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彩膜基板具有多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以及多条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其中,每一触控驱动电极和每一触控感应电极分别包括多条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相互独立的触控驱动子电极和触控感应子电极;多条触控驱动子电极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并联连接;多条触控感应子电极通过第二接线端子并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在彩膜基板上增加两次构图工艺形成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并且,由于电极材料均为金属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电极的电阻,适合应用于中大尺寸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指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以及公共信息的显示,中大尺寸显示面板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同时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摸屏(Touch Screen Panel)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在追求优异体验功能的今天,触控性能一直是中大尺寸显示面板的一大缺陷,或受限于技术或受限于成本。目前内嵌式触控面板主要有三种类型: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相应的内嵌式触控技术现已初步运用于小尺寸显示屏中,其优异的触控性能成为未来触控设计的方向,因此,也为实现中大尺寸显示面板的优异触控性能,提供了努力的方向。而在小尺寸触控显示面板中,通常在阵列基板上将由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材料形成的公共电极层分割成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此时阵列基板上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分别与对应的金属走线通过过孔电连接,这样当液晶发生偏转时会容易引起噪声,并且为了降低对显示的影响,一般采用低压驱动,因此,整体信噪比较低。若该方案应用于中大尺寸触控显示面板时,由于ITO电阻较大,加上采用低压驱动,会使信噪比更低,影响触摸功能,若提高驱动电压又会影响显示功能,因此,此方案不适合应用到中大尺寸触控显示屏。因此,如何实现中大尺寸触控显示屏的优异触控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将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形成在彩膜基板上,工艺简单,易于实现,适合应用于中大尺寸触控显示屏。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彩膜基板具有至少一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以及至少一条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其中,每一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条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相互独立的触控驱动子电极;每一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多条所述触控驱动子电极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并联连接;每一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包括多条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相互独立的触控感应子电极;每一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的多条所述触控感应子电极通过第二接线端子并联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每一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多个所述触控驱动子电极相互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每一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的多个所述触控感应子电极相互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设置有黑矩阵;所述触控驱动子电极和触控感应子电极均位于与所述黑矩阵对应的区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至少一部分覆盖在黑矩阵的上方。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的上方设置有彩膜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阵列基板的周边区域具有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线和至少一条触控感应线;每一所述触控驱动线与对应的第三接线端子连接;每一所述触控感应线与对应的第四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通过多个接触式导电球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通过部分所述接触式导电球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通过其余部分所述接触式导电球与所述第四接线端子电性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部分所述触控驱动线和部分所述触控感应线与栅极同层设置,其余部分所述触控驱动线和其余部分所述触控感应线与源漏极同层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驱动线与栅极同层设置,所述触控感应线与源漏极同层设置;或,所述触控感应线与栅极同层设置,所述触控驱动线与源漏极同层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在所述触控驱动线或所述触控感应线的上方设置有公共电极。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驱动线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之间设置有防静电保护器件;和/或,所述触控感应线与所述第四接线端子之间设置有防静电保护器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彩膜基板具有至少一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以及至少一条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其中,每一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条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相互独立的触控驱动子电极;每一触控驱动电极的多条触控驱动子电极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并联连接;每一触控感应电极包括多条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相互独立的触控感应子电极;每一触控感应电极的多条触控感应子电极通过第二接线端子并联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只需在彩膜基板上增加两次构图工艺形成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并且,由于触控驱动子电极和触控感应子电极的材料均为金属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电阻,适合应用于中大尺寸显示面板;另外,当手指触摸显示面板时,触控感应电极与手指的距离非常接近,灵敏度较高,感应信号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b为图2a沿a_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c为图2a沿b_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a和图5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其中,附图中各膜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触控显示面板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彩月旲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如图1所示,彩膜基板I具有至少一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11,以及至少一条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12 (下面的实施例以第一方向为横向,第二方向为纵向为例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的位置可以相互互换,在此不作限定);其中,每一触控驱动电极11包括多条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相互独立的触控驱动子电极111 ;每一触控驱动电极11的多条触控驱动子电极111通过第一接线端子112并联连接;每一触控感应电极12包括多条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相互独立的触控感应子电极121 ;每一触控感应电极12的多条触控感应子电极121通过第二接线端子122并联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只需在彩膜基板上增加两次构图工艺形成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并且,由于触控驱动子电极和触控感应子电极的材料均为金属材料,且通过接线端子并联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具有至少一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以及至少一条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其中,每一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条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相互独立的触控驱动子电极;每一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多条所述触控驱动子电极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并联连接;每一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包括多条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相互独立的触控感应子电极;每一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的多条所述触控感应子电极通过第二接线端子并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京龙,蒋日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