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振寿专利>正文

一种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1797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上端开口下端闭合的长筒状兜体,该兜体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兜体的上端开口设有可锁紧或张开兜体的上端开口的锁紧件,在兜体的下端设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兜体单独装置活鱼,活鱼之间不会相互挤压,而且兜体柔软,不会碰伤鱼体,同时降低了活鱼的应激,同时减小了鱼与鱼的摩擦,活鱼的损伤小,利于暂养、运输和销售,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活鱼运输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活鱼运输中,为保证鱼的成活率,以确保其售价(一般死亡水产品的售价只有活体的1/4-1/2,因为水产品死亡后易腐败变质,必须在短时间内售出,否则损失更大。因此,保证水产品捕捞及运输成活率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用到可保证水含量和氧含量的活鱼暂存装置,现有技术中主要用的是塑料薄膜口袋、运输桶等。但塑料薄膜口袋容易因活鱼的游动而被刺破、或鱼与鱼之间的相互挤压而破裂,造成漏水漏气而使活鱼死亡;而且鱼与鱼之间的挤压会造成鱼体出现伤口,且伤口易于感染,致使活鱼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甚至死亡;为解决活鱼相互挤压受伤的问题,公开号为CN20255191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活鱼运输包装物,其包括外层鱼箱和内层鱼盒,鱼盒为长宽高均大于鱼的长宽高的硬质塑料长方形盒,盒壁上有通孔,外层鱼箱连接有水循环装置。上述装置虽然解决了活鱼的挤压问题,但其因内层鱼盒为硬质塑料长方形盒,会在运输过程中因摇晃而碰伤活鱼,而且其运输密度小,造成运输成本高,另外在取出活鱼时,需要人用手抓或用其他工具抓,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鱼与鱼摩擦受伤、降低应激,减少鱼体损伤,运输成本低的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上端开口下端闭合的长筒状兜体,该兜体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兜体的上端开口设有可锁紧或张开兜体的上端开口的锁紧件,在兜体的下端设有把手。为了进一步降低活鱼的损伤,所述兜体由柔软布料制成。这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将用专用袋加水、充氧包装好的活鱼放入兜体中,装满后拉紧兜体的上端开口,抓住把手和兜体的上端开口,放置到车上,到达目的后,解开兜体的上端开口,拿出包装活鱼的专用袋即可。为了使本装置结构更简单、成本低,且使用更方便,所述锁紧件为绳索,每个兜体的上端开口边缘向下卷形成绳索通道,所述绳索穿过每个绳索通道通过拉紧或松开绳索实现兜体的上端开口的锁紧或张开。在使用时,只需要将绳索打结或解开绳索即可,更简单、方便、实用。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把手为开设在两个兜体之间的边缘上的孔洞。为了更节约存放空间,上述方案优选的,兜体为圆柱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兜体单独装置活鱼,活鱼之间不会相互挤压,而且兜体柔软,不会碰伤鱼体,同时降低了活鱼的应激,减小了鱼与鱼的摩擦,活鱼的损伤小,利于暂养、运输和销售,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可根据活鱼的大小形成本装置的大小,提高了运输的密度,降低了运输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兜体;2、锁紧件;3、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长筒状兜体1,兜体I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兜体I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结构、椎体结构、长方体等,为了使鱼的活动空间更宽裕和更好的利用空间,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兜体I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兜体I由软质材料制成,如该软质材料为不漏水的帆布,可直接在每个兜体I内装水、灌入氧气,将活鱼装入,再封口 ;如兜体I由柔软布料制成,在使用时,将用专用袋加水、充氧包装好的活鱼放入兜体I中,装满后拉紧兜体I的上端开口即可。所述兜体I的上端开口设有可锁紧或张开兜体I的上端开口的锁紧件2,在兜体I的下端设有把手3。所述锁紧件2可以为绳索、锁紧环等,为了使用更方便快捷,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件2为绳索,每个兜体I的上端开口边缘向下卷形成绳索通道,所述绳索穿过每个绳索通道通过拉紧或松开绳索实现兜体I的上端开口的锁紧或张开。即所有的兜体I均使用同一根绳索拉紧闭合。所述把手3为开设在两个兜体I之间的边缘上的孔洞。这样的设计,在搬运本装置使,用力可以更平衡、更省力,同时避免了因借助其他工具搬运造成活鱼损伤。本装置对活鱼的损伤小,减少了伤残活鱼的数量,利于暂养和销售,提高了经济效益;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更为重要的是可重复使用,节约资料,减少浪费,不使用时便于收藏。本装置应用在个体大的鱼的运输上的效果最显著,如广西浦北特产-官垌鱼,由于其个体大、生猛活泼,运用传统的运输工具,损伤率达50%,而用本装置运输的官垌鱼,损伤率低于3%。一般损伤程度的售价为16-20元/公斤,严重损伤或死亡的售价为6-8元/公斤,而外观完好的鲜活官垌鱼的售价为56-76元/公斤,由此可见,解决活鱼捕捞时的损伤问题,可以极大的提高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技术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技术的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上端开口下端闭合的长筒状兜体(1),该兜体(I)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兜体(I)的上端开口设有可锁紧或张开兜体(I)的上端开口的锁紧件(2),在兜体(I)的下端设有把手(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兜体(I)由柔软布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2)为绳索,每个兜体(I)的上端开口边缘向下卷形成绳索通道,所述绳索穿过每个绳索通道通过拉紧或松开绳索实现兜体(I)的上端开口的锁紧或张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为开设在两个兜体(I)之间的边缘上的孔洞。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兜体(I)为圆柱体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上端开口下端闭合的长筒状兜体,该兜体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兜体的上端开口设有可锁紧或张开兜体的上端开口的锁紧件,在兜体的下端设有把手。本技术的兜体单独装置活鱼,活鱼之间不会相互挤压,而且兜体柔软,不会碰伤鱼体,同时降低了活鱼的应激,同时减小了鱼与鱼的摩擦,活鱼的损伤小,利于暂养、运输和销售,提高了经济效益。【IPC分类】A01K63/02【公开号】CN204742231【申请号】CN201520422012【专利技术人】张振寿 【申请人】张振寿【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排无损伤活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上端开口下端闭合的长筒状兜体(1),该兜体(1)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兜体(1)的上端开口设有可锁紧或张开兜体(1)的上端开口的锁紧件(2),在兜体(1)的下端设有把手(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寿
申请(专利权)人:张振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