【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用于船用低温储罐下部支承结构的支承管座,基于 Fourier(热欧姆)定律得出。根据Fourier定律 上式中,Q为支承的漏热量,A为支承的横截面积,L为支承的长度,AT为支承两 端的温差,X为支承材料在AT温度区间的平均热导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为了降低支承的热传导Q,只能减小支承的横截面积A或者增加 支承的长度L。在船用低温储罐的设计中,因为要降低船体的重心,需要减轻储罐的重量,所 以低温储罐设计时,一般不会增加夹层空间的距离(即支承的长度L)。与此同时,由于下部 支承结构需要承受内层压力容器4的重量和向下的惯性力,因此难以减小支承的横截面积 A。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用于下部支承结构的支承管座设计时,需要考虑在不增加夹层 空间距离的前提下,加大支承管座的热桥长度。 有鉴于此,参见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用于船用低温储罐下部支承结 构的支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船用低温储罐下部支承结构的支承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座(6)和外管座(7),内管座(6)包括水平设置的内管底壁(6c),内管底壁(6c)的横截面为圆形,其壁厚为10~20mm;内管底壁(6c)的顶部纵向设置有圆筒结构的内管侧壁(6b),内管侧壁(6b)的高度为30~50mm,壁厚为8~12mm;内管侧壁(6b)的顶部水平设置有内管环壁(6a),内管环壁(6a)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其壁厚为8~12mm;所述外管座(7)包括水平设置的外管底壁(7b),外管底壁(7b)的横截面为圆形,其壁厚为10~20mm;外管底壁(7b)的顶部纵向设置有圆筒结构的外管侧壁(7a),外管侧壁(7a)的高度为30~50mm,壁厚为8~12mm;所述内管座(6)的内管底壁(6c)和内管侧壁(6b)均位于外管座(7)的内部,外管座(7)的外管侧壁(7a)固定于内管环壁(6a)的底部,内管座(6)与其底部的外管座(7)之间形成绝热空间;所述外管侧壁(7a)开有2个直径为5~10mm的小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文进,余靖,罗军,周永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武船重型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