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内包覆高强度线条的片材挤出模头,主要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的前端突出形成一带上平面的上模唇,下模体的前端突出形成一带下平面的下模唇,上下模唇位置对应设置并在上下平面之间留有间隙构成模唇定型段流道,所述上下模体之间在上下模唇的后方设置有一中模体,中模体的上方与上模体之间留有间隙构成进料口和一与模唇定型流道相通的物料流道,中模体的下方与下模体之间设置有多根高强度线条的并排进线机构,各高强度线条在并排进线机构的牵引下从模唇定型流道的中间引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片材挤出模头,其生产出来的产品里面直接包覆有若干高强度的线条,实现了在不增加产品厚度不增加耗材量的基础有效提升了产品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内包覆高强度线条的片材挤出模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片材挤出模头,具体为一种模内包覆高强度线条的片材挤出模头。
技术介绍
普通片材挤出模头一般由上模体和下模体构成,上下模体之间在衔接装配时留有间隙而构成物料流道,并在物料流道的出口位置对应设置有上下模唇结构形成模唇定型段流道,以用于片材的成型拉出。在此,通过以上模头生产出来的产品为厚度不变的薄膜片材,且整个片材全部由塑料基材构成,片材的整体强度完全受基材塑料本身的强度限制,对于那些需要高强度的产品,只能通过增加厚度来来实现,不仅导致片材的重量增加,最主要的是耗材增加导致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模内包覆高强度线条的片材挤出模头,其生产出来的产品里面直接包覆有若干高强度的线条,实现了在不增加产品厚度不增加耗材量的基础有效提升了产品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内包覆高强度线条的片材挤出模头,主要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的前端突出形成一带上平面的上模唇,下模体的前端突出形成一带下平面的下模唇,上下模唇位置对应设置并在上下平面之间留有间隙构成模唇定型段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体之间在上下模唇的后方设置有一中膜体,中模体的上方与上模体之间留有间隙构成进料口和一与模唇定型流道相通的物料流道,中模体的下方与下模体之间设置有多根高强度线条的并排进线机构,各高强度线条在并排进线机构的牵引下从模唇定型流道的中间引出。进一步的,上述物料流道的设置高度高于模唇定型流道,并在两者的衔接部位通过一圆弧流道相连。进一步的,上述中模体与下模体之间的配合面依序包括上配合水平面、中配合斜面和下配合水平面,其中上配合水平面的高度位于模唇定型流道的中间,并在上配合水平面和中配合斜面的衔接部位、中配合斜面和下配合水平面的衔接部位及下配合水平面的末端部位均设置有一导杆槽。进一步的,上述并排进线机构包括三根分别安装在所述三个导杆槽中的导杆,并根据设置高度分为上导杆、中导杆和下导杆,各导杆的杆身上间隔排列布局设置有多道用于牵动高强度线条的引线导槽。进一步的,上述各导杆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支撑环,各导杆的杆身上间隔布局设置有若干杆身支撑环。进一步的,上述中导杆的两端支撑环下方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通过螺钉与下模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并在上配合水平面与模唇定型流道的衔接部位设置有防止物料倒流的密封元件。进一步的,上述高强度线条为玻璃纤维、棉线、尼龙线、PE编织线、铁丝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加工中,各高强度线条由并排进线机构引入到模唇定型流道,并一直沿模唇定型流道的中间水平引出,物料从后方的进料口送入模头,并由上模体中的加热棒加热融化后由物料流道送往模唇定型流道中挤出,因各高强度线条始终位于模唇定型流道的中间,当物料进入模唇定型流道中时即可实现对线条的完全包裹挤出,并随着物料的不断挤出而使各线条不断被拉出且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在此,为防止加工中物料倒流进入中膜体与下模体之间的配合面,本专利技术在上配合水平面与模唇定型流道的衔接部位设置有防止物料倒流的密封元件。综上,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片材挤出模头,其生产出来的产品里面直接包覆有若干高强度的线条,实现了在不增加产品厚度不增加耗材量的基础有效提升了产品强度。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中导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模内包覆高强度线条的片材挤出模头,主要包括上模体1和下模体2,上模体1的前端突出形成一带上平面111的上模唇11,下模体2的前端突出形成一带下平面211的下模唇21,上下模唇11、21位置对应设置并在上下平面111、211之间留有间隙构成模唇定型段流道41。所述上下模体1、2之间在上下模唇11、21的后方设置有一中膜体3,中模体3的上方与上模体1之间留有间隙构成进料口42和一与模唇定型流道41相通的物料流道43,整个物料流道43的设置高度高于模唇定型流道41,并在两者的衔接部位通过一圆弧流道431相连。所述中模体3的下方与下模体2之间设置有多根高强度线条5的并排进线机构,各高强度线条5在并排进线机构的牵引下从模唇定型流道41的中间引出。在此,为保证高强度线条5的有效引出,所述中模体3与下模体2之间的配合面依序包括上配合水平面61、中配合斜面62和下配合水平面63,其中上配合水平面61的高度位于模唇定型流道41的中间,并在上配合水平面61和中配合斜面62的衔接部位、中配合斜面62和下配合水平面63的衔接部位及下配合水平面63的末端部位均设置有一导杆槽7。所述并排进线机构包括三根分别安装在所述三个导杆槽7中的导杆,并根据设置高度分为上导杆81、中导杆82和下导杆83,各导杆的杆身上间隔排列布局设置有多道用于牵动高强度线条5的引线导槽811。各导杆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支撑环812,各导杆的杆身上间隔布局设置有若干杆身支撑环813。而中导杆82的两端支撑环812下方设置有定位座814,定位座814通过螺钉815与下模体2固定连接。在加工前,首先将各高强度线条5一一对应各导杆上的引线导槽811,并依序穿过并排进线机构的下导杆83上方、中导杆82下方和上导杆81上方,而后由上配合水平面61水平引入到模唇定型流道41,并一直沿模唇定型流道41的中间水平引出。在加工中,物料从后方的进料口42送入模头,并由上模体1中的加热棒9加热融化后由物料流道43经弧形流道431送往模唇定型流道41中挤出,因各高强度线条5始终位于模唇定型流道41的中间,当物料进入模唇定型流道41中时即可实现对线条5的完全包裹挤出,并随着物料的不断挤出而使各线条5不断被拉出且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在此,为防止加工中物料倒流进入中膜体3与下模体2之间的配合面,本专利技术在上配合水平面61与模唇定型流道41的衔接部位设置有防止物料倒流的密封元件6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强度线条5为玻璃纤维、棉线、尼龙线、PE编织线、铁丝中的一种多多种,在加工中根据实际强度需要选用相应的线材。综上,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片材挤出模头,其生产出来的产品里面直接包覆有若干高强度的线条5,实现了在不增加产品厚度不增加耗材量的基础有效提升了产品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包覆高强度线条的片材挤出模头,主要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的前端突出形成一带上平面的上模唇,下模体的前端突出形成一带下平面的下模唇,上下模唇位置对应设置并在上下平面之间留有间隙构成模唇定型段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体之间在上下模唇的后方设置有一中模体,中模体的上方与上模体之间留有间隙构成进料口和一与模唇定型流道相通的物料流道,中模体的下方与下模体之间设置有多根高强度线条的并排进线机构,各高强度线条在并排进线机构的牵引下从模唇定型流道的中间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包覆高强度线条的片材挤出模头,主要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的前端突出形成一带上平面的上模唇,下模体的前端突出形成一带下平面的下模唇,上下模唇位置对应设置并在上下平面之间留有间隙构成模唇定型段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体之间在上下模唇的后方设置有一中模体,中模体的上方与上模体之间留有间隙构成进料口和一与模唇定型流道相通的物料流道,中模体的下方与下模体之间设置有多根高强度线条的并排进线机构,各高强度线条在并排进线机构的牵引下从模唇定型流道的中间引出;所述物料流道的设置高度高于模唇定型流道,并在两者的衔接部位通过一圆弧流道相连;所述中模体与下模体之间的配合面依序包括上配合水平面、中配合斜面和下配合水平面,其中上配合水平面的高度位于模唇定型流道的中间,并在上配合水平面和中配合斜面的衔接部位、中配合斜面和下配合水平面的衔接部位及下配合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