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8337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借助固定涡旋盘和回旋涡旋盘的相对旋转来逐渐减少压缩室的体积,并压缩关在压缩室的制冷剂的涡旋式压缩机,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将背压室的压力与排出制冷剂压力相关联地得到管理,从而在涡旋盘的整个压力区间以无内部泄漏和无动力损失的方式借助背压室的压力来支撑回旋涡旋盘的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旋式压缩机,更详细地,涉及作用于回旋涡旋盘的背面的背压室的压力根据排出室的压力来得到调节的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通常,在车辆用冷却系统中起到压缩制冷剂的作用的压缩机以多种形态被开发。这种压缩机具有用于压缩制冷剂的结构一边进行往复运动,一边执行压缩的往复式和用于压缩制冷剂的结构一边进行旋转运动,一边执行压缩的旋转式。其中,往复式具有使用曲柄来向多个活塞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的曲柄式、向设有斜盘的旋转轴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的斜盘式及使用摇板的摇板式,旋转式具有使用旋转轴和叶片的叶片式、使用回旋涡旋盘和固定涡旋盘的涡旋式。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结构。参照图1,涡旋式压缩机在用于形成外观的机壳10的内部设有驱动部20、压缩部30及控制部40,上述机壳1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吸入室50、压缩室60、排出室70及背压室80。上述驱动部20包括:定子21和转子22,在上述机壳10的内部安装于同轴上;以及旋转轴23,以贯通上述定子21和转子22的方式设置,上述压缩部30包括:固定涡旋盘31,固定于上述机壳10的内部一侧;以及回旋涡旋盘32,借助上述驱动部20来偏心旋转,并与上述固定涡旋盘31相啮合地形成压缩室60,此时,回旋涡旋盘32借助偏心衬套24来与旋转轴23偏心结合。并且,上述控制部40包括安装于上述机壳10的内侧的印刷电路基板(PCB)等各种驱动电路及元件。上述吸入室50为用于储存从上述机壳10的外部吸入的制冷剂的空间,上述压缩室60为用于压缩向上述吸入室50吸入的制冷剂的空间,上述排出室70为用于排出在上述压缩室60中压缩的制冷剂的空间,上述背压室80为以使上述回旋涡旋盘32向上述固定涡旋盘31方向紧贴的方式形成压力的空间。观察借助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涡旋式压缩机来压缩制冷剂的过程如下:首先,若通过连接端等向控制部40施加外部电源,贝Ij上述控制部40通过驱动电路等向驱动部20传输工作信号。若向上述驱动部20传输工作信号,则压入于机壳10的内周面的电磁铁形态的定子21被激励而带磁性,由此,在转子22和定子21之间实现电磁相互作用,使得转子22高速旋转。此时,若驱动部20的旋转轴23与转子22 —同高速旋转,则与上述旋转轴的后端偏心结合的压缩部30的回旋涡旋盘32以同步方式高速偏心旋转,由此,随着回旋涡旋盘32相对于以相向的状态匹配的固定涡旋盘31而公转,从上述吸入室50向压缩室60流动的制冷剂从涡旋盘的外周向涡旋盘的中心部高压压缩之后,向上述排出室70排出,并结束一系列的制冷剂压缩工作。另一方面,向上述排出室70排出的制冷剂向机壳10的外部移送,其中,一部分制冷剂向背压室80移送,借助向背压室80移送的制冷剂,在上述背压室80产生压力,而借助上述压力,上述回旋涡旋盘32向上述固定涡旋盘31方向紧贴,从而能够使回旋涡旋盘32和固定涡旋盘31以无间隔的方式紧贴,并能使压缩室60得到密闭。其中,上述背压室80的压力通过设置于背压室80的止回阀90与吸入室50的压力相连动地得到调节。即,背压室80的压力比吸入室50的压力高出规定大小以上的情况下,上述止回阀90打开,且背压室80的制冷剂向吸入室50移送,使得背压室80的压力维持比吸入室50的压力高出规定大小的压力。日本公开特许公报1998-110688(专利文献I)也公开了像这样借助吸入室50和背压室80的压力差使止回阀工作,并调节背压室80的压力的例。但是,在形成高压的压缩室60的涡旋盘区间,排出压力高于背压室80的压力,因此,回旋涡旋盘32稍微向背压室80侧移动,且因在固定涡旋盘31和回旋涡旋盘32之间产生的间隙而发生内部泄漏(leak)。并且,在形成相对低压的压缩室60的涡旋盘区间,背压室的压力高于排出压力,使得回旋涡旋盘32过于向固定涡旋盘31方向紧贴,从而驱动回旋涡旋盘32需要更多的电力。并且,如专利文献1,在将背压室80的压力与吸入室50的压力相关联地得到管理的情况下,不仅具有吸入流路的截面积等规格不均匀的问题,而且具有在吸入室50中高温发热的定子21使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导致在所测定的吸入制冷剂压力和吸入室的实际制冷剂压力之间产生误差,从而不利于背压的管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将背压室的压力与排出制冷剂压力相关联地得到管理,从而在涡旋盘的整个压力区间以无内部泄漏的方式借助背压室的压力来支撑回旋涡旋盘的涡旋式压缩机。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实施例,提供涡旋式压缩机,包括:机壳,在上述机壳的外周面以相隔开的方式设置有吸入端口和排出端口,在上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吸入室和排出室;固定涡旋盘,设置于上述机壳的内部的一侧,在上述固定涡旋盘的中央贯通地形成有与上述排出室相连通的排出口 ;驱动马达,安装于上述机壳的内部的另一侧,在上述驱动马达设有旋转轴;回旋涡旋盘,与上述旋转轴的一侧端部偏心结合来相对于上述固定涡旋盘进行公转,上述回旋涡旋盘与上述固定涡旋盘一同形成多个压缩室;背压室,形成于上述回旋涡旋盘和上述旋转轴之间,用于向上述固定涡旋盘的方向支撑上述回旋涡旋盘;以及背压调节流路,包括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上述第一流路以使上述排出室与上述背压室相连通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二流路以使上述背压室与上述吸入室相连通的方式形成,上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背压调节流路设置有根据上述排出室的压力来调节上述背压室的压力的压力调节装置。其中,上述压力调节装置可包括止回阀,上述止回阀设置于上述第一流路,并根据上述排出室的压力来开闭上述第一流路。此时,上述压力调节装置还可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二流路的孔板。另一方面,上述压力调节装置可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一流路的孔板,此时,上述压力调节装置还可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二流路的孔板。其中,上述背压室的制冷剂通过上述孔板向上述吸入室流入。并且,上述第一流路包括:第一-一流路,形成于上述固定涡旋盘的一侧;以及第一 -二流路,以与上述第一-一流路相连通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机壳的一侧。并且,上述第二流路包括:第二-一流路,从上述旋转轴的一端向长度方向形成;以及第二 - 二流路,从上述第二 - 一流路的末端向上述旋转轴的外周面方向形成。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涡旋式压缩机,包括:机壳,在上述机壳的外周面以相隔开的方式设置有吸入端口和排出端口,在上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吸入室和排出室;固定涡旋盘,设置于上述机壳的内部的一侧,在上述固定涡旋盘的中央贯通地形成有与上述排出室相连通的排出口 ;驱动马达,安装于上述机壳的内部的另一侧,在上述驱动马达设有旋转轴;回旋涡旋盘,与上述旋转轴的一侧端部偏心结合来相对于上述固定涡旋盘进行公转,上述回旋涡旋盘与上述固定涡旋盘一同形成多个压缩室;以及背压室,形成于上述回旋涡旋盘和上述旋转轴之间,用于向上述固定涡旋盘的方向支撑上述回旋涡旋盘,上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以使上述排出室与上述背压室相连通的方式在上述机壳的一侧形成有节流孔形态的第一流路,并以使上述背压室与上述吸入室相连通的方式形成有第二流路。此时,本专利技术还可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二流路的孔板。并且,上述第一流路包括:第一-一流路,形成于上述固定涡旋盘的一侧,上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机壳(200),在上述机壳(200)的外周面以相隔开的方式设置有吸入端口和排出端口,在上述机壳(200)的内部形成有吸入室(210a)和排出室(230a);固定涡旋盘(300),设置于上述机壳(200)的内部的一侧,在上述固定涡旋盘(300)的中央贯通地形成有与上述排出室(230a)相连通的排出口(311);驱动马达(400),安装于上述机壳(200)的内部的另一侧,在上述驱动马达(400)设有旋转轴(421);回旋涡旋盘(500),与上述旋转轴(421)的一侧端部偏心结合来相对于上述固定涡旋盘(300)进行公转,上述回旋涡旋盘(500)与上述固定涡旋盘(300)一同形成多个压缩室(600);背压室(700),形成于上述回旋涡旋盘(500)和上述旋转轴(421)之间,用于向上述固定涡旋盘(300)的方向支撑上述回旋涡旋盘(500);以及背压调节流路(800),包括第一流路(810)和第二流路(820),上述第一流路(810)以使上述排出室(230a)与上述背压室(700)相连通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二流路(820)以使上述背压室(700)与上述吸入室(210a)相连通的方式形成,上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背压调节流路(800)设置有根据上述排出室(230a)的压力来调节上述背压室(700)的压力的压力调节装置(900、90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元钟普朴日泳林权洙
申请(专利权)人: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