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染色工艺中提高染剂着色能力的改性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563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07:32
用于染色工艺中提高染剂着色能力的改性剂,涉及纺织布印染技术领域,由瓜尔胶、聚烷基丙烯酸酯、紫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高锰酸钾、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胺、丹宁、柠檬酸、苏木树叶、煤焦油份、茶籽壳、氯化钡、皂角素和改良剂份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增加布料上色彩保留时间,降低脱色、褪色和掉色的几率,保护被染色的布料颜色的鲜艳程度,保障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布印染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染色工艺中提高染剂着色能力的改性剂
技术介绍
:布料在制备过程中涉及印染处理的工艺,而染色牢度差的织物碰到水、汗渍、日晒、唾液或物理摩擦时,染料容易脱落和褪色,影响美观,且脱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健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染色后掉色脱色的问题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染剂在布料上的附着能力,降低褪色、掉色、脱色的几率,保证了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可以增加布料上色彩保留时间,降低脱色、褪色和掉色的几率,保护被染色的布料颜色的鲜艳程度,保障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等功能的用于染色工艺中提高染剂着色能力的改性剂。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染色工艺中提高染剂着色能力的改性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瓜尔胶10-15份聚烷基丙烯酸酯10-15份紫胶8-1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18份高锰酸钾8-10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胺10-15份丹宁5-6份柠檬酸10-20份苏木树叶5-10份煤焦油0.2-0.5份茶籽壳3-5份氯化钡10-15份皂角素10-13份改良剂30-40份所述改良料包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N,n-二甲基乙醇胺20份十八烷基异氰酸酯30份干百合花20份氯化苄20份乙氧基化羊毛脂5份葡萄糖粉100份无水硫酸纳15份醋酸10份柠檬皮8份栀子黄10份松树汁10份所述上述的醋酸的浓度为98%;用于染色工艺中提高染剂着色能力的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改良剂的制备:取上述份量的N,n-二甲基乙醇胺、十八烷基异氰酸酯、氯化苄、乙氧基化羊毛脂和松树汁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将其密封,放入到反应器中进行反映,反应器的温度设置为40-60℃,在反应器中反映1个小时后取出,然后将柠檬皮捣碎与和葡萄糖粉进行混合搅拌,再用干百合花冲泡500毫升的百合花水对葡萄糖粉与柠檬皮粉进行冲泡稀释,再然后依次加入无水硫酸纳和醋酸和栀子黄,在加入的时候一边添加一边搅拌,添加结束后静待3-5个小时后,改良剂制备完成;2、将聚烷基丙烯酸酯、高锰酸钾、改良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胺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60℃~70℃,搅拌,至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3、将紫胶粉碎后放入到碗中用温水熏蒸碗底,熏蒸四小时后将紫胶逐渐融化,然后用蘸有盐水的木棒不断搅拌,搅拌十分钟后与步骤1所得相互混合;4、然后再加入丹宁和氯化钡,搅拌,升温至40℃~50℃,加入瓜尔胶,搅拌均匀,后待用;5、将苏木树叶榨汁后进行水提,取得苏木树叶素,然后将苏木树叶素与柠檬酸混合,再将茶籽壳、皂角素放入到破碎机中进行混合破碎,然后将焦煤油与苏木树叶素与柠檬酸以及茶籽壳皂角素的混合物进行混合,然后进行微波加热,加热至80-90℃时,停止加温,并将其取出,自然冷却;6、待上述步骤(4)中溶液冷却后,将溶液放入到冷冻室内急速冷冻,然后破碎成粉末状放入到步骤(3)所制备的溶液中进行搅拌,再将其与步骤(5)中的混合物进行混合搅拌;7、搅拌时先顺时针方向搅拌3-5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搅拌3-5分钟,以此反复两个循环后停止搅拌,然后再对其进行加温,当温度打到65℃时停止加温并恒温两个小时,冷却后制得改性剂;在所述的配方中,添加了大量的茶籽壳、苏木树叶和柠檬酸,这些对人无毒、无刺激,并根据紫胶的特性能够增加染色剂中的紫色素的上色程度,并增加紫色的原料的光泽度,而高锰酸钾与紫胶结合能够更加充分的激活染料中的粘连物质促进布料对燃料的吸收,加强纤维对染剂的吸收和吸附,同时皂角素的利用能够防止在染色的过程中造成一些偏色,可以去除染色剂中的污染物质,有利于提高色系的纯正度,更特别的是增加的改良剂能够改变染料中各原料的附着程度,改变传统染色剂的着色方式,利用栀子黄和松树汁等能够锁住染料中各色素的活性分子,提升了面料上色彩的附着力,增加着色时间和效果。同时在制备的过程中利用静待的方式将改良剂中的主要成分充分的融合,然后再加入栀子黄和无水硫酸纳和醋酸的操作能够使栀子黄中的黄色素被改良剂中其它的大量元素吸收,而且在整个制备过程中用到蘸盐水的木棒、特有的搅拌方式等都是为了促进改性剂的使用效果,使其能够达到激活染色剂的目的,使染色剂染出的颜色更加亮丽鲜明、持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增加布料上色彩保留时间,降低脱色、褪色和掉色的几率,保护被染色的布料颜色的鲜艳程度,保障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用于染色工艺中提高染剂着色能力的改性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瓜尔胶10份、聚烷基丙烯酸酯10份、紫胶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份、高锰酸钾8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胺10份、丹宁5份、柠檬酸10份、苏木树叶5份、煤焦油0.2份、茶籽壳3份、氯化钡10份、皂角素10份、改良剂30份;所述改良料包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N,n-二甲基乙醇胺20份、十八烷基异氰酸酯30份、干百合花20份、氯化苄20份、乙氧基化羊毛脂5份、葡萄糖粉100份、无水硫酸纳15份、醋酸10份、柠檬皮8份、栀子黄10份、松树汁10份;所述上述的醋酸的浓度为98%;用于染色工艺中提高染剂着色能力的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改良剂的制备:取上述份量的N,n-二甲基乙醇胺、十八烷基异氰酸酯、氯化苄、乙氧基化羊毛脂和松树汁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将其密封,放入到反应器中进行反映,反应器的温度设置为40-60℃,在反应器中反映1个小时后取出,然后将柠檬皮捣碎与和葡萄糖粉进行混合搅拌,再用干百合花冲泡500毫升的百合花水对葡萄糖粉与柠檬皮粉进行冲泡稀释,再然后依次加入无水硫酸纳和醋酸和栀子黄,在加入的时候一边添加一边搅拌,添加结束后静待3-5个小时后,改良剂制备完成;2、将聚烷基丙烯酸酯、高锰酸钾、改良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胺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70℃,搅拌,至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3、将紫胶粉碎后放入到碗中用温水熏蒸碗底,熏蒸四小时后将紫胶逐渐融化,然后用蘸有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染色工艺中提高染剂着色能力的改性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瓜尔胶10‑15份、聚烷基丙烯酸酯10‑15份、紫胶8‑1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18份、高锰酸钾8‑10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胺10‑15份、丹宁5‑6份、柠檬酸10‑20份、苏木树叶5‑10份、煤焦油0.2‑0.5份、茶籽壳3‑5份、氯化钡10‑15份、皂角素10‑13份和改良剂30‑40份;所述改良料包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N,n‑二甲基乙醇胺20份、十八烷基异氰酸酯30份、干百合花20份、氯化苄20份、乙氧基化羊毛脂5份、葡萄糖粉100份、无水硫酸纳15份、醋酸10份、柠檬皮8份、栀子黄10份、松树汁10份;所述上述的醋酸的浓度为98%。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染色工艺中提高染剂着色能力的改性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
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瓜尔胶10-15份、聚烷基丙烯酸酯10-15份、紫胶8-13份、羧甲基纤维素
钠10-18份、高锰酸钾8-10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胺10-15份、丹宁5-6
份、柠檬酸10-20份、苏木树叶5-10份、煤焦油0.2-0.5份、茶籽壳3-5份、氯
化钡10-15份、皂角素10-13份和改良剂30-40份;
所述改良料包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N,n-二甲基乙醇胺20份、十八烷基
异氰酸酯30份、干百合花20份、氯化苄20份、乙氧基化羊毛脂5份、葡萄
糖粉100份、无水硫酸纳15份、醋酸10份、柠檬皮8份、栀子黄10份、松树汁
10份;
所述上述的醋酸的浓度为98%。
2.用于染色工艺中提高染剂着色能力的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改良剂的制备:取上述份量的N,n-二甲基乙醇胺、十八烷基异氰酸
酯、氯化苄、乙氧基化羊毛脂和松树汁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将其密封,
放入到反应器中进行反映,反应器的温度设置为40-60℃,在反应器中反
映1个小时后取出,然后将柠檬皮捣碎与和葡萄糖粉进行混合搅拌,再用
干百合花冲泡500毫升的百合花水对葡萄糖粉与柠檬皮粉进行冲泡稀释,
再然后依次加入无水硫酸纳和醋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钟鸣
申请(专利权)人:郎溪和心化纤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