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包括至少一个窑炉模块,每个窑炉模块包括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炉架、盖合炉架上开口的炉顶盖、盖合炉架下开口的炉底盖及安装在炉架内的传输装置,炉架包括填充有隔热材料的炉侧壁,炉顶盖、炉底盖和炉侧壁围设形成炉膛,炉侧壁上开设有进出料口,传输装置置于炉膛内且传输装置的端部深入至进出料口,炉顶盖包括上盖体和固定在上盖体上的上电阻带,炉底盖包括下盖体和固定在下盖体上的下电阻带,炉顶盖还包括将上电阻带固定在上盖体上的固定杆,固定杆包括顶端固定在上盖体上的杆体和固定在杆体上的抵持片,上电阻带夹持在上盖体和抵持片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
技术介绍
陶瓷生产的核心工艺是“烧成”,陶瓷制品前期的制作再精良,若最后“烧成”一关出现差错,则会前功尽弃。窑炉是实现这一生产工艺最关键的设备,是最影响制品质量、产量的设备之一,目前所使用的窑炉一般采用柴油或煤气、天然气的加热方法,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且耗能较大。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且环保的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包括至少一个窑炉模块,每个所述窑炉模块包括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炉架、盖合所述炉架上开口的炉顶盖、盖合炉架下开口的炉底盖及安装在所述炉架内的传输装置,所述炉架包括填充有隔热材料的炉侧壁,所述炉顶盖、炉底盖和炉侧壁围设形成炉膛,所述炉侧壁上开设有进出料口,所述传输装置置于所述炉膛内且所述传输装置的端部深入至进出料口,所述炉顶盖包括上盖体和固定在上盖体上的上电阻带,所述炉底盖包括下盖体和固定在所述下盖体上的下电阻带,所述炉顶盖还包括将所述上电阻带固定在所述上盖体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包括顶端固定在上盖体上的杆体和固定在所述杆体上的抵持片,所述上电阻带夹持在上盖体和抵持片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炉底盖还包括固定所述下电阻带的安装杆。进一步的,所述杆体为中空型结构,所述杆体内填充有隔热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杆体的顶端贯穿所述上盖体,所述杆体通过固定片固定在所述上盖体上。进一步的,所述炉顶盖和炉底盖分别部分嵌入至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内。进一步的,所述传输装置为辊轮,所述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还包括驱动所述辊轮滚动的电机。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通过在上盖体上设置上电阻带和在下盖体上设置下电阻带,从而实现电加热,实现了节能,有助于彻底解决窑炉原来因燃气或燃油排放对环境热污染的问题,另外,通过固定杆通过设置杆体和抵持片的结构,可以简单而快捷的将上电阻带固定,防止上电阻带因重力而下落。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于另一视角上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在拆卸时的状态图;图4是图1中炉架的部分剖视图;图5是图1中圆圈A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炉顶盖的仰视图;图7为图6中部分于另一视角上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用于烧制陶瓷制品(未图示),其包括至少一个窑炉模块100,该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所采用的窑炉模块100的数量根据实际所需要的生成线的长度确定,当窑炉模块100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两个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窑炉模块100依次左右排列呈一排。每个所述窑炉模块100包括具有上开口11和下开口12的炉架1、拼装在所述炉架1上的炉顶盖2和炉底盖3、安装在所述炉架1内的传输装置4及驱动所述传输装置4运行的电机5。所述炉架1包括填充有隔热材料13的炉侧壁14、支撑所述炉侧壁14的底座15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5上的支撑装置16。所述炉顶盖2盖合所述炉架1的上开口11,所述炉底盖3盖合所述炉架1的下开口12,该炉顶盖2和炉底盖3分别部分嵌入至所述上开口11和下开口12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顶盖2为两块,该上开口11内设置有隔板17,隔板17将上开口11分隔呈两个子开口111,两块炉顶盖2分别设置在隔板17的两侧,每个子开口111呈T型腔,所述下开口12的内侧面上突伸形成有内凸的斜面121,所述炉底盖3上设置有与该斜面121配合的内凹面(未标号),以通过该斜面121与内凹面的配合,起到密封的效果,同时也便于安装及定位。所述炉顶盖2、炉底盖3和炉侧壁14围设形成炉膛18,所述炉侧壁14上开设有进出料口141,所述进出料口141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传输装置4置于所述炉膛18内且所述传输装置4的端部深入至进出料口141,当窑炉模块100大于或等于两个时,相邻的窑炉模块100的进出料口141对接,从而便于陶瓷制品从一个窑炉模块100移入另一个窑炉模块100内。所述支撑装置16抵持所述炉底盖3,所述支撑装置16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15上的安装架161和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61上的螺杆162,所述安装架161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162配合的螺纹孔(未标号),所述螺杆162的一端抵持所述炉底盖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装置4为辊轮,电机5驱动所述辊轮4滚动。每块所述炉顶盖2包括上盖体21、固定在上盖体21上的上电阻带22及将所述上电阻带22固定在所述上盖体21上的固定杆23。所述上盖体21为盖合在子开口111上的板体,其体积大于子开口111的开口面积。所述固定杆23包括顶端固定在上盖体21上的杆体231和固定在所述杆体231上的抵持片232,所述上电阻带22夹持在上盖体21和抵持片23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体21上的固定杆23分成三组排列,其中每组包括相错设置的两排,所述上盖体21上的上电阻带22分成三组排列设置,其中每组上电阻带22对应缠绕在一组固定杆23上,且每组上电阻带22呈蛇形形状固定。所述杆体231为中空型结构,所述杆体231内填充有隔热材料233,所述杆体231的顶端贯穿所述上盖体21,所述杆体231通过固定片234固定在所述上盖体21上。所述炉底盖3包括下盖体31和固定在所述下盖体31上的下电阻带32,所述炉底盖3还包括固定所述下电阻带32的安装杆33,所述炉底盖3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螺杆162配合的抵持孔34。上述窑炉模块100拆卸时,根据图中箭头b的方向将炉顶盖2上抬;将螺杆162向下旋动,使螺杆162沿箭头a的方向下移,此时,炉底盖3随螺杆162沿箭头a的方向下移,炉底盖3的底面不高于炉侧壁14的底面时,将所述炉底盖3沿图中箭头c的方向抽出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架1的其中一个炉侧壁14的底面高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窑炉模块,每个所述窑炉模块包括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炉架、盖合所述炉架上开口的炉顶盖、盖合炉架下开口的炉底盖及安装在所述炉架内的传输装置,所述炉架包括填充有隔热材料的炉侧壁,所述炉顶盖、炉底盖和炉侧壁围设形成炉膛,所述炉侧壁上开设有进出料口,所述传输装置置于所述炉膛内且所述传输装置的端部深入至进出料口,所述炉顶盖包括上盖体和固定在上盖体上的上电阻带,所述炉底盖包括下盖体和固定在所述下盖体上的下电阻带,所述炉顶盖还包括将所述上电阻带固定在所述上盖体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包括顶端固定在上盖体上的杆体和固定在所述杆体上的抵持片,所述上电阻带夹持在上盖体和抵持片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环保型连续式辊道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窑炉模块,
每个所述窑炉模块包括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炉架、盖合所述炉架上开口的炉
顶盖、盖合炉架下开口的炉底盖及安装在所述炉架内的传输装置,所述炉架包
括填充有隔热材料的炉侧壁,所述炉顶盖、炉底盖和炉侧壁围设形成炉膛,所
述炉侧壁上开设有进出料口,所述传输装置置于所述炉膛内且所述传输装置的
端部深入至进出料口,所述炉顶盖包括上盖体和固定在上盖体上的上电阻带,
所述炉底盖包括下盖体和固定在所述下盖体上的下电阻带,所述炉顶盖还包括
将所述上电阻带固定在所述上盖体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包括顶端固定在上
盖体上的杆体和固定在所述杆体上的抵持片,所述上电阻带夹持在上盖体和抵
持片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明,宋国平,陈佳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凌电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