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初级过滤的动力型变风量循环吸附干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0410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初级过滤的动力型变风量循环吸附干燥机,包括压缩气泵、三通引流阀、预冷器、气水分离装置、干燥室、送风口、气动阀A、气动阀B、气动阀C、气动阀D、气动阀E、气动阀F、气动阀G、气动阀H、气动阀I、气动阀J、气动阀K、气动阀L、过滤器、增压风机、风速测量计、执行器、变风主体、出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气动阀A、气动阀B、气动阀C、气动阀D、气动阀E、气动阀F、气动阀G、气动阀H、气动阀I、气动阀J、气动阀K、气动阀L联合控制压缩气泵的中输出的气体流向,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干燥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分别通过两个干燥室循环工作与再生,实现压缩空气余热利用使吸附剂再生,从而达到低排放、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燥设备领域,具体是带初级过滤的动力型变风量循环吸附干燥机
技术介绍
干燥设备又称干燥器和干燥机。用于进行干燥操作的设备,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挥发性液体成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含湿量的固体物料。干燥的目的是为了物料使用或进一步加工的需要。如木材在制作木模、木器前的干燥可以防止制品变形,陶瓷坯料在煅烧两款干燥设备前的干燥可以防止成品龟裂。另外干燥后的物料也便于运输和贮存,如将收获的粮食干燥到一定湿含量以下,以防霉变。由于自然干燥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种机械化干燥器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种不同原理的干燥设备应运而生。近代干燥机开始使用的是间歇操作的固定床式干燥机。19世纪中叶,洞道式干燥机的使用,标志着干燥机由间歇操作向连续操作方向的发展。回转圆筒干燥机则较好地实现了颗粒物料的搅动,干燥能力和强度得以提高。一些行业则分别发展了适应本行业要求的连续操作干燥机,如纺织、造纸行业的滚筒干燥机。吸附式干燥机大多是通过〃压力变化〃(变压吸附原理)来达到干燥效果。由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与压力成反比,其干燥后的一部分空气(称为再生气)减压膨胀至大气压,这种压力变化使膨胀空气变得更干燥,然后让它流过未接通气流的需再生的干燥剂层(即已吸收足够水汽的干燥塔),干燥的再生气吸出干燥剂里的水份,将其带出干燥器来达到脱湿的目的。由于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虽然充分利用了压缩空气余热进行再生实现了低排放,但在设备吹冷过程中需消耗1%成品气进行吹冷,造成了压缩空气损耗。目前还没有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压缩空气余热使吸附剂再生的低排放、高能源利用率的带初级过滤的动力型变风量循环吸附干燥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压缩空气余热使吸附剂再生的低排放、高能源利用率、风量可调节的带初级过滤的动力型变风量循环吸附干燥机。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带初级过滤的动力型变风量循环吸附干燥机,包括压缩气栗、三通引流阀、预冷器、气水分离装置、干燥室、送风口、气动阀A、气动阀B、气动阀C、气动阀D、气动阀E、气动阀F、气动阀G、气动阀H、气动阀1、气动阀J、气动阀K、气动阀L、过滤器、增压风机、风速测量计、执行器、变风主体、出气口,其特征在于压缩气栗与过滤器连接,过滤器分别通过气动阀D、气动阀E连接两个并列的干燥室,气动阀D、气动阀E还通过气动阀C连接在一起,并且气动阀D还通过气动阀A与送风口连接,气动阀E还通过气动阀B与送风口连接,同时,压缩气栗下端的过滤器还通过气动阀L与气动阀F、气动阀G、三通引流阀连接,气动阀F、气动阀G分别与两个并列的所述干燥室连接,三通引流阀与气动阀L相对一端与预冷器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气动阀H、气动阀I与两个并列的所述干燥室连接,预冷器与三通引流阀相对一端通过气水分离装置分别通过气动阀J、气动阀K与两个并列的所述干燥室连接,送风口通过执行器与变风主体连接,执行器设置在变风主体内,送风口内依次设置有增压风机、风速测量计,变风主体外侧设置有出气口。三通引流阀入风口一端设置挡片,防止气动阀H或气动阀I回流的空气流入气动阀L。气动阀A、气动阀B、气动阀C、气动阀D、气动阀E、气动阀F、气动阀G、气动阀H、气动阀1、气动阀J、气动阀K、气动阀L通过控制中心自动控制。干燥室内填充充足的吸附剂。本专利技术通过气动阀A、气动阀B、气动阀C、气动阀D、气动阀E、气动阀F、气动阀G、气动阀H、气动阀1、气动阀J、气动阀K、气动阀L联合控制压缩气栗的中输出的气体流向,将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燥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分别通过两个干燥室循环工作与再生,实现压缩空气余热利用使吸附剂再生,从而达到低排放、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 I一压缩气栗,2—三通引流阀,3—预冷器,4一气水分离装置,5—干燥室,6—送风口,701—气动阀A,702—气动阀B,703—气动阀C,704—气动阀D,705—气动阀E,706—气动阀F,707—气动阀G,708—气动阀H,709—气动阀I,710—气动阀J,711—气动阀K,712—气动阀L,8—过滤器,9一增压风机,10一风速测量计,11 一执彳丁器,12一变风主体,13一出气□ O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带初级过滤的动力型变风量循环吸附干燥机,包括压缩气栗1、三通引流阀2、预冷器3、气水分离装置4、干燥室5、送风口 6、气动阀A701、气动阀B702、气动阀C703、气动阀D704、气动阀E705、气动阀F706、气动阀G707、气动阀H708、气动阀1709、气动阀J710、气动阀K711、气动阀L712、过滤器8、增压风机9、风速测量计10、执行器11、变风主体12、出气口 13,其特征在于压缩气栗I与过滤器8连接,过滤器8分别通过气动阀D704、气动阀E705连接两个并列的干燥室5,气动阀D704、气动阀E705还通过气动阀C703连接在一起,并且气动阀D704还通过气动阀A701与送风口 6连接,气动阀E705还通过气动阀B702与送风口 6连接,同时,压缩气栗I下端的过滤器8还通过气动阀L712与气动阀F706、气动阀G707、三通引流阀2连接,气动阀F706、气动阀G707分别与两个并列的所述干燥室5连接,三通引流阀2与气动阀L712相对一端与预冷器3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气动阀H708、气动阀1709与两个并列的所述干燥室5连接,预冷器3与三通引流阀2相对一端通过气水分离装置4分别通过气动阀J710、气动阀K711与两个并列的所述干燥室5连接,送风口 6通过执行器11与变风主体12连接,执行器11设置在变风主体12内,送风口 6内依次设置有增压风机9、风速测量计10,变风主体12外侧设置有出气口 13。三通引流阀2入风口一端设置挡片,防止气动阀H708或气动阀1709回流的空气流入气动阀L712。气动阀A701、气动阀B702、气动阀C703、气动阀D704、气动阀E705、气动阀F706、气动阀G707、气动阀H708、气动阀1709、气动阀J710、气动阀K711、气动阀L712通过控制中心自动控制。干燥室5内填充充足的吸附剂。压缩气栗I输出的高温压缩空气经过滤器8初步滤除微量油份、液态水后,流经气动阀D704进入一侧干燥室5,加热干燥室5的吸附剂后,使干燥室5中的吸附剂彻底再生,然后,压缩空气经气动阀F706输出,进入后置预冷器3进一步降温,再进入气水分离装置4除水,之后进入另一侧干燥室5,干燥吸附,使压缩空气达到成品气要求,经气动阀B702输出。一段时间后,气动阀D704、气动阀F706关闭,L712气动阀开启,压缩气栗I输出的热气流而直接经气动阀L712进入后置预冷器3、气水分离装置4,然后由气动阀K711直接经相应一侧的干燥室5,经气动阀B702输出;与此同时,气动阀C703、气动阀H708也相应开启,使经相应干燥室5干燥后的低温气体通过气动阀C703,对对应干燥室5降温,以备下半周期使用。下半周期工作开始时,气动阀A701、气动阀J710先同时开启,气动阀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带初级过滤的动力型变风量循环吸附干燥机,包括压缩气泵、三通引流阀、预冷器、气水分离装置、干燥室、送风口、气动阀A、气动阀B、气动阀C、气动阀D、气动阀E、气动阀F、气动阀G、气动阀H、气动阀I、气动阀J、气动阀K、气动阀L、过滤器、增压风机、风速测量计、执行器、变风主体、出气口,其特征在于压缩气泵与过滤器连接,过滤器分别通过气动阀D、气动阀E连接两个并列的干燥室,气动阀D、气动阀E还通过气动阀C连接在一起,并且气动阀D还通过气动阀A与送风口连接,气动阀E还通过气动阀B与送风口连接,同时,压缩气泵下端的过滤器还通过气动阀L与气动阀F、气动阀G、三通引流阀连接,气动阀F、气动阀G分别与两个并列的所述干燥室连接,三通引流阀与气动阀L相对一端与预冷器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气动阀H、气动阀I与两个并列的所述干燥室连接,预冷器与三通引流阀相对一端通过气水分离装置分别通过气动阀J、气动阀K与两个并列的所述干燥室连接,送风口通过执行器与变风主体连接,执行器设置在变风主体内,送风口内依次设置有增压风机、风速测量计,变风主体外侧设置有出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政和林阿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弗尔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