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开瓶器,主要包括:设在瓶盖外周缘的多个凹凸状的筋,其特征是:该凹凸状的筋与瓶颈间所留空间大小,恰可与一按等位排列的、且带有拉把的副盖相结合,该副盖上设有一开启部与凹凸状的筋相配合,而相对开启部的另一端设有固定部与瓶盖相抵形成一杠杆力的作用点,且副盖置于瓶盖上与瓶盖组成一体。使用时,人们只需利用杠杆的原理,即可将啤酒瓶的瓶盖打开,非常方便实用,而且安全可靠,不需再配备专用的开瓶器,更重要的是它填补了消费市场的一项空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瓶器,尤指一种适用于啤酒瓶上使用的一次性开瓶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啤酒瓶由瓶体和瓶盖组成,啤酒装满后,瓶盖紧密压合在瓶颈上,呈全封闭状,瓶盖的外周缘均布有多个呈凹凸状的筋。人们在喝啤酒时,必须使用专门的开瓶器,方可将瓶盖打开,自已则无法用手直接将瓶盖打开。这样在使用上极为不方便,特别在外出旅行时,往往由于没有开瓶器而无法饮用,或者采用在一带棱的或带有尖的物体上碰撞,以打开瓶盖,很容易造成瓶口的破裂,一旦玻璃渣落入瓶中,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参见图9、10,专利号为96223180.0的《拉开型瓶盖》,由连成一体的盖顶部6、裙边部5和用于拉开瓶盖的附加部3组成,该附加部3包含从裙边边缘一部延伸弯折后紧贴裙边部的部分,再弯折后紧贴盖顶部6的部位2和位于盖顶部6上的端头部分1。该端头部分1为拉环或拉片可置于盖顶部6上形成一圆形的凹槽4内,该盖项部6上、沿附加部3的两侧形成两条压痕7,该压痕7从盖顶部6一侧朝向其相反一侧延伸至稍稍超出所述凹槽4的位置。使用时,将拉环或拉片拉出并离开盖顶部6及稍离开裙边部3时,只需稍加用力,即可首先将裙边部3一部分撕开,随着可将盖顶部6撕开,又由于盖顶部6上的两条压痕7的作用更易将盖顶部6撕开,另在进行瓶装时,瓶盖裙边产生的包箍力已完全被破坏,使瓶盖更容易被拉出瓶口,从而完全启开瓶盖。以上虽可将瓶盖打开,无需专用工具,但每次开瓶时,必须先从裙边部撕开、再从盖顶部撕开,最后再将瓶盖打开,一方面存在被撕开的裙边部易于伤人划手,另一方面被撕开的盖顶部由于周边有不少毛刺,在不等瓶盖全部打开时,人们忙于饮用即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非常不安全,而且对瓶盖的开启并不顺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专用工具,人们即可随时随地将瓶盖打开,且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方便灵活的一次性开瓶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次性开瓶器,主要包括设在瓶盖外周缘的多个凹凸状的筋,其特征是该凹凸状的筋与瓶颈间所留空间大小,恰可与一按等位排列的、且带有拉把的副盖相结合,该副盖上设有一开启部与凹凸状的筋相配合,而相对开启部的另一端设有固定部与瓶盖相抵形成一杠杆力的作用点,且副盖置于瓶盖上与瓶盖组成一体。其中;该副盖内壁面上设有的开启部为多个齿与上述凹凸状的筋相卡掣而固定,而相邻齿间设有断裂线,相对拉把的另一端延伸有固定部为卡制在瓶盖外壁面上的支柱。该副盖呈半圆形盖体,其内壁面上设有多个均布的齿,位于半圆形盖体的一侧壁上连设有向外向下弯折的拉把。该副盖呈圆形盖体,其内壁面上设有的开启部为部分均布的多个齿与上述凹凸状的筋相卡掣而固定,相邻齿间设有断裂线,位于圆形盖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支座,一向上向内弯折的拉把一端通过销轴与支座铰接,另一端位于副盖顶面的一部分呈刀把型,且拉把的内作用面一部分与副盖顶面相抵,另一部分与副盖侧缘相抵。该副盖的内壁面相对的两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的开启部为一开启钩,相对开启钩的另一端设有的定位部为一定位钩、该定位钩、开启钩分别钩卡在相对应瓶盖的凹凸状的筋内。该副盖的内壁面相对的两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的开启部为开启钩、相对开启钩的另一端设有的定位部为一定位钩,该定位钩、开启钩分别钩卡在相对应的瓶盖的凹凸状的筋内,并在副盖内壁面上方还设有一钭倾面抵靠在瓶盖上。该副盖一端呈开口、另一端内壁面上设有的开启部为一开启钩,该开启钩呈弧形钩卡在相对应的瓶盖的凹凸状的筋内。该副盖头部呈具有弧形的长方体、尾部呈一鸟状的拉把,其相对两内侧面上的开启钩、定位钩分别为弧形与瓶盖上的凹凸状的筋相配合而固定。该副盖一端呈开口的开口端为定位部、其头部呈具有弧形的长方体、尾部呈一鸟状的拉把。该副盖为注塑一体成型或由金属冲压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在瓶盖上加装了副盖,并利用副盖上的多个齿或开启钩对瓶盖上的凹凸状的筋施力,并以一定位部为作用点,利用杠杆原理即可将瓶盖很容易的打开,而且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灵活,无需专用开瓶器,只需将副盖上的拉把向上提起或向下压即可随时随地将瓶盖打开,因此,该一次性开瓶器给整个啤酒瓶的整体包装带来了极高的附加值,而且可大批量与啤酒瓶盖相结合一并投入市场,为消费市场填补了一项空白。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副盖的仰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副盖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副盖的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副盖的主视图。图9、为现有技术瓶盖的主视图。附图说明图10、为现有技术瓶盖的俯视图。参见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一次性开瓶器,主要包括设在瓶盖2外周缘的多个凹凸状的筋21,该凹凸状的筋21与瓶颈3间所留空间大小,恰可与一按等位排列的、且带有拉把12的副盖1相结合,该副盖1置于瓶盖2上。上述副盖1内壁面上设有多个齿11与上述凹凸状的筋21相卡掣而固定,而相邻齿11间设有断裂线111,相对拉把12的另一端延伸有卡制在瓶盖2外壁面上的支柱13,该支柱13可作为支点,供拉把12向上翻转时的支撑点,以便翅起瓶盖2,打开啤酒瓶供人饮用。上述副盖1呈半圆形盖体,其内壁面上设有多个均布的齿11,相邻齿间设有断裂线111,位于半圆形盖体的一侧壁上连设有向外向下弯折的拉把12,相对拉把12的另一端延伸有向下弯折卡掣在瓶盖2上的支柱13。该副盖1注塑一体成型或由金属冲压一体成型。组装时,啤酒商首先在啤酒出厂前就把副盖1配装在瓶盖2上,由于副盖1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与瓶盖2结合时,先将多个齿21按瓶盖2所留空间大小和等位排列的关系与瓶盖2上的凹凸状的筋21相卡掣,再下压副盖1使支柱13卡掣在瓶盖2的外壁面上,与瓶盖2扣牢在一起。待啤酒上市后,消费者只需用食指勾住拉把12,母指压住副盖1的顶面,利用杠杆原理,以支柱13为支点,将拉把12用力向上拉,使多个齿11同时向与之相卡合的凹凸状的筋21施力,则可撬开瓶盖2,同时从断裂线111处断开,即可去掉副盖1和瓶盖2,完成开瓶的功效。参见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其中,副盖1呈圆形盖体,其内壁面上设有部分均布的齿11,相邻齿间设有断裂线111,位于圆形盖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支座4,一向上向内弯折的拉把12一端通过销轴5与支座4铰接,而位于副盖1顶面的一部分呈刀把型,且拉把12的内作用面14一部分与副盖1的顶面相抵,另一部分与副盖1的侧缘相抵。使用时,只需将拉把12以销轴5为轴心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再沿箭头A方向下压拉把12,使多个齿11对瓶盖2凹凸状的筋21同时施力,则可撬开瓶盖2将瓶盖2打开。参见图4-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其中,副盖1头部呈具有弧形的长方体、尾部呈一鸟状的拉把12,副盖1的内壁面相对的两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定位钩15、开启钩16、该定位钩15、开启钩16呈弧形,分别钩卡在相对应的瓶盖2的凹凸状的筋21内。组装时,先将副盖1上的开启钩16卡掣在瓶盖2的凹凸状的筋21内,然后下压副盖1,使定位钩15在弹性作用下卡掣在相对面的凹凸状的筋21内。开启酒瓶时,只需以定位钩15为支点,向上拔动拉把12,使开启钩16向与之相卡掣的凹凸状的筋21施力,即可撬起瓶盖2,打开酒瓶以饮用。参见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其中,副盖1的内壁面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开瓶器,主要包括:设在瓶盖外周缘的多个凹凸状的筋,其特征是:该凹凸状的筋与瓶颈间所留空间大小,恰可与一按等位排列的、且带有拉把的副盖相结合,该副盖上设有一开启部与凹凸状的筋相配合,而相对开启部的另一端设有固定部与瓶盖相抵形成一杠杆力的作用点,且副盖置于瓶盖上与瓶盖组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光,
申请(专利权)人:季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