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拉组合架设工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8061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拉组合架设工法及装置,它首先架设安装悬索(1),将上拉索(2)的上端与悬索(1)连接,将支承结构(4)连接在上拉索(2)的下端,将下拉索(3)的上端与支承结构(4)连接;然后向下张拉下拉索(3)使悬索(1)进一步受力,使支承结构(4)初步就位,并通过调整上拉索(2)及下拉索(3)使支承结构(4)准确就位;在支承结构(4)上进行桥梁结构(5)的浇筑或拼装;待桥梁结构(5)全部施工完毕,通过逐步放松下拉索(3)及上拉索(2)完成全部支架的卸载;最后按顺序拆除下拉索(3)、支承结构(4)、上拉索(2)及悬索(1)。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降低施工控制难度,提高架设安全性,节约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结构的架设工法,尤其涉及桥梁结构的悬拉组合架设工法及采用的装置,属于土木工程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通常可分为有支架施工和无支架施工两种。有支架施工一般是指先搭设支架,然后在支架上立模浇筑混凝土,例如满堂脚手架施工法。这种施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a)搭设支架的材料用量很大;(b)由于支架构件及连接点较多,因而影响支架稳定的因素也较多,支架安全不易控制,工程上支架跨塌事故常有发生;(C)当桥梁较高或河床水流较深时有支架施工并不适用。无支架施工一般是指先在预制场预制好结构构件,然后采用起吊设施将构件运输就位进行安装,例如缆索吊装施工法。这种施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a)需要较大的预制场地;(b)在结构吊装过程中吊装系统的变形较大,施工风险较大;(C)结构就位后相当长时间需要用扣索、扣塔及风索临时固定,安全风险特别是遭遇恶劣天气时的安全风险很大;Cd)无支架施工适应的桥梁跨度或吊装重量有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工程结构(尤其是桥梁结构)的悬拉组合架设工法及装置,克服现有施工方法的不足,降低施工控制难度,提高架设安全性,节约工程投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拉组合架设工法,它是这样的:首先架设安装悬索,将上拉索的上端与悬索连接,将支承结构连接在上拉索的下端,将下拉索的上端与支承结构连接;然后向下张拉下拉索使悬索进一步受力,使支承结构初步就位,并通过调整上拉索及下拉索使支承结构准确就位;在支承结构上进行桥梁结构的浇筑或拼装;待桥梁结构全部施工完毕,通过逐步放松下拉索及上拉索完成全部支架的卸载;最后按顺序拆除下拉索、支承结构、上拉索及悬索。进一步的,它是通过向下张拉下拉索使悬索预先受力,且使悬索、上拉索和下拉索处于张紧状态,形成具有预应力的空间结构。所述的下拉索施加给悬索的预拉力效应不小于桥梁结构的重力效应,一般前者为后者的1.0?1.2倍。所述的悬索先承受下拉索预拉力,随着桥梁结构的逐渐加载,下拉索则逐渐松弛,此时桥梁结构的荷载通过支承结构和上拉索由悬索承担。基于上述工法,本专利技术采用了这样一种用于桥梁架设的悬拉组合架设装置,它包括悬索,悬索位于桥梁结构设计高度位置的上方,悬索通过锚碇锚固于两岸地基内;它还包括上拉索、下拉索和支承结构;支承结构用于支承进行现浇或预制拼装的桥梁结构,上拉索的下端和下拉索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支承结构的上下两面;上拉索的上端悬挂连接在悬索的下方,下拉索的下端锚固在桥梁下方的地基中。所述的悬索在平面上至少为相互平行的2组。所述的上拉索数目为4根以上,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水平面,其上端由索夹固定于悬索上,而下拉索的数目与上拉索相同,且二者的位置为上下一一对应。所述的支承结构由上连接件安装在上拉索的下端,并通过下连接件与下拉索的上端相连。所述的上拉索或下拉索均设有用于进行长度调节的调节装置。所述的下拉索的下端通过锚固装置锚固于地基或锚固结构物内。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悬拉组合架设工法具有以下优点: (a)与缆索吊装施工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不需要现场预制场地,大跨度的桥梁结构可以现场拼接施工也可以实现现浇施工,施工难度小,且支承结构基本没有变形,架设系统受力明确、稳定性好、安全性高。(b)与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材料用量较少,不受河水位的影响。( c )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所采用的构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可以节约工程投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立面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拱式桥梁架设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悬索,2-上拉索,3-下拉索,4_支承结构,5-桥梁结构,6_销旋,7-索夹,8-上连接件,9-下连接件,10-上调节装置,11-下调节装置,12-锚固装置,13-地基或锚固结构物,14-索鞍,15-主拱圈,16-主索塔,17-反悬索,18-主拱圈实腹段及拱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悬拉组合架设工法,它用于桥梁结构5的架设、主要采用以下构件组成的装置进行:包括悬索1、上拉索2、下拉索3、支承结构4、锚碇6、索夹7、上连接件8、下连接件9、上调节装置10、下调节装置11、锚固装置12以及地基或锚固结构物1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悬拉组合架设工法按下面的方式实施: 步骤1.首先根据需架设桥梁的技术特点、桥梁结构5的设计参数以及地形地质条件,进行架设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详细计算和设计,包括悬索1、上拉索2、下拉索3、支承结构4以及锚碇6、锚固装置12等的选型、尺寸和布置。步骤2.施工锚碇6、锚固装置12以及地基或锚固结构物13。根据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其中,锚碇6宜采用隧道式锚碇或锚索式锚碇;下拉索3可以直接锚固于地基内,也可以锚固于由重力式锚碇或锚索形成的锚固结构物13内;用于转换和连接下拉索3与地基或锚固结构物13的锚固装置12通常采用钢结构。步骤3.架设安装悬索1,包括张拉悬索I使其线形及应力处于合理的初始状态,以及将悬索I的两端通过锚碇6锚固于两岸地基内。悬索I的初始线形及应力是根据桥梁结构5以及架设系统本身的荷载计算得来的。步骤4.安装索夹7并由索夹7将上拉索2的上端与悬索I连接。上拉索2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水平面。步骤5.通过上连接件8将支承结构4安装在上拉索2的下端,并通过下连接件9将下拉索3的上端与支承结构4相连。此时支承结构4的位置高于桥梁结构5最终的底部安装位置。其中,支承结构4为钢梁及标准钢构件通过螺栓连接组成的钢结构;上连接件8及下连接件9需根据上拉索2及下拉索3与支承结构4的连接方式确定,一般采用滑轮组件、标准销具等。步骤6.向下张拉下拉索3让悬索I进一步受力,直到使支承结构4初步就位,并通过锚固装置12将下拉索3的下端锚固于地基或锚固结构物13内。步骤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悬拉组合架设工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拉组合架设工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架设安装悬索(1),将上拉索(2)的上端与悬索(1)连接,将支承结构(4)连接在上拉索(2)的下端,将下拉索(3)的上端与支承结构(4)连接;然后向下张拉下拉索(3)使悬索(1)进一步受力,使支承结构(4)初步就位,并通过调整上拉索(2)及下拉索(3)使支承结构(4)准确就位;在支承结构(4)上进行桥梁结构(5)的浇筑或拼装;待桥梁结构(5)全部施工完毕,通过逐步放松下拉索(3)及上拉索(2)完成全部支架的卸载;最后按顺序拆除下拉索(3)、支承结构(4)、上拉索(2)及悬索(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