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0665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合物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合物药物载体具有核壳结构,内核为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纳米胶束,外壳为聚多巴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形成纳米胶束,而后在所述纳米胶束外形成聚多巴胺外壳得到聚合物药物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合物药物载体,内核和外壳均由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组成,生物相容性好,毒副作用小。聚合物药物载体的粒径小于50nm,具有肿瘤富集作用,具有光热治疗效果,在近红外光照射后,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载体可以利用纳米胶束包载药物以及聚多巴胺的化学修饰作用实现多种药物负载,在医药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载体领域,涉及。
技术介绍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是由两亲性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的一种自组装结构,亲水性片段在外,疏水性片段聚集,形成纳米胶束,粒径一般为5?50nm,具有载药量高、载药范围广、稳定性好、体内滞留时间长、提高药物稳定性等特点。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是在体内可降解并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可用于人体的药物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但是要使PEG-DSPE聚合物载体多功能化,其需要进一步的修饰,通常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繁琐的纯化。此外,即使PEG-DSPE聚合物再修饰,也往往是PEG—端具有活性基团再进行反应,作为药物载体仍然功能单一,在目前一些耐药性疾病的应用方面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本领域中,期望得到一种能够实现多功能化的小粒径纳米药物载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合物药物载体,所述聚合物药物载体具有核壳结构,内核为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纳米胶束,外壳为聚多巴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内核和外壳均由聚合物组成,生物相容性好,毒副作用小,以聚多巴胺包覆在PEG-DSPE形成的纳米胶束上,使PEG-DSPE纳米胶束的表面带有大量活性官能团,为PEG-DSPE纳米胶束的多功能化提供了可修饰位点。另外,聚多巴胺外壳具有光热效应,可以使得该药物载体在包载化学治疗药物时,起到化疗与光热疗法结合的效果,使该药物载体可以实现联合治疗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合物药物载体中,所述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中聚乙二醇链段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15000,例如1000、1200、1400、1500、2000、2300、2500、2800、3000、3500、4000、4500、5000、5200、5400、5800、6000、7000、800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 或 15000,优选为 1500 ?5500。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合物药物载体中,所述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纳米胶束的粒径< 30nm。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合物药物载体中,所述聚多巴胺外壳的厚度为I?15nm,例如lnm、2nm、3nm、4nm、5nm、6nm、7nm、8nm、9nm、10nm、llnm、12nm、13nm、14nm 或 15nm,优选为 3 ?10nm,进一步优选为4?8nm。本专利技术中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纳米胶束的粒径彡30nm,加上聚多巴胺壳层的厚度(I?15nm),总体药物载体颗粒的粒径在50nm以下,该粒径范围的纳米颗粒可以在体循环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显示出较大的组织穿透力和更强的癌症部位富集作用,使得该药物载体可以实现携带药物在肿瘤部位富集,以达到更强的肿瘤抑制能力。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纳米胶束的形成,以及在纳米胶束外形成聚多巴胺外壳。在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纳米胶束的形成方法为:将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分散在pH值为8.0-9.0的缓冲溶液中,获得纳米胶束溶液;形成聚多巴胺外壳的方法为:向纳米胶束溶液中加入多巴胺盐酸盐,反应4?48小时,在所述纳米胶束外形成聚多巴胺外壳。在本专利技术中将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分散在pH值为8.0-9.0的缓冲溶液中得到纳米胶束溶液,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纳米胶束溶液为纳米胶束的缓冲溶液体系,pH 值为 8.0-9.0。本专利技术利用在pH值为8.0-9.0的纳米胶束的缓冲溶液体系中使多巴胺盐酸盐发生自聚合作用生成聚多巴胺,包覆于PEG-DSPE形成的纳米胶束上,形成内核为PEG-DSPE纳米胶束,外壳为聚多巴胺的纳米药物载体。该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在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与多巴胺盐酸盐的质量比为1:0.2?1.5,例如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1:1.1、1:1.2、1:1.3、1:1.4 或 1:1.5,优选为 1:0.5 ?0.8。在PEG-DSPE纳米胶束上形成聚多巴胺壳层时,当多巴胺盐酸盐相对于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的用量过少或过多(即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与多巴胺盐酸盐的质量比超出本专利技术限定的1:0.2?1.5的范围之外)时,都会导致聚多巴胺的团聚,使得最终得到的药物载体纳米颗粒的分散性较差。优选地,所述纳米胶束溶液的浓度为2?15mg/mL,例如2mg/mL、3mg/mL、4mg/mL、5mg/mL、6mg/mL、7mg/mL、8mg/mL、9mg/mL、10mg/mL、llmg/mL、12mg/mL、13mg/mL、14mg/mL 或15mg/mL0在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缓冲溶液为tris-HCl缓冲溶液。在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缓冲溶液的pH值可以为8.0、8.1、8.2、8.3、8.4、8.5、8.6、8.7、8.8、8.9 或 9.0,优选为 8.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将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分散在pH值为8.0-9.0的缓冲溶液中,获得纳米I父束溶液的方法可以米取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形成纳米胶束后再分散到缓冲溶液中,第二种是直接在缓冲溶液中形成纳米胶束。根据后续应用的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案。具体地,第一种方案可以将PEG-DSPE加入有机溶剂(如甲醇)中,溶解(通过超声或搅拌),而后除去有机溶剂(通过旋转蒸发或减压蒸馏等),PEG-DSPE会在烧瓶内形成一层膜,加水分散,再加缓冲溶液调整PH值,或者直接加入pH值为8.0-9.0 (优选pH 8.5)的缓冲溶液进行分散,得到纳米胶束溶液。在PEG-DSPE纳米胶束实际装载药物时,第一种方案对于不溶于水的药物效果会更好。第二种方案是将PEG-DSPE直接加入到水或者pH值为8.0-9.0(优选pH 8.5)的缓冲溶液中,经过超声和/或搅拌,PEG-DSPE会在水体系中自组装形成胶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直接用水进行分散,后续仍需要加缓冲溶液调整PH值。在PEG-DSPE纳米胶束实际装载药物时,第二种方案更利于PEG-DSPE包载带正电荷的亲水性药物分子。在本专利技术中,无论聚合物药物载体是否装载药物,两种方案均可以使将PEG-DSPE形成的纳米胶束的尺寸控制在30nm以下。在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反应时间为4?48小时,例如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14小时、15小时、16小时、18小时、20小时、22小时、24小时、26小时、28小时、30小时、33小时、35小时、38小时、40小时、42小时、44小时、46小时或48小时,优选为6?24小时。优选地,所述反应在有氧气的环境下进行。优选地,所述反应在搅拌下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物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药物载体具有核壳结构,内核为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纳米胶束,外壳为聚多巴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雁张瑞锐苏世帅胡克磊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