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335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盘,包括制动盘本体,制动盘本体包括通过多个辐射筋相连接的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沿制动盘本体的径向,辐射筋自内侧向外侧延伸,相邻的两个辐射筋之间设有散气通道,辐射筋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筋和第二辐射筋,在一个横截面上,第一辐射筋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小,第二辐射筋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大,第二辐射筋的小端部位于第一辐射筋大端部的外侧。增加了辐射筋条数,提高了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在第二辐射筋小端部与相邻两第一辐射筋大端部形成宽度大的集气分流部,消除了狭窄节流区,保证了气流的通畅性和流动性,且气流可加速通过散气通道,提高了散热效果,达到了散热趋势由内向外逐渐增强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动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制动盘
技术介绍
现阶段,制动盘是一种固定在轮毂上并用于与制动卡钳配合以实现车辆制动,现有的车辆上所用的制动盘包括两制动盘面1,两制动盘面I之间通过环形阵列的数十条长条状的辐射筋11连接在一起,该辐射筋11由靠近制动盘面I外周面的一侧向中心延伸(由外向内)且宽度由宽逐渐变窄,相邻两辐射筋11之间设有散气通道12,该散气通道12由靠近制动盘面I外周面的一侧向中心延伸且宽度由宽逐渐变窄,从而在散气通道12的较窄处形成狭窄节流区13 (如图1所示)。从而在车辆制动时,两制动盘面I与制动卡钳剧烈摩擦,在该过程中,制动盘会摩擦发热,且发热趋势是由制动盘的外周面向中心逐渐减小,而通过散气通道12进行散热并实现对制动盘降温的气流随车轮的旋转从一侧进入从另一侧输出,由于散气通道12的宽度从内向外逐渐变宽(即:散气通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由中心向外流动的气流由散气通道12的狭窄节流区13向外分散,辐射筋11会阻碍气体的流动,不仅导致气流不顺畅,影响了气流的通过性,而且在气流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气流所带走的热量由内向外逐渐变小(即:散热面积逐渐减小,散热趋势由内向外逐渐衰减),降低了散热效果。由于制动盘在制动时,制动盘靠近外周面侧需要承担很强的制动力矩,而相邻两辐射筋11之间靠近制动盘外周的宽度大,故在使用中制动盘外周面侧的强度低,将直接影响制动盘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盘,以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制动盘散热效果差和强度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制动盘,包括:制动盘本体,所述制动盘本体包括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通过多个辐射筋相连接,沿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径向,所述辐射筋自内侧向外侧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筋之间设有散气通道,所述辐射筋包括第一辐射筋和第二辐射筋,所述第一辐射筋与所述第二辐射筋间隔设置,在一个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辐射筋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小,所述第二辐射筋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大,所述第二辐射筋的小端部位于所述第一辐射筋大端部的外侧。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辐射筋与所述第一辐射筋之间具有等隙的散气通道。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辐射筋的两端端部和所述第二辐射筋的两端端部均为弧形。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制动盘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辐射筋与第二辐射筋间隔设置,在一个横截面上,第一辐射筋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小,第二辐射筋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大,从而与传统的结构相比,第二辐射筋设置于两第一辐射筋之间,进而两第一辐射筋之间宽度较大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第一辐射筋和第二辐射筋的总条数与传统相比得到了有效增加,进而提高了该制动盘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由于第二辐射筋的小端部位于第一辐射筋大端部的外侧,从而在第二辐射筋小端部与相邻的两第一辐射筋大端部形成宽度较大的集气分流部,不仅消除了狭窄节流区,保证了气流的通畅性和流动性,而且便于气流集中;集中后的气流分散进入散气通道,在该散气通道内气流可加速通过(由于集气分流部的宽度大于散气通道的宽度),提高了散热效果,达到了散热趋势由内向外逐渐增强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一辐射筋和第二辐射筋的总条数增加,从而散气通道的条数相应得到了增加,进而增加了散热面积和通过散气通道的气流量,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由于第二辐射筋与第一辐射筋之间具有等隙的散气通道,进一步保证了气流的通过性及流动性。由于第一辐射筋的两端端部和第二辐射筋的两端端部均设为弧形,从而靠近中心侧的弧形结构对气流起到了导向作用,便于气流进入散气通道,同时有效提高了结构强度,且便于铸造成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气体流动的效果图;图中,1-制动盘面,11-辐射筋;12_散气通道;13_狭窄节流区;2_制动盘本体;21-第一盘体;22_第二盘体;23_第一辐射筋;24_第二辐射筋;25_散气通道;26_缺口 ;27-集气分流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便于理解,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气流的流向,空心箭头所示的方向为车轮的前进方向。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一种制动盘,包括:制动盘本体2,该制动盘本体2包括第一盘体21和第二盘体22,该第一盘体21和第二盘体22通过多个辐射筋相连接,沿制动盘本体2的径向,该辐射筋自内侧向外侧延伸,相邻的两个辐射筋之间设有散气通道25 ;该辐射筋包括第一辐射筋23和第二辐射筋24,该第一辐射筋23与第二辐射筋24间隔设置,在一个横截面上,该第一辐射筋23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小,该第二辐射筋24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大,从而与传统的结构相比,第二辐射筋24设置于两第一辐射筋23之间,第一辐射筋23之间宽度较大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第一辐射筋23和第二辐射筋24的总条数及散气通道25的总条数与传统相比得到了有效增加(总条数可达36条),进而提高了该制动盘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同时,增加了散热面积和通过散气通道的气流量。该第二辐射筋24的小端部位于第一辐射筋23大端部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二辐射筋24的长度小于第一辐射筋23的长度,进而在第二辐射筋24小端部与相邻的两第一辐射筋23大端部形成集气分流部27(参见图4),不仅消除了狭窄节流区,保证了气流的通畅性和流动性,而且便于气流集中;集中后的气流分散进入散气通道25,由于集气分流部27的宽度大于散气通道25的宽度,从而在该散气通道25内气流可加速通过,提高了散热效果,达到了散热趋势由内向外逐渐增强的目的。该第二辐射筋24与第一辐射筋23之间具有等隙的散气通道25,进一步保证了气流流通的通畅性和流动性。该第一辐射筋23的两端端部和第二辐射筋24的两端端部均设为弧形,从而通过弧形结构对气流起到了导向作用,便于气流进入散气通道25,同时有效提高了结构强度,且便于便于铸造成型。该第一盘体21和第二盘体22上均设有用于减重的弧形缺口 26,该缺口 26位于第一盘体21和第二盘体22相互靠近的一侧,以保证制动盘本体2在转动中的动平衡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制动盘,包括: 制动盘本体,所述制动盘本体包括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通过多个辐射筋相连接,沿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径向,所述辐射筋自内侧向外侧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筋之间设有散气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筋包括第一辐射筋和第二辐射筋,所述第一辐射筋与所述第二辐射筋间隔设置,在一个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辐射筋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小,所述第二辐射筋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大,所述第二辐射筋的小端部位于所述第一辐射筋大端部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筋与所述第一辐射筋之间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盘,包括:制动盘本体,所述制动盘本体包括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通过多个辐射筋相连接,沿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径向,所述辐射筋自内侧向外侧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筋之间设有散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筋包括第一辐射筋和第二辐射筋,所述第一辐射筋与所述第二辐射筋间隔设置,在一个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辐射筋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小,所述第二辐射筋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大,所述第二辐射筋的小端部位于所述第一辐射筋大端部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继贤蒲光明高世阳朱世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浩信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