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移轨道切换系统,属于汽车焊装生产技术领域。其特点是它包括固定轨道组、伺服驱动机构、滑移台车和单组切换机构,单组切换机构位于固定轨道组的轨道相交处,它包括旋转轨道组、万向支撑轮组和气缸驱动组,旋转轨道组包括旋转轨道、旋转轮和旋转侧臂,旋转轨道两端与固定轨道组的轨道相衔接,旋转轨道固连在旋转轮上,旋转轮与旋转侧臂固连,旋转侧臂另一端与气缸活塞杆铰接,万向支撑轮组包括固定轮、连接体、万向球和滑动轮,滑移台车与固定轮相固连,滑动轮设置于万向球下端且卡在旋转轨道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单组切换机构可在同一平面内实现多个车型的共线生产,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焊装生产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滑移轨道切换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普通家庭,汽车市场的竞争点越来越集中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面对如此快速的产品更新,汽车行业传统的单车种专有化焊装线的生产模式已不太适应当前发展的要求,如何实现汽车焊装多车型共线生产并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成了众多厂家研究的重大课题。汽车装焊生产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车身的制造,传统的专有化焊装线也称之为单一化焊装生产线,该焊装线只能为单一车型提供生产,就单一车型而言,左、右侧围均为对称关系,传统的焊装生产中需要分别制造左侧围生产线和右侧围生产线,增加车型后更需要异地或迀移现有焊装线后重新建设焊装线,厂房、设备及公用动力设施重复投资造成浪费,投入成本较高;同时新车型的侧围差异不确定性,很难在夹具上直接实现共用;另外,在焊装的自动化生产线中,传统生产线由于机器人在焊接过程中需要等待上件、取件、夹具动作等常规动作,耗时较长,机器人利用率不高,影响生产的产能,如何提高机器人的使用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意义重大。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01310107600.3,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5月27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汽车焊装生产线柔性切换系统,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汽车焊装生产线柔性切换系统,包括上件机构、过渡轨道、存储机构、转台、台车、转向轨道切换机构和升降轨道切换机构,所述上件机构与转台布置在过渡轨道的两端,所述存储机构布置在过渡轨道的两侧,所述转向轨道切换机构安装在存储机构与过渡轨道的衔接处,所述升降轨道切换机构安装在过渡轨道上,所述台车可在上件机构、存储机构和转台之间移动。该申请案提高了焊装生产线运行速度,实现了上件与焊接作业同步进行,适用于多种车型混线生产,但该申请案是通过升降轨道切换机构与转向轨道切换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柔性切换,无法在同一平面内直接进行轨道切换,且该申请案机构繁琐,成本较高,后期保养更换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单一化焊装生产线成本高、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滑移轨道切换系统,利用本专利技术可在同一平面内实现多个车型的共线生产,解决了一般焊装生产切换系统利用升降轨道进行切换的设计繁琐问题。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滑移轨道切换系统,包括轨道底座、固定轨道组、伺服驱动机构、滑移台车和单组切换机构,其中所述固定轨道组设置在轨道底座上,包括Y向固定轨道和X向固定轨道,且Y向固定轨道和X向固定轨道相互垂直分布;所述伺服驱动机构包括Y向驱动小车和X向驱动小车,所述Y向驱动小车分布于Y向固定轨道内侧,X向驱动小车分布于X向固定轨道内侧;所述单组切换机构设置于Y向固定轨道和X向固定轨道的轨道相交处。其中所述单组切换机构包括万向支撑轮组、旋转轨道组和气缸驱动组,所述的万向支撑轮组包括固定轮、连接体、万向球和滑动轮,所述的旋转轨道组包括旋转轨道、旋转轮和旋转侧臂,所述的气缸驱动组包括气缸和气缸座;其中,所述的连接体上端与固定轮相固连,所述连接体的下端与万向球的上端相连,所述万向球的球壳下端设有滑动轮,所述的滑动轮卡设在旋转轨道的两侧,所述的旋转轨道与固定轨道组的轨道在同一平面且宽度相等,所述的旋转轨道两端与固定轨道组的轨道相衔接,所述的旋转轨道固连在旋转轮上,所述旋转轮下方与旋转侧臂的一端固连,所述旋转侧臂的另一端与气缸的活塞杆相铰接,所述的气缸铰接在轨道底座上;所述滑移台车上设置有通孔,固定轮穿过该通孔并与滑移台车相固连。进一步地,所述的旋转轨道两端与固定轨道组的轨道通过弧形面相衔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轮和滑移台车之间通过定位销和螺栓连接。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在固定轨道组的每个轨道相交处设置有单组切换机构,该单组切换机构包括万向支撑轮组、旋转轨道组和气缸驱动组,其中旋转轨道组包括旋转轨道、旋转轮和旋转侧臂,旋转轨道可以通过气缸的驱动实现与固定轨道组的完美衔接,从而实现同一平面内的轨道切换,当需要车型切换时只要轨道切换完成,滑移台车再通过伺服驱动机构进行滑移,即可实现不同车型的共线生产,利于降低生产成本。(2)本专利技术由于单组切换机构的使用,实现了同一平面内的轨道切换,不需设计升降轨道进行切换,整套焊装生产线的作业高度整体降低,人工作业姿态更符合人机工程。(3)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又因其整体高度低,生产线无需辅助设备(塌台或地坑),物流简单方便等使整个投资成本降低。(4)本专利技术由于可以实现多车型的共线生产,不用重复制造生产线,使得焊装车间布局得到优化,实际占地面积比传统生产线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滑移轨道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滑移轨道切换系统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单组切换机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IUY向固定轨道;12、X向固定轨道;21、Y向驱动小车;22、Χ向驱动小车;3、滑移台车;4、单组切换机构;411、固定轮;412、连接体;413、万向球;414、滑动轮;421、旋转轨道;422、旋转轮;423、旋转侧臂;431、气缸;432、气缸座;5、空位区;6、人工上件区;7、机器人焊接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滑移轨道切换系统,包括轨道底座、固定轨道组、伺服驱动机构、滑移台车3和单组切换机构4,其中所述固定轨道组设置在轨道底座上,包括Y向固定轨道11和X向固定轨道12,且Y向固定轨道11和X向固定轨道12相互垂直分布;所述伺服驱动机构包括Y向驱动小车21和X向驱动小车22,所述Y向驱动小车21分布于Y向固定轨道11内侧,X向驱动小车22分布于X向固定轨道12内侧;所述单组切换机构4设置于Y向固定轨道11和X向固定轨道12的轨道相交处。其中所述单组切换机构4包括万向支撑轮组、旋转轨道组和气缸驱动组,所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移轨道切换系统,包括轨道底座、固定轨道组、伺服驱动机构、滑移台车(3)和单组切换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道组设置在轨道底座上,包括Y向固定轨道(11)和X向固定轨道(12),且Y向固定轨道(11)和X向固定轨道(12)相互垂直分布;所述伺服驱动机构包括Y向驱动小车(21)和X向驱动小车(22),所述Y向驱动小车(21)分布于Y向固定轨道(11)内侧,X向驱动小车(22)分布于X向固定轨道(12)内侧;所述单组切换机构(4)设置于Y向固定轨道(11)和X向固定轨道(12)的轨道相交处;其中所述单组切换机构(4)包括万向支撑轮组、旋转轨道组和气缸驱动组,所述的万向支撑轮组包括固定轮(411)、连接体(412)、万向球(413)和滑动轮(414),所述的旋转轨道组包括旋转轨道(421)、旋转轮(422)和旋转侧臂(423),所述的气缸驱动组包括气缸(431)和气缸座(432);其中,所述的连接体(412)上端与固定轮(411)相固连,所述连接体(412)的下端与万向球(413)的上端相连,所述万向球(413)的球壳下端设有滑动轮(414),所述的滑动轮(414)卡设在旋转轨道(421)的两侧,所述的旋转轨道(421)与固定轨道组的轨道在同一平面且宽度相等,所述的旋转轨道(421)两端与固定轨道组的轨道相衔接,所述的旋转轨道(421)固连在旋转轮(422)上,所述旋转轮(422)下方与旋转侧臂(423)的一端固连,所述旋转侧臂(423)的另一端与气缸(431)的活塞杆相铰接,所述的气缸(431)铰接在轨道底座上;所述滑移台车(3)上设置有通孔,固定轮(411)穿过该通孔并与滑移台车(3)相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子进,刘会丙,戴荣杰,左永会,刘泽军,叶朝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瑞祥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