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井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阅读器、阅读器天线和射频标签,阅读器天线与射频标签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的阅读器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电连接的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与阅读器天线电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在其工作范围内,能穿透绝大部分非导体材料而不影响其数据读取,适用于井下复杂的工作环境。在进行无线传输时,将阅读器和阅读器天线布置在井筒中,实现地面装置与井下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与井下控制,应用于智能井中,实现对井下设备的控制,解决了传统井下控制方式遇到的卡死、不能作业等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井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油田采收率成为石油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井下设备如压裂滑套、循环短节、注水滑套等设备进行控制。传统的井下控制方式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控制方式。以滑套为例,机械式井下控制方式是在滑套上端和下端设计有弹簧爪之类的开关装置,利用钢丝绳或电缆下入到滑套开关控制器进行井下控制,但该方法需要配套较大的地面操作设备,并且不能用于水平井作业;液压式控制方式利用滑套或开关阀上的液控管线、液压缸、活塞杆、弹簧、密封圈等装置进行控制,该方法所需井下结构相对复杂,需要在井口内布置液控管线,同时井液含蜡质、泥沙过多时容易造成弹簧卡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石油开采过程中对井下设备如压力滑套、循环短节、注水滑套等进行控制时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设计的无线传输系统实现地面装置与井下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与井下控制,适于井下复杂的工作环境。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智能井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阅读器、阅读器天线和射频标签,阅读器天线与射频标签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的阅读器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电连接的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与阅读器天线电连接,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的,所述射频模块包括载波电路、包络检波电路和滤波放大电路,其中,载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电连接,载波电路的输出端与阅读器天线电连接,包络检波电路的输入端与阅读器天线电连接,包络检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射频标签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标签天线、模拟电路和RFID芯片,其中,标签天线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电磁场中获取能量,并将RFID芯片中存储的数据发送出去,模拟电路为标签天线的匹配电路,连接标签天线和RFID芯片,为RFID芯片供电。进一步的,所述RFID芯片包括数字电路和与数字电路电连接的存储器,所述的数字电路包括全波整流变换器、储能缓冲电容和调制驱动器,将标签天线接收到的能量转化为供RFID芯片工作所需的直流电源,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被识别对象的信息。作为优选,所述射频标签为形状呈玻璃管式的标签,所述标签天线采用铜线绕制方式,为将线圈缠绕在高磁导率的铁氧体磁芯上制作而成。作为优选,所述阅读器天线为由线圈绕制而成的环形结构,其外径小于油管的内径。作为优选,所述阅读器天线为由线径0.25毫米的环氧漆包线绕制25圈制成,天线电感值为L = 503 μ Ho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井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采用上述用于智能井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其具体方法步骤为:(I)将阅读器和阅读器天线布置在井下,其中,阅读器天线套装于油管内,阅读器天线与阅读器相连进行数据传送;(2)将射频标签中存储对井下设备的控制信息,当需要对井下某一设备进行控制时,将存储着控制该设备控制信息的射频标签投入到井下;(3)当射频标签穿过布置在井下的阅读器天线时,阅读器天线将射频标签中的电磁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传送至主控芯片;(4)主控芯片对电压信号解码后读取出具体的控制信息,并将控制信息发出控制井下设备。进一步的,步骤(3)中,主控芯片控制射频模块产生载波信号,并将载波信号加载到阅读器天线的两端向外发送,当射频标签穿过布置在井下的阅读器天线时,射频标签从阅读器天线中获得能量,读取控制信息加载到阅读器天线。进一步的,步骤(3)中,电压信号经射频模块处理后传送至主控芯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在其工作范围内,能穿透绝大部分非导体材料而不影响其数据读取,适用于井下复杂的工作环境。在进行无线传输时,将阅读器和阅读器天线布置在井筒中,实现地面装置与井下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与井下控制,本专利技术数据传输方法简单,应用于智能井中,实现对井下设备如压力滑套、循环短节、注水滑套等设备的控制,解决了传统井下控制方式遇到的卡死、不能作业等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无线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阅读器控制模块的主控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载波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包络检波电路的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滤波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射频标签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智能井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阅读器、阅读器天线和射频标签,阅读器天线与射频标签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的阅读器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电连接的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与阅读器天线电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控制模块的核心部分是主控芯片,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选用Microchip公司PIC16C56A微控制器,PIC16C56A微控制器具有8位数据总线和32字节内部RAM,单个指令最快执行速度为200ns,工作频率为0-20MHZ,工作电压为2.5-5.5V。其主控电路如图2所不O射频模块是上述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实现射频标签同阅读器进行通信的核心部分,包括载波电路、包络检波电路和滤波放大电路,其中,载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电连接,载波电路的输出端与阅读器天线电连接,包络检波电路的输入端与阅读器天线电连接,包络检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电连接。上述提到的载波电路主要功能是产生125KHZ的载波信号并进行放大,为实现数据在井下从射频标签传输给阅读器提供载体。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载波电路采用芯片74HC4060芯片来实现其载体的功能。载波电路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外部时钟输入选择8M晶振,根据74HC4060分频原理,每一个触发器输出信号为前一级一半,SMHz信号经过6次分频可得125KHz信号,故输出为125KHz频率信号,经两个三极管放大,输出稳定的125KHz载波信号,加载于天线ANT1端。74HC4060芯片的RST端连接到主控芯片RB 4输入输出端口,由主控芯片控制74HC4060芯片的复位。上述提到的包络检波电路的功能是从调幅波中提取出经调制后加于载波上的信息,具体工作是一个通过频率变换解调的过程。为了避免信号产生失真,本实施例中,检波电路中采用的RC值分别为470K Ω和5nF,常用电容耐压值约25V。由于阅读器天线产生谐振电压在30V左右,如图4所示,可以采用两个1nF电容串联,其优点在于可以增大一倍的耐压值。由于从调制波中提取到的解调信号比较微弱且并不稳定,需要进一步滤波放大。上述提到的滤波放大电路的作用就是对从调制波中提取到的解调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本实施例中,采用LM358芯片设计滤波放大电路,具体的滤波放大电路中,LM358芯片工作于单电压供电模式,供电电压5V,输出电压范围为0-3.5V。如图5所示,由包络检波电路处理过的调制波信号,首先经过耦合电容,隔离直流分量,然后经过两个LM358运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智能井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阅读器、阅读器天线和射频标签,阅读器天线与射频标签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的阅读器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电连接的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与阅读器天线电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蓉,赵永瑞,李云祥,张哲,曹爱请,赵莅龙,金纬地,张春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