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方向自适应带电源总线连接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813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通讯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通讯总线无正反的电气连接方式;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无方向自适应带电源总线连接方式,包括无方向接插件、输入电源整理部分和实际应用电路,无方向接插件上布置有四根引脚,四根引脚分别为第一电源线引脚、第二电源线引脚、第一信号线引脚和第二信号线引脚,四根引脚并联,无方向接插件的四根引脚插入四根线后,经过桥式整流电路得到电源和地线,中间的两根信号线分别接入选通芯片内,即两个选通模块的输入端,输入的两根电源线分别计入选通芯片两个子模块的控制端,当控制端是高电平时,输入与OUT+相连,当控制端为低电平时,输入与OUT-相连,完成了信号部分的选通和整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通讯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通讯总线无正反的电气连接方式。
技术介绍
现有弱电(36VDC以下)产品的连接方式,多为有方向的,类似于手机充电接口,USB口等。虽然有少量的接口带有无方向插拔的方式,但却没有总线式(多设备间通讯)通讯的功能。现有技术有相对的独立性,一种是总线式通讯的连接,但是连接方向无法自适应;另一种是可自适应的电源供电方式,但却不包含总线通讯。以上两个问题使得在产品设计时,如果需要带电源的总线连接,会出现无法兼容方向自适应和总线多设备通讯两个功能的问题。总线的无方向连接,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总线上通讯的双向性,不能像电源线一样采用整流电路来解决,即使解决了总线的连接无方向问题以后,还要将电源线和通讯总线设计到同一个连接接口上,而接口的排列和连接方式,直接影响了设计的可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可实现无方向连接的电源总线连接方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方向自适应带电源总线连接方式,无方向接插件、输入电源整理部分和实际应用电路,无方向接插件上布置有四根引脚,四根引脚分别为第一电源线引脚、第二电源线引脚、第一信号线引脚和第二信号线引脚,四根引脚并联。其中,输入电源整理部分包括桥式整流电路和选通芯片,选通芯片由第一选通模块和第二选通模块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线引脚、第二电源线引脚相连,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电源信号和接地信号,电源信号和接地信号均与实际应用电路相连。第一选通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电源线引脚相连,第一选通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信号线引脚相连,第一选通模块的两个输出分别与实际应用电路的高电平引脚和低电平引脚相连,第二选通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电源线引脚相连,第二选通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二信号线引脚相连,第二选通模块的两个输出分别与实际应用电路的高电平引脚和低电平引脚相连。当第一电源线引脚和第二电源线引脚输出高电平时,经过选通芯片处理后,第一选通模块和第二选通模块的引脚均作为RT+输出,当第一电源线引脚和第二电源线引脚输出低电平时,经过选通芯片处理后,第一选通模块和第二选通模块的引脚均作为RT-输出,从而实现无方向的外部总线引脚输入。无方向接插件的四根引脚插入四根线后,经过桥式整流电路得到电源和地线,中间的两根信号线分别接入选通芯片内,即两个选通模块的输入端。输入的两根电源线分别计入选通芯片两个子模块的控制端,当控制端是高电平时,输入与OUT+相连,当控制端为低电平时,输入与OUT-相连,正电源相邻的引脚被连接到RT+,负电源相邻的引脚被连接到RT-,完成了信号部分的选通和整流。其中,作为优选地,第一电源线引脚和第二电源线引脚置于无方向接插件的两侧,第一信号线引脚和第二信号箱引脚置于第一电源线引脚和第二电源线引脚之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成功地解决了现有连接方式无法同时解决总线通讯、供电、无方向自由连接这三大问题,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可以不用考虑接口的正反方向,直接插入,并可多设备级联,大大地方便了硬件的设计和用户的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无方向接插件,2为输入电源整理部分,3为实际应用电路,4为桥式整流电路,5为第一选通模块,6为第二选通模块,7为第一电源线引脚,8为第二电源线引脚,9为第一信号线引脚,10为第二信号线引脚,11为选通芯片。【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无方向自适应带电源总线连接方式,无方向接插件1、输入电源整理部分2和实际应用电路3,无方向接插件I上布置有四根引脚,四根引脚分别为第一电源线引脚7、第二电源线引脚8、第一信号线引脚9和第二信号线引脚10,四根引脚并联。其中,输入电源整理部分2包括桥式整流电路4和选通芯片11,选通芯片11由第一选通模块5和第二选通模块6构成,桥式整流电路4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线引脚7、第二电源线引脚8相连,桥式整流电路4的输出电源信号和接地信号,电源信号和接地信号均与实际应用电路3相连。第一选通模块5的控制端与第一电源线引脚7相连,第一选通模块5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信号线引脚9相连,第一选通模块5的两个输出分别与实际应用电路3的高电平引脚和低电平引脚相连,第二选通模块6的控制端与第二电源线引脚8相连,第二选通模块6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二信号线引脚10相连,第二选通模块6的两个输出分别与实际应用电路3的高电平引脚和低电平引脚相连。当第一电源线引脚7和第二电源线引脚8输出高电平时,经过选通芯片11处理后,第一选通模块5和第二选通模块6的引脚均作为RT+输出,当第一电源线引脚7和第二电源线引脚8输出低电平时,经过选通芯片11处理后,第一选通模块5和第二选通模块6的引脚均作为RT-输出,从而实现无方向的外部总线引脚输入。无方向接插件I的四根引脚插入四根线后,经过桥式整流电路4得到电源和地线,中间的两根信号线分别接入选通芯片11内,即两个选通模块的输入端。输入的两根电源线分别计入选通芯片11两个子模块的控制端,当控制端是高电平时,输入与OUT+相连,当控制端为低电平时,输入与OUT-相连,正电源相邻的引脚被连接到RT+,负电源相邻的引脚被连接到RT-,完成了信号部分的选通和整流。其中,作为优选地,第一电源线引脚7和第二电源线引脚8置于无方向接插件I的两侧,第一信号线引脚9和第二信号箱引脚置于第一电源线引脚7和第二电源线引脚8之间。本方案成功地解决了现有连接方式无法同时解决总线通讯、供电、无方向自由连接这三大问题,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可以不用考虑接口的正反方向,直接插入,并可多设备级联,大大地方便了硬件的设计和用户的使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无方向自适应带电源总线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无方向接插件(I)、输入电源整理部分(2)和实际应用电路(3),无方向接插件(I)上布置有四根引脚,四根引脚分别为第一电源线引脚(7)、第二电源线引脚(8)、第一信号线引脚(9)和第二信号线引脚(10),输入电源整理部分(2 )包括桥式整流电路(4 )和选通芯片(11),所述选通芯片(11)由第一选通模块(5)和第二选通模块(6)构成,所述桥式整流电路(4)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线引脚(7)、第二电源线引脚(8)相连,桥式整流电路(4)的电源输出和地线输出均与实际应用电路(3)相连,第一选通模块(5)的控制端与第一电源线引脚(7)相连,第一选通模块(5 )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信号线引脚(9 )相连,第一选通模块(5 )的两个输出分别与实际应用电路(3)的高电平引脚和低电平引脚相连,第二选通模块(6)的控制端与第二电源线引脚(8)相连,第二选通模块(6)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二信号线引脚(10)相连,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方向自适应带电源总线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无方向接插件(1)、输入电源整理部分(2)和实际应用电路(3),无方向接插件(1)上布置有四根引脚,四根引脚分别为第一电源线引脚(7)、第二电源线引脚(8)、第一信号线引脚(9)和第二信号线引脚(10),输入电源整理部分(2)包括桥式整流电路(4)和选通芯片(11),所述选通芯片(11)由第一选通模块(5)和第二选通模块(6)构成,所述桥式整流电路(4)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线引脚(7)、第二电源线引脚(8)相连,桥式整流电路(4)的电源输出和地线输出均与实际应用电路(3)相连,第一选通模块(5)的控制端与第一电源线引脚(7)相连,第一选通模块(5)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信号线引脚(9)相连,第一选通模块(5)的两个输出分别与实际应用电路(3)的高电平引脚和低电平引脚相连,第二选通模块(6)的控制端与第二电源线引脚(8)相连,第二选通模块(6)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二信号线引脚(10)相连,第二选通模块(6)的两个输出分别与实际应用电路(3)的高电平引脚和低电平引脚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鹏朱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四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