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线缆连接至地震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0854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线缆连接至地震装置的方法的示例,线缆具有被次要应力构件包围的芯部应力构件。方法的其中一个示例包括:形成连接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本体、楔、保持器、模制本体和套圈。连接器本体可以具有形成在远侧端部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流动通路和提供与至少一个流动通路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径向孔。楔设置在连接器本体的凹处中并且能附接至芯部应力构件。模制本体围绕远侧端部,填充至少一个流动通路,并且附接至次要应力构件。套圈可以至少部分包封连接器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将线缆连接至地震装置的方法本分案申请是基于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410241738.7、专利技术名称“线缆负荷传输设备和用于地震数据获取的方法”、申请日2014年5月30日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大体涉及关于用于制成电连接的连接器的锁定布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对地图地下结构进行地震监测,以识别和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矿藏。通常执行地震监测以用于在开发(钻井)油田之前估测石油和天然气田的位置和数量,并且还用于确定在钻井之后矿藏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在选定的地理区域上部署地震传感器阵列(也被称为地震接收器)来实施地震监测。这些阵列一般覆盖75-125平方千米或更多的地理面积,并且包括2000至5000个地震传感器。一些区域可能在水下并且在深达七十五米的深度处。地震传感器(地震检波器或加速度计)以网格形式联接至地面。可以使用诸如炸药、气枪、或移动振动源的能量源来产生或引致进入地表下的声波或声信号(也被称为声能)。所产生的进入地表下的声波从地下地层中的断裂处(诸如由石油和天然气矿藏形成的断裂处)反射回至地表。反射波在地表处被地震传感器(水中检波器、地震检波器等)感应到或探测到。部署于油气田中靠近地震传感器的数据获取单元可以被构造用于接收来自与其相关联的地震传感器的信号,至少部分地处理所接收的信号,并且将已处理的信号传输至远程单元(一般为安置于移动单元上的中央控制单元或中央计算机单元)。中央单元一般控制至少一些数据获取单元的运行,并且可以处理从所有数据获取单元接收的地震数据和/或记录数据存储装置上的已处理数据以用于进一步处理。地震波的感应、处理、以及记录被称为地震数据获取。用于展开和收回这些线缆的机械装置使得线缆连接器及其相关设备产生应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对于稳健的连接器的需要,所述稳健的连接器能够承受由这些机械部署装置施加的负荷以及在运行过程中遭受到的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线缆的连接器,所述线缆具有被次要应力构件包围的芯部应力构件。连接器可以包括连接器本体、楔、保持器、模制本体、以及套圈。连接器本体可以具有:远侧端部,所述远侧端部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限定用于接收次要应力构件的暴露段的孔洞;形成于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流动通路;至少一个径向孔眼,所述径向孔眼提供与所述至少一个流动通路的流体连通;临近孔洞的凹处;以及与远侧端部相对的插头端部。所述插头端部可以接收与地震装置相关联的电连接器。楔可以被接收于连接器本体的凹处内,并且能够被附接至芯部应力构件。保持器可以将楔紧固于连接器本体的凹处中。模制本体包围远侧端部并且填充所述至少一个流动通路,模制本体附接至次要应力构件。套圈可以至少部分地包封连接器本体。套圈可以具有与地震装置相匹配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套圈可以包括定位于第二端部处的保持器环,以使得连接器本体被捕获于保持器环和地震装置之间。在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将线缆连接至地震装置的方法,所述线缆具有被次要应力构件包围的芯部应力构件。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形成如上所述的连接器本体;将楔定位于连接器本体的凹处中;将楔附接至芯部应力构件;通过保持器将楔紧固于连接器本体的凹处中;通过模制本体包围远侧端部并且填充所述至少一个流动通路,模制本体附接至次要应力构件;并且通过套圈至少部分地包封连接器本体,套圈具有与地震装置相匹配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套圈包括定位于第二端部处的保持器环,其中,连接器本体被捕获于保持器环和地震装置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特征的示例已经被相当宽泛地概括,以使得接下来的其详细描述可以被更好地理解并且以使得其为本专利技术做出的贡献被理解。附图说明为了详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应当结合附图参考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其中类似的元件被赋予类似的附图标记,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地震监测系统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的剖视图;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制本体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地震数据获取过程中将线缆锚定至地震装置的装置和方法。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锚定”指代其中张力负荷在两个结构特征之间转移的机械连接。可以以不同形式的实施例实施本专利技术。本文示出的附图和提供的描述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例相对应,以用于解释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中的理念,并且理解到本文将作为本专利技术原理的示范例。图1描述线缆地震数据获取系统100的实施例。这样的系统包括间隔开的地震传感器单元102的阵列(串)。地震传感器单元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多部件传感器,诸如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三部件式加速度计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诸如常规的地震检波器(geophone);或者压力传感器,诸如常规的水中检波器(hydrophone)。可以使用任何能够感应地震能量的传感器单元。每一个地震传感器单元102一般经由线缆联接至数据获取装置(诸如远程获取模块(RAM)103),并且数据获取装置及其相关联的地震传感器单元102中的一些经由线缆110联接以形成线路或组108。组108随后经由线缆112联接至线路分支(诸如纤维TAP单元(FTU)104)。若干FTU104及其相关联的线缆112通常由线缆(诸如所示出的基线线缆118)联接在一起。RAM103可以被构造用于记录由地震传感器单元102产生的模拟地震信号。RAM103可以被构造用于将来自地震传感器单元102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化的信息可以随后被传输至FTU104。诸如FTU104a的一个或多个FTU104可以被构造用于将数字化的信号传输至中央记录系统(CRS)106。在地震数据获取中涉及的装置可以被统称为“地震装置”,所述“地震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地震传感器单元102、RAM103、以及FTU104、CRS106、以及其他相关联的辅助装置116。如前所述,系统100可以被用于陆地上或者深达七十五米的水中。系统100的线缆可以被放出并且卷绕于大的线盘和线轴上。铺开线缆和随后回收线缆产生了张力,所述张力使得在线缆和沿线缆定位的地震设备之间的连接处于张紧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容许这些力在线缆和地震设备之间有效地转移而不破坏连接。当前参考图2,示出连接器200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200结合用于确保线缆202和地震装置204之间的稳健的负荷转移连接的锚定布置。以隐藏线示出的地震装置204可以为地震数据获取系统的任何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线缆202可以被构造用于水下环境中。线缆可以包括由次要应力构件208包围的芯部应力构件206。内线缆护套210可以将芯部应力构件206与次要应力构件208分离。在其他实施例中,芯部应力构件206可以包括织物纤维束,并且次要应力构件208可以为编织护套或护罩。外线缆护套212可以被挤出在内线缆护套210上方。因此,外线缆护套212包封次要应力构件208。芯部应力构件206可以为实心圆柱形构件或成束的纤维。次要应力构件208可以为织物的、编织的、或护罩。芯部应力构件206、次要应力构件208可以由芳族聚酰胺纤维或其他任何适合的材料形成。应当理解的是对于线缆202的所描述构造和具体材料仅为说明性的,并且本说明书可以被用于其他构造的线缆。如下更详细地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将线缆连接至地震装置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线缆连接至地震装置的方法,所述线缆具有被次要应力构件包围的芯部应力构件,所述方法包括:形成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具有:远侧端部,所述远侧端部具有内表面、形成于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流动通路、以及提供与所述至少一个流动通路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径向孔眼,所述内表面限定用于接收次要应力构件的暴露段的孔洞;临近孔洞的凹处;以及与远侧端部相对的插头端部,所述插头端部接收与地震装置相关联的电连接器;将楔定位于连接器本体的凹处中;将楔附接至芯部应力构件;通过保持器将楔紧固于连接器本体的凹处中;通过模制本体包围远侧端部并填充所述至少一个流动通路,模制本体附接至次要应力构件;并且通过套圈至少部分地包封连接器本体,套圈具有与地震装置相匹配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套圈包括定位于第二端部处的保持器环,其中,连接器本体被捕获于保持器环和地震装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4.17 US 61/980,9561.一种用于将线缆连接至地震装置的方法,所述线缆具有被次要应力构件包围的芯部应力构件,所述方法包括:形成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具有:远侧端部,所述远侧端部具有内表面、形成于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流动通路、以及提供与所述至少一个流动通路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径向孔眼,所述内表面限定用于接收次要应力构件的暴露段的孔洞;临近孔洞的凹处;以及与远侧端部相对的插头端部,所述插头端部接收与地震装置相关联的电连接器;将楔定位于连接器本体的凹处中;将楔附接至芯部应力构件;通过保持器将楔紧固于连接器本体的凹处中;通过模制本体包围远侧端部并填充所述至少一个流动通路,模制本体附接至次要应力构件;并且通过套圈至少部分地包封连接器本体,套圈具有与地震装置相匹配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套圈包括定位于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V·卡梅伦
申请(专利权)人:英洛瓦天津物探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