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林下放养补饲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964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22:24
猪林下放养补饲区。林下养猪是近年来掀起的一项低碳环保的新兴养殖方式,由于猪品种、林地结构等的差异,养殖户在林下养殖时对林地选择、放养的生猪品种及体重、放养程序和管理等相关技术及因素都需要考虑到,否则不仅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还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成包括:补饲区(1)、控制区(2)和隔离区(3),补饲区的一侧设有饲料投放区(4),饲料投放区的对侧设有饮水区(5),控制区包括控制区入口(6)、可移动挡板(7)、出猪台(8)和控制区出口(9),隔离区包括隔离区入口(10)和隔离区出口(11),补饲区设有补饲区入口(12)所述的补饲区、所述的饮水区、所述的控制区和所述的隔离区通过底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林下猪放养补饲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
技术介绍
:林下养猪是指在林地环境下,以猪为养殖对象,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是近年来掀起的一项低碳环保的新兴养殖方式,由于该方式能较好克服养殖污染,缓解用地紧张困难,生产出天然优质的商品猪,因而深受大养殖者、消费者的欢迎。然而,由于猪品种、林地结构等的差异,养殖户在林下养殖时必须掌握相关管理技术,否则不仅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还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林地选择是关键林下养殖是在森林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要选择天然林地,一般天然林好于原始林、阔叶林好于针叶林、天然林,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在水果林地。要求放养场周围5公里内没有大的污染源,地势以不超过20°为宜。同时注意选择通风、向阳、不太潮湿,植被对放养猪无毒害的林地。砍伐对放养猪有伤害的荆棘、有毒杂草,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中毒事件。场地最好用篱笆或塑料、铁丝网等围起来。、林下放养的生猪品种—般情况下,所有品种猪都可以林下养殖,但考虑到品种以及肉质等因素,仍以地方品种为宜,原因主要是地方品种耐粗饲,觅食力强,抗逆性好,生长期相对较长。、放养体重体重过大,生活习性已经形成,适应能力差;体重过小,抵抗外界不利因素能力弱,不易成功。体重一般以20公斤为宜,因为此时,各项机能比较健全,对外界不利因素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放养程序建立放养驯练场,将准备放养的猪集中到放养林地的一个场地进行循序渐进式的训练,白天放养,晚上找回,这样,反复训练1-2周,然后放养。落实放养猪驯养员,要求驯养员要有耐心爱心,不允许简单粗暴,鞭打放养猪。建立固定的投喂地点、时间、口令,在放养区挑选合适的地点、适当放置料、水槽,选择固定的时间,统一的口令信息,使放养猪形成条件反射,适应放养管理。、放养管理科学提供饲料放养猪要生长,需要能量、蛋白质等,因此要根据放养猪的不同阶段,科学提供饲料,不能一放了之。由于放养猪接触野外环境,容易滋生寄生虫,因此,要定期针对性地在饲料加上驱虫药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放养猪在生长过程中与林地等外界环境广泛接触,随时都有可能受到疫病传染因素的威胁,并且放养猪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10-12个月出栏,为防患未然,必须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放养猪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放养猪抵抗力,确保放养成功。根据大小合理分群:一方面合理分群,可以让放养猪都能吃上料,均匀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掌握放养猪的生长情况,及时出栏上市。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分区轮牧,以便林地能休养生息,保证放养环境的植被生长和环境干燥。在林地,适当种植一些猪爱吃的优质青饲料、牧草,满足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要。落实专人,跟踪观察放养猪的吃料、休息、精神状态、长膘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掌握放养猪的生长、疾病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其组成包括:补饲区、控制区和隔离区,所述的补饲区的一侧设有饲料投放区,所述的饲料投放区的对侧设有饮水区,所述的控制区包括控制区入口、可移动挡板、出猪台和控制区出口,所述的隔离区包括隔离区入口和隔离区出口,所述的补饲区设有补饲区入口,补饲区、饮水区、控制区和隔离区通过底板连接。所述的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所述的饲料投放区安置有双面自动采食槽10个和2米高遮阳顶,所述的饮水区安装有自动饮水器20个和I个水箱。所述的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所述的补饲区入口设置为3_5m,所述的控制区入口设置为lm,所述的控制区出口设置为2m,所述的隔离区入口设置为50cm,所述的隔离区出口设置为I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优势为补饲环境可控、效果良好、安全可靠、便于操作。饲料投放区、饮水区采用自由采食、饮水的方式,即起到最佳补饲效果,又方便了操作;控制区和隔离区的配合使用,即方便了患病猪只的分离,又有利于患病猪只的观察和治疗;控制区和出猪台的配合使用,使猪只出栏工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本技术饲养规模合理,适合放养猪群规模为100头生长育肥猪,适合放养林地为阔叶林或混交林,林地面积为20公顷以上,并可采用不同补饲点轮牧的方法,既保证了猪群有充分的食物来源,又不会对林地造成破坏;建设成本较低,简单易行,建设所用材料可因地制宜,砖混及木质结构皆可。【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区和隔离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其组成包括:补饲区1、控制区2和隔离区3,所述的补饲区的一侧设有饲料投放区4,所述的饲料投放区的对侧设有饮水区5,所述的控制区包括控制区入口 6、可移动挡板7、出猪台8和控制区出口 9,所述的隔离区包括隔离区入口 10和隔离区出口 11,所述的补饲区设有补饲区入口 12,补饲区、饮水区、控制区和隔离区通过底板连接。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所述的饲料投放区安置有双面自动采食槽10个和2米高遮阳顶,所述的饮水区安装有自动饮水器20个和I个水箱。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或2所述的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所述的补饲区入口设置为3-5m,所述的控制区入口设置为lm,所述的控制区出口设置为2m,所述的隔离区入口设置为50cm,所述的隔离区出口设置为lm。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1或2所述的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通过林下放养猪在固定地点、时间、口令等条件反射控制下,由补饲区入口进入补饲区域,于饲料投放区采食,遮阳顶作用是遮挡阳光和雨水,于饮水区饮水,采食结束后通过控制区入口进入控制区,通过控制区出口返回林下放养;需治疗隔离猪只,通过可移动挡板进入隔离区进行治疗操作后通过隔离区出口返回林下放养。猪出栏时,通过可移动挡板控制猪留在出猪台附近,通过出猪台上车出栏。【主权项】1.一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其组成包括:补饲区、控制区和隔离区,其特征是:所述的补饲区的一侧设有饲料投放区,所述的饲料投放区的对侧设有饮水区,所述的控制区包括控制区入口、可移动挡板、出猪台和控制区出口,所述的隔离区包括隔离区入口和隔离区出口,所述的补饲区设有补饲区入口,所述的补饲区、所述的饮水区、所述的控制区和所述的隔离区通过底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其特征是:所述的饲料投放区安置有双面自动采食槽10个和2米高遮阳顶,所述的饮水区安装有自动饮水器20个和I个水箱。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其特征是:所述的补饲区入口设置为3-5m,所述的控制区入口设置为lm,所述的控制区出口设置为2m,所述的隔离区入口设置为50cm,所述的隔离区出口设置为lm。【专利摘要】<b>猪林下</b><b>放养补饲区。林下养猪是近年来掀起的一项低碳环保的新兴养殖方式,由于猪品种、林地结构等的差异,养殖户在林下养殖时对林地选择、放养的生猪品种及体重、放养程序和管理等相关技术及因素都需要考虑到,否则不仅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还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技术的组成包括:补饲区(</b><b>1</b><b>)、控制区(</b><b>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其组成包括:补饲区、控制区和隔离区,其特征是:所述的补饲区的一侧设有饲料投放区,所述的饲料投放区的对侧设有饮水区,所述的控制区包括控制区入口、可移动挡板、出猪台和控制区出口,所述的隔离区包括隔离区入口和隔离区出口,所述的补饲区设有补饲区入口,所述的补饲区、所述的饮水区、所述的控制区和所述的隔离区通过底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涛何鑫淼刘娣吴赛辉冯艳忠于晓龙孙雷陈赫书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