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头内孔磨床,涉及专用磨床技术领域。它主要包括机床床身、中心架和两个磨头组件,所述中心架安装在机床床身的中部,所述两个磨头组件分别安装在中心架两侧的机床床身上,且两个磨头组件相对设置,以便能同时加工工件两端的内孔面;所述中心架为高精度双调整中心架,所述高精度双调整中心架包括外壳、中空夹具轴、轴承、端盖和夹紧机构。该双头内孔磨床仅一次装夹就可以同时加工工件两端的内孔,不仅可以减少更换工件和装夹调整的时间,减少劳动量,还具有加工精度高、速度快、动作平稳、整体结构精密,故障率极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床中心架,具体涉及一种双头内孔磨床。
技术介绍
现有的磨床在加工空心圆柱体零件两端的内孔或端面时,先要用磨床的中心架(即工件夹具)装夹好空心圆柱体零件,使零件的一端对应磨头,在用磨头加工好空心圆柱体零件该端的内孔或端面后,需要将零件取下并水平调转180度后重新装夹,才能加工零件另一端的内孔或端面。由于加工零件两端需要进行两次装夹才能完成,因此很难保证加工的零件在两次装夹后保持同一轴度,从而极大的影响了零件的加工精度。为了提高被加工零件的精度,目前一些企业采用将磨床的工件夹具底座改为可水平转动的转台,这样在加工完零件一端的内孔或端面后,只需将转台旋转180度,即能够在不重新装夹的情况下,加工零件另一端的内孔或端面。然而,这种方法虽然节省了人力,不再需要重新装夹就能够加工零件的两端,但却仍然不能有效的提高零件的精度。因为转台自身就存在有精度误差,所以依然不能有效的保证加工零件在旋转后,其两端能够保持在同一轴度被加工。由于磨床中的工件夹具难以准确的调整至高精度,因而加工后的零件精度就不能准确把握,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加工后的零件精度误差大,加工效率低及生产成本尚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进一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头内孔磨床。该双头内孔磨床仅一次装夹就可以同时加工工件两端的内孔,不仅可以减少更换工件和装夹调整的时间,减少劳动量,还具有加工精度高、速度快、动作平稳、整体结构精密,故障率极低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双头内孔磨床,它主要包括机床床身、中心架、工作台和两个磨头组件,所述机床床身的上部设置有导轨,所述机床床身的下部两侧设置有机床底座。所述中心架安装在机床床身的中部,所述两个磨头组件分别安装在中心架两侧的机床床身上,且两个磨头组件相对设置,以便能同时加工工件两端的内孔面。所述中心架为高精度双调整中心架。所述磨头组件包括磨头、磨头电机、皮带传动机构和横向进给机构。所述横向进给机构为手动进给机构。所述工作台安装在机床床身上部的导轨上,所述磨头组件安装在工作台上方,所述工作台与机床床身之间还设置有纵向进给机构,以便带动工作台沿机床床身左右移动。所述的纵向进给机构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由液压站供油和控制。上述高精度双调整中心架包括外壳、中空夹具轴、轴承、端盖和夹紧机构,所述中空夹具轴的外壁中部具有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上开设有环形皮带槽;所述中空夹具轴经轴承安装在外壳的内孔中;所述轴承安装在环形凸部两侧的中空夹具轴上,所述轴承的内圈通过环形凸部实现轴向定位,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外壳的内孔面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通过端盖实现轴向定位;所述端盖安装在外壳内孔的两端;所述中空夹具轴的两端均伸出端盖,且其伸出端盖的伸出段上沿径向均布有若干个夹紧机构,以便夹紧位于中空夹具轴中的工件;所述外壳中部对应开设有皮带通槽,以便壳体外部的动力机构能通过皮带带动中空夹具轴转动。上述夹紧机构结构有多种实施方式,可以是螺杆机构,也可以是丝杆机构,还可以是电动推杆或液压缸等。为了便于说明,以下我们以螺杆机构的夹紧机构为例说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爪、螺杆和螺杆固定套,所述螺杆固定套沿径向安装在中空夹具轴的伸出段上,所述螺杆穿设在螺杆固定套顶部上,所述螺杆固定套具有轴向内孔,所述夹爪沿轴向内孔上下滑移,所述螺杆的下端与夹爪相连接。为了便于将双头内孔磨床安装磨床上,所述外壳底部还设置有安装凸缘,所述安装凸缘上设置有安装孔。该双头内孔磨床还包括一底座,所述外壳经其底部的安装凸缘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安装在磨床上。该双头内孔磨床还包括一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为电机。所述动力机构经安装座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动力机构经皮带传动机构带动中空夹具轴转动。所述皮带传动机构包括皮带轮和皮带,所述皮带轮安装在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皮带的一端绕置在环形皮带槽上,皮带经皮带通槽穿出外壳,皮带的另一端绕置在皮带轮上。位于壳体外侧的皮带和皮带轮的外侧包覆有皮带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双头内孔磨床仅一次装夹就可以同时加工工件两端的内孔,不仅可以减少更换工件和装夹调整的时间,减少劳动量。还具有加工精度高、速度快、动作平稳、整体结构精密,故障率极低等优点。尤其是它的中心架将皮带传输机构传动连接在中空夹具轴的中部,使中空夹具轴的两端受力均衡,形变反向和形变量相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被加工工件的加工精度,达到工件两端内孔的同轴度和同心度,提高了加工效率,特别适应机床主轴套筒的内孔加工,改变传统通过单边磨削再二次装夹的磨削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双头内孔磨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高精度双调整中心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高精度双调整中心架的主视图。图4为图2中沿A-A视线的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中高精度双调整中心架的俯视图。图6为实施例中高精度双调整中心架的左视图。标号说明:20—机床床身21 —中心架22 —工作台23—磨头组件24—导轨25—机床底座26—磨头27—磨头电机28 —皮带传动机构29—横向进给机构。I 一外壳2—中空夹具轴3—轴承4 一端盖5—夹紧机构6—环形凸部7—工件8—皮带通槽9 一皮带10—夹爪11 一螺杆12—螺杆固定套13—安装凸缘 14 一安装孔 15 —底座 16 —动力机构 17 —皮带传动机构 18 —皮带轮19 一环形皮带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和构造特点能更容易地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要点对本申请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双头内孔磨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双头内孔磨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双头内孔磨床的主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中我们把一侧磨头组件的磨头电机和皮带传动机构移出。为了便于观察壳体内腔的轴承的安装关系,在图2和图3中移除一侧的端盖。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双头内孔磨床包括机床床身20、中心架21、工作台22和两个磨头组件23,所述机床床身20的上部设置有导轨24,所述机床床身20的下部两侧设置有机床底座25。所述中心架21安装在机床床身20的中部,所述两个磨头组件23分别安装在中心架21两侧的机床床身20上,且两个磨头组件23相向设置,以便能同时加工工件两端的内孔面。所述中心架21为高精度双调整中心架。所述磨头组件23包括磨头26、磨头电机27、皮带传动机构28和横向进给机构29。所述横向进给机构29为手动进给机构。所述工作台22安装在机床床身20上部的导轨24上,所述磨头组件23安装在工作台22上方,所述工作台22与机床床身20之间还设置有纵向进给机构,以便带动工作台22沿机床床身20的导轨24左右移动。所述的纵向进给机构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由液压站供油和控制。所述的纵向进给机构设置在工作台内部,因此在图中未绘示和标示出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头内孔磨床,它主要包括机床床身、中心架和两个磨头组件,所述中心架安装在机床床身的中部,所述两个磨头组件分别安装在中心架两侧的机床床身上,且两个磨头组件相对设置,以便能同时加工工件两端的内孔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架为高精度双调整中心架,所述高精度双调整中心架包括外壳、中空夹具轴、轴承、端盖和夹紧机构, 所述中空夹具轴的外壁中部具有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上开设有环形皮带槽;所述中空夹具轴经轴承安装在外壳的内孔中;所述轴承安装在环形凸部两侧的中空夹具轴上,所述轴承的内圈通过环形凸部实现轴向定位,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外壳的内孔面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通过端盖实现轴向定位;所述端盖安装在外壳内孔的两端;所述中空夹具轴的两端均伸出端盖,且其伸出端盖的伸出段上沿径向均布有若干个夹紧机构,以便夹紧位于中空夹具轴中的工件;所述外壳中部对应开设有皮带通槽,以便壳体外部的动力机构能通过皮带带动中空夹具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阳,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