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缓冲器及使用该液压缓冲器的断路器操动机构,该液压缓冲器包括油缸和设于油缸中的活塞,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活塞与油缸之间和/或者活塞上设有连通油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的第一通道,活塞沿轴向可滑动的防脱装配在活塞杆上,活塞杆的靠近无杆腔的一端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口位于活塞杆外周面上,活塞在随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时可通过内壁面封闭第一端口,在随活塞杆向有杆腔移动时可让开第一端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液压缓冲器零部件较多组装复杂,造成生产效率低产品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缓冲器及使用该液压缓冲器的断路器操动机构。
技术介绍
高压电网输配电设备断路器动力源弹簧操动机构中常用到缓冲器,缓冲器是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减缓刚性碰撞的安全保护装置,缓冲器的缓冲效果好坏严重影响着断路器的性能指标。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单油缸结构和内、外缸双油腔结构的缓冲器,如公布日为2015.01.21、公布号为CN10429986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内、外缸双油腔结构的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内缸和同轴线套设在内缸外围的外缸,内缸和外缸之间具有环形间隙,内缸的缸体上设有连通内缸的内腔与环形间隙的前径向油孔和后径向油孔,内缸的内腔中导向滑动装配有活塞,活塞上设置有活塞杆,活塞包括内外同轴线套设的内套和外套,内套导向滑动套设于活塞杆上,内套构成了与活塞杆导向滑动配合的滑动配合段,外套与内缸的内腔壁密封滑动配合,活塞杆上设置有限制活塞的前后移动极限的前限位结构和后限位结构,前、后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大于滑动配合段的轴向长度,内、外套的后端之间通过环形连接板接,环形连板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环形连板的轴向油孔,轴向油孔包括四个绕环形连板周向均匀布置的腰形孔,活塞杆上于活塞的后侧设置有用于封堵轴向油孔的后端孔口的活塞盖,活塞盖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贯穿活塞盖的助分离孔,助分离孔与轴向油孔相互错开;该缓冲器在工作过程中,当活塞杆带动活塞向后移动时,液压油经过助分离孔进入活塞盖与活塞之间,活塞盖与活塞顺利分离,活塞上的轴向油孔没有摆活塞盖封堵,活塞后侧的液压油经两条线路流向活塞前侧,一条线路是活塞上的轴向油孔,另一条是后径向油孔、环形间隙和前径向油孔,液压油的流通面积大;当活塞杆带动活塞向前移动时,受液压油作用活塞的后端与活塞盖的前端紧贴,活塞上的轴向油孔被活塞盖封堵,活塞前侧的液压油只能够通过前径向油孔、环形间隙和后径向油孔这一条线路流向活塞后侧,液压油的流通面积小,液压油的阻尼力大。该缓冲器为了形成两条液压油流通回路,油缸采用同轴套设在一起的内缸和外缸,内缸与外缸之间形成环形油腔,内缸壁上开设前、后径向油孔,当活塞前后移动时,液压油通过前、后径向油孔流通形成一条油通道,活塞前后运动过程中液压油能够通过环形油腔流动,但是,该缓冲器采用同轴套设的内、外缸,造成缓冲器的零部件较多,为了保证内缸与外缸之间的密封性,在生产过程中对两者的配合精度要求也较高,进而降低了生产效率,使产品成本较高;另外,由于轴向油孔开设在活塞上,为了能够封堵轴向油孔,该缓冲器的活塞包括内套、外套、环形连板,活塞杆上还设置活塞盖,活塞杆上设置的零部件较多,在组装时,需要将活塞的各个部分组装在一起,将活塞盖装在活塞杆上,再将活塞安装在活塞杆上,因此,该缓冲器的组装过程较为复杂,进一步降低生产效率,增大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单油缸结构的液压缓冲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缓冲器零部件较多组装复杂,造成生产效率低产品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液压缓冲器的断路器操动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液压缓冲器,包括油缸和设于油缸中的活塞,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活塞与油缸之间和/或活塞上设有连通油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的第一通道,活塞沿轴向可滑动的防脱装配在活塞杆上,活塞杆的靠近无杆腔的一端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口位于活塞杆外周面上,活塞在随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时可通过内壁面封闭第一端口,在随活塞杆向有杆腔移动时可让开第一端口。所述第一通道为位于活塞外周面与油缸内壁之间的间隙,所述油缸内壁为圆锥面,圆锥面的小径端位于油缸的无杆腔内,所述间隙在活塞朝无杆腔移动时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开设在活塞杆后端面上轴线沿活塞杆轴向延伸的盲孔和开设在盲孔侧壁上贯穿盲孔侧壁的过油孔,所述过油孔的外孔口为所述第一端口。所述活塞杆的轴线沿前后延伸,所述活塞杆包括大径段、小径段以及设置在大径段和小径段之间的圆锥段,所述小径段位于大径段的后方,活塞杆的小径段与活塞导向滑动配合,圆锥段的半径从前向后逐渐减小,所述圆锥段的外周面构成了用于与活塞前端挡止配合以限定活塞极限位置的圆锥形挡止面。活塞的靠近油缸有杆腔的一端开设有与活塞杆同轴的圆形凹槽,当活塞内壁封闭过油孔的外孔口时,所述圆形凹槽的槽口沿和槽底壁分别与所述圆锥形挡止面挡止配合。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设有带有铰接孔的连接接头,所述铰接孔的长度方向沿活塞杆的轴向延伸。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设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与活塞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活塞杆或者连接接头上设有防止连接接头和活塞杆相对旋转的止旋结构。所述连接接头上设有内螺纹孔,所述活塞杆的对应端设有用于与内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螺柱,所述止旋结构包括开设在连接接头内螺纹孔侧壁上的穿孔,穿孔中穿装有用于顶紧所述外螺纹螺柱的紧定螺栓。所述外螺纹螺柱上开设有长度沿轴向延伸的长槽,所述紧定螺栓的端部位于长槽内以阻止连接接头相对活塞杆转动。断路器操动机构,包括输出主拐臂,所述输出主拐臂连接有如上述结构的液压缓冲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缓冲器在活塞与油缸之间或者活塞上设置第一通道,在活塞杆上开设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有杆腔和无杆腔,活塞与活塞杆导向滑动防脱落配合,活塞在活塞杆上导向滑动时,活塞内壁可以将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口封闭,当活塞杆带动活塞朝无杆腔移动时活塞内壁封闭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口,液压油只能从第一通道内流过,减小液压油的流通面积,增大阻尼力,当活塞杆带动活塞向有杆腔移动时活塞内壁让开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口,液压油能够从两条路线流动,增大了液压油的流通面积,降低阻尼作用。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内外油缸形成油通道的方式相比,本专利技术在油缸内壁与活塞之间或者活塞上设置第一通道,能够减小零部件的数量;另外,与现有技术中在活塞上开设轴向油孔再设置活塞盖来封闭油孔的方式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节省产品成本,便于组装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通道为位于油缸和活塞之间的间隙,油缸内壁为圆锥面,圆锥面的半径从前至后逐渐减小,当活塞杆带动活塞朝后移动时,第一通道逐渐减小,由于此时液压油只能通过第一通道流动,使得液压油的流通面积进一步减小,进而增大活塞阻尼力,进一步增加缓冲效果,反之,当活塞杆带动活塞朝前移动时,第一通道逐渐增大,液压油的流通面积增大,活塞受到的阻尼力减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缓冲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缓冲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是分闸时缓冲器的工作示意图;图4是合闸时缓冲器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连接接头,2、预紧螺母,3、紧定螺栓,4、活塞杆、5、防尘圈,6、盖体,7、密封圈,8、缸体,81,缸体内壁,9、活塞,10、挡圈,11、铰接孔,12、第一通道,13、过油孔。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断路器操动机构为一个弹簧操动机构,弹簧操动机构包括合闸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和设于油缸中的活塞,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活塞与油缸之间和/或活塞上设有连通油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的第一通道,活塞沿轴向可滑动的防脱装配在活塞杆上,活塞杆的靠近无杆腔的一端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口位于活塞杆外周面上,活塞在随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时可通过内壁面封闭第一端口,在随活塞杆向有杆腔移动时可让开第一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和设于油缸中的活塞,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活塞与油缸之间和/或活塞上设有连通油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的第一通道,活塞沿轴向可滑动的防脱装配在活塞杆上,活塞杆的靠近无杆腔的一端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口位于活塞杆外周面上,活塞在随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时可通过内壁面封闭第一端口,在随活塞杆向有杆腔移动时可让开第一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为位于活塞外周面与油缸内壁之间的间隙,所述油缸内壁为圆锥面,圆锥面的小径端位于油缸的无杆腔内,所述间隙在活塞朝无杆腔移动时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开设在活塞杆后端面上轴线沿活塞杆轴向延伸的盲孔和开设在盲孔侧壁上贯穿盲孔侧壁的过油孔,所述过油孔的外孔口为所述第一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轴线沿前后延伸,所述活塞杆包括大径段、小径段以及设置在大径段和小径段之间的圆锥段,所述小径段位于大径段的后方,活塞杆的小径段与活塞导向滑动配合,圆锥段的半径从前向后逐渐减小,所述圆锥段的外周面构成了用于与活塞前端挡止配合以限定活塞极限位置的圆锥形挡止面。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宋超,杨秋蓉,宋广民,闫广超,王守山,朱苛娄,张敬涛,付亚旭,郭良超,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