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19-38份,禹州漏芦11-20份,素馨花12-36份,甘草25-39份,荆芥炭3-7份,淫羊藿5-11份,臭灵丹草10-20份,粉萆薢9-19份,海风藤21-35份,菥蓂15-29份,干旱毛蕨3-9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纯中药制剂,对人体特别是对肝脏无毒性,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制备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疼痛位于臀部、大腿后侦叭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前者即坐骨神经炎,往往与体内感染源有关;后者最常见的病因是腰椎间盘脱出,还有椎管狭窄、肿瘤、结核、妊娠子宫压迫、蛛网膜炎等。若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会出现患侧下肢肌肉萎缩,或出现跛行。本病男性青壮年多见,近些年来尤其常见于做办公室工作和使用电脑时间过长的人群。病症表现单侧为多,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目前,临床上大多是对症药物治疗,只能缓解一时疼痛。而采用手术或理疗,存在费用高、副作用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本药物为纯中药配方,可以针对坐骨神经痛,缓解率高、疗效好、见效快、标本兼治且无毒副作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19-38份,禹州漏芦11-20份,素馨花12-36份,甘草25-39份,荆芥炭3-7份,淫羊藿5-11份,臭灵丹草10-20份,粉萆蘚9-19份,海风藤21-35份,菥蓂15-29份,干旱毛蕨3_9份。优选的,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26份,禹州漏芦15份,素馨花24份,甘草33份,荆芥炭5份,淫羊藿8份,臭灵丹草15份,粉萆蘚15份,海风藤27份,薪蓂22份,干旱毛蕨6份。进一步的,所述药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38份,禹州漏芦20份,素馨花36份,甘草39份,荆芥炭7份,淫羊藿11份,臭灵丹草20份,粉萆蘚19份,海风藤35份,薪蓂29份,干旱毛蕨9份。进一步的,所述药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19份,禹州漏芦11份,素馨花12份,甘草25份,荆芥炭3份,淫羊藿5份,臭灵丹草10份,粉萆蘚9份,海风藤21份,薪蓂15份,干旱毛蕨3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草乌叶、,禹州漏芦、素馨花、甘草、荆芥炭、淫羊藿、臭灵丹草、粉萆蘚、海风藤、菥蓂、干旱毛蕨打碎,加入100mL水浸泡2h,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60min,滤出药液,药渣中加水6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煮30min,过滤药液,合并药液,为一剂药。一剂药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饭后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为纯中药制剂,对人体特别是对肝脏无毒性,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备简单。【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柴胡33份,瓜蒌皮22份,竹黄10份,母丁香15份,亚乎奴20份,地榆30份,僵蚕10-30份,当药20份,白薇20份,合欢皮14份,熟地黄5份,西青果15份,黄芩25份,天麻25份。配制及服用方法:将处方量药材打碎,加入100mL水浸泡2h,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60min,滤出药液,药渣中加水6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煮30min,过滤药液,合并药液,为一剂药。一剂药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饭后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实施例2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38份,禹州漏芦20份,素馨花36份,甘草39份,荆芥炭7份,淫羊藿11份,臭灵丹草20份,粉萆蘚19份,海风藤35份,薪蓂29份,干旱毛蕨9份。配制及服用方法:将将处方量药材打碎,加入100mL水浸泡2h,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60min,滤出药液,药渣中加水6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煮30min,过滤药液,合并药液,为一剂药。一剂药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饭后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实施例3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痛的中药,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19份,禹州漏芦11份,素馨花12份,甘草25份,荆芥炭3份,淫羊藿5份,臭灵丹草10份,粉萆蘚9份,海风藤21份,薪蓂15份,干旱毛蕨3份。配制及服用方法:将将处方量药材打碎,加入100mL水浸泡2h,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60min,滤出药液,药渣中加水6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煮30min,过滤药液,合并药液,为一剂药。一剂药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饭后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临床资料1、病例 共88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2例;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I年。2、诊断标准急性发作,以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拘挛难伸,喜热畏寒,昼轻夜重。舌苔薄白,脉浮紧。3、治疗方法纳入病例患者服用本专利技术中药,一剂药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饭后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恢复原工作。有效:自觉症状减轻,能从事轻体力活。无效:月艮药后病情无明显变化。5、治疗结果 88例患者中,临床痊愈65例,有效20例,无效3例。采用本专利技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疗效明显,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简单,未发现患者对药品出现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典型病例 病例1:陈某,男,52岁。患者突然感觉大腿骨处疼痛难忍,去医院确诊为坐骨神经痛,先服用多种药物均无效果,服用本专利技术药,3个疗程后,症状减轻很多,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2个月后随访,无复发。病例2:谢某,女,33岁,,患者感觉左侧腰骨抵部向左腿外侧传至小腿左下肢行走不利,走行困难,经医院临床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2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服3个疗程后,疼痛感全部消除,如正常人一样,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病例3:范某,男,50岁。风寒后右侧下腰部及右臀下至大腿后侧、小腿疼痛半年余,近日劳累后疼痛加剧来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采用本专利技术中药治疗3个疗程后,疼痛减轻;继续服用3个疗程后,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治愈。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19-38份,禹州漏芦11-20份,素馨花12-36份,甘草25-39份,荆芥炭3-7份,淫羊藿5-11份,臭灵丹草10-20份,粉萆蘚9-19份,海风藤21-35份,菥蓂15-29份,干旱毛蕨3-9 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26份,禹州漏芦15份,素馨花24份,甘草33份,荆芥炭5份,淫羊藿8份,臭灵丹草15份,粉萆蘚15份,海风藤27份,薪蓂22份,干旱毛蕨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38份,禹州漏芦20份,素馨花36份,甘草39份,荆芥炭7份,淫羊藿11份,臭灵丹草20份,粉萆蘚19份,海风藤35份,薪蓂29份,干旱毛蕨9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19份,禹州漏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草乌叶19‑38份,禹州漏芦11‑20份,素馨花12‑36份,甘草25‑39份,荆芥炭3‑7份,淫羊藿5‑11份,臭灵丹草10‑20份,粉萆薢9‑19份,海风藤21‑35份,菥蓂15‑29份,干旱毛蕨3‑9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艳,
申请(专利权)人:黄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