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力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抽气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外锅、内锅;锅盖包括内盖和外盖;内锅上边缘向外延伸出翻边,翻边的外沿向下延伸出一圈折边,内盖与内锅之间设有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外密封圈下部内侧贴合内锅的折边外侧,外密封圈上部贴合内盖内侧;内盖上连接有软管,软管一端密封连通至内盖内侧;锅体内设有微型真空泵,软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微型真空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锅内剩余食物保鲜时间短的问题,启动微型真空泵,抽出锅内的残留空气,同时锅内压力变小,使外密封圈紧贴在折边外侧,外界空气无法进入,达到剩余食物长时间保鲜的目的,方便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力锅
,更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带抽气的电压力锅。
技术介绍
普通压力锅,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称的高压锅,是通过在锅内密封的状态下加热水和食物,水被烧开后产生蒸汽,使锅内的气压升高,锅内的压力升高后水的沸点也随之升高,从而使锅内的温度大大提高,以达到快速烹煮食物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更为节能、安全方式的电压力锅开始出现在市场中。从市场表现上看,其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压力锅。电压力锅是传统的压力锅和电饭锅的优化结合的升级产品,它集合了压力锅和电饭锅的优点,在锅内密封的状态下使用电能进行加热,既绿色环保又方便快捷,能满足多方面的烹饪需要,而且通过智能控制电路系统实现多种模式的自动烹调,其节能、快捷、环保的特性是现代人追求的方向。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丰富,有时用户使用电压力锅烹饪食物较多,食用后锅内经常会剩余一些食物,扔掉这些食物会觉得有些浪费,如果一直放在锅内,由于锅内残留有氧气,且锅内外压力基本平衡导致密封圈无法完全密封,空气可以自由流通,即使保存几个小时也容易导致食物变质或者不新鲜而失去食物原有的味道,所以一般会倒出来进行密封保存或者冷鲜保存。两种保存方法都需要将食物倒出来,再次食用时还需要将食物导入锅内进行再加热,尤其是冷鲜保存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再次加热食物,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锅内剩余食物保鲜时间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延长保鲜时间的带抽气的电压力锅。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带抽气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外锅、内锅,其中外锅支撑在锅体内,内锅置于在外锅内,锅盖包括外盖和内盖,内盖置于外盖内,外盖旋转扣合在外锅上,内盖扣在内锅上;内锅顶部边缘向外斜向上延伸出一圈翻边,翻边的外沿竖直向下延伸出一圈折边,内盖与内锅之间设有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内密封圈的下部贴合内锅内侧,内密封圈的上部贴合内盖内侧,外密封圈下部内侧贴合内锅的折边外侧,外密封圈上部贴合内盖内侧;内盖上连接有软管,软管一端密封连通至内盖内侧;锅体内设有微型真空栗,软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微型真空栗。本方案中的电压力锅在加热烹饪时和市面上现有的电压力锅原理相同,增加的外密封圈、软管和微型真空栗并未破坏电压力锅的密封性能和其它安全防护装置的保护作用。当加热烹饪时,微型真空栗封堵软管,锅内压力不会从软管处泄压。当锅内压力过大导致内锅下移,高压蒸汽从内密封圈和内锅之间喷出,然后也会冲开外密封圈来进行泄压,因此外密封圈也没有破坏电压力锅原有的超压保护性能。当锅内有剩余食物需要保鲜时,盖上锅盖,启动微型真空栗,抽出锅内的残留空气,同时锅内压力变小,外界压力使外密封圈紧贴在内锅的折边外侧,使锅内处于密封状态,外界空气无法进入,达到剩余食物长时间保鲜的目的,无需用户将剩余食物倒出另行保鲜,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为了防止在加热烹饪过程中高压气体冲击微型真空栗,以延长微型真空栗的使用寿命,上述的软管和微型真空栗之间还连通有气用电磁阀,气用电磁阀安装在上述的锅体内。上述的外密封圈的下沿不超过上述内锅的折边下沿。如果外密封圈的下沿超过内锅的折边下沿,锅内有负压的情况下超出的部分可能会向内收缩导致锅盖不易开启,因此改进方案进一步限制外密封圈的下沿长度。上述的锅盖上设有浮子阀,浮子阀包括浮子阀座、浮子阀芯和上下开口的碗状柔性密封圈,浮子阀芯滑动配合在浮子阀座内,碗状柔性密封圈的上开口与浮子阀座的下端紧配,碗状柔性密封圈的下开口与浮子阀芯的下端紧配。普通的浮子阀在锅内常压状态下的密封性能一般,抽出锅内空气一段时间后,外界空气容易从浮子阀处进入锅内,因此本改进方案采用上述带有碗状柔性密封圈的浮子阀,提高电压力锅的密封性。上述的锅体内设有加热电路和抽气电路,然而电压力锅加热是锅内增压过程,抽气是锅内压力降低过程,因此为防止两个电路同时开启锅体内还设置了互锁开关,互锁开关的一个位置连通加热电路断开抽气电路,互锁开关的另一个位置断开加热电路连通抽气电路。上述的外密封圈的厚度为2~3mm,当锅内压力降低时,保证外界正常大气压力能使外密封圈紧贴在内锅的折边外侧,使锅内处于密封状态,如果外密封圈的厚度太厚会在自身弹力下抵消正常大气压力,而且还会增加成本;如果外密封圈的厚度太薄,扣合时容易导致外密封圈变形,无法取得密封效果。上述的外密封圈与上述内锅的折边的贴合高度为5~10mm,此处贴合高度过高不利于扣合操作,贴合高度过短可能会导致外密封圈内凹进内锅上沿而变形产生缝隙,不利于密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锅内有剩余食物时,进行抽气操作以将锅内的空气排出,使锅内的氧气量极少,同时外密封圈将锅内密封阻止外界空气进入,延长剩余食物的保鲜时间,无需用户将剩余食物倒出另行保鲜,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密封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K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浮子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创造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锅盖通过悬臂铰接在锅体上的带抽气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外盖2、内盖3、外锅4、内锅5,其中外锅4支撑在锅体I内,内锅5置于在外锅4内,内盖3置于外盖2内,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抽气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外锅、内锅,其中外锅支撑在锅体内,内锅置于在外锅内,锅盖包括外盖和内盖,内盖置于外盖内,外盖旋转扣合在外锅上,内盖扣在内锅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锅顶部边缘向外斜向上延伸出一圈翻边,翻边的外沿竖直向下延伸出一圈折边,所述的内盖与内锅之间设有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内密封圈的下部贴合内锅内侧,内密封圈的上部贴合内盖内侧,外密封圈下部内侧贴合内锅的折边外侧,外密封圈上部贴合内盖内侧;内盖上连接有软管,软管一端密封连通至内盖内侧;所述的锅体内设有微型真空泵,软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微型真空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卫国,王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