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外接设备使用第一逻辑通道进行非接触操作;在进行所述非接触操作时,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第二逻辑通道查询所述非接触操作的操作结果;所述外接设备输出所述操作结果并显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手机应用不能实时并主动反馈非接操作的查询结果的问题,用户可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主动显示非接段的操作结果在手机界面上,减少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外接设备。
技术介绍
带智能安全芯片的外设产品,配合带有非接功能的Android、iphone手机等类似智能设备;或者带智能安全芯片并支持非接操作的外设产品,配合不带有非接功能的Android、iphone手机等类似智能设备,与销售点(Point Of Sales,简称为P0S)或非接读卡器进行近场支付或者其他消费的时候,手机OS通常不能实时的指导支付的结果,因为智能安全芯片总是被动的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被动的响应来自其他设备的指令。所以当智能安全芯片通过非接的方式与POS机或者非接读卡器进行通讯时,智能安全芯片是不能够主动通知手机这次通讯的状态如何,只能被动的等待POS机或者非接读卡器完成通讯后,手机用户再通过某种方式主动查询结果。而现有技术中,支持单线协议(Single Wire Protocol,简称为SWP)的近距离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1n,简称为NFC)手机作为单线协议-安全数码(Single WireProtocol-Secure Digital,简称为SWP-SD)卡的载体,在与非接POS或者读卡器完成通讯后,需要手机用户主动使用相关的查询功能,才能获取通讯结果。针对相关技术中,手机应用不能实时并主动反馈非接操作的查询结果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外接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手机应用不能实时并主动反馈非接操作的查询结果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方法,包括:外接设备使用第一逻辑通道进行非接触操作;在进行所述非接触操作时,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第二逻辑通道查询所述非接触操作的操作结果;所述外接设备输出所述操作结果并显不。优选地,通过第二逻辑通道查询所述非接触操作的操作结果,包括: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第二逻辑通道按照预设时间周期循环查询所述非接触操作的操作结果。优选地,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第二逻辑通道查询所述非接触操作的操作结果,包括:所述外接设备接收来自终端的查询请求;在所述查询请求的触发下,利用所述外接设备查询所述操作结果。优选地,所述方法应用于以下至少之一场景:支持非接触通信功能的智能终端外接的具有智能安全芯片的外接设备、不支持非接触通信功能的智能终端外接的具有智能安全芯片并同时支持非接触通信功能的外接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装置,位于外接设备中,包括:使用模块,用于使用第一逻辑通道进行非接触操作;查询模块,用于在进行所述非接触操作时,通过第二逻辑通道查询所述非接触操作的操作结果;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操作结果并显示。优选地,所述查询模块,包括:第一查询单元,用于通过第二逻辑通道按照预设时间周期循环查询所述非接触操作的操作结果。优选地,所述查询模块,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查询请求;第二查询单元,用于在所述查询请求的触发下,利用所述外接设备查询所述操作结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包括:智能安全芯片,该智能安全芯片至少包括:第一逻辑通道和第二逻辑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逻辑通道用于进行非接触操作;所述第二逻辑通道用于在所述第一逻辑通道进行所述非接触操作时,查询所述非接触操作的操作结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系统,包括:以上所述的外接设备和与所述外接设备相连接的智能终端。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为支持非接触通信功能的智能终端,所述外接设备为不支持非接触通信功能的外接设备;或者,所述智能终端为不支持非接触通信功能的智能终端,所述外接设备为支持非接触通信功能的外接设备。通过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外接设备利用第一逻辑通道进行非接操作时,利用第二逻辑通道循环查询非接操作结果,输出并显示非接操作结果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手机应用不能实时并主动反馈非接操作的查询结果的问题,用户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主动显示非接段的操作结果在手机界面上,减少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装置的再一结构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接设备的结构图;以及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的进一步细节之前,将参考图2来描述可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一个合适的计算体系结构。在以下描述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则将参考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的动作和操作的符号表示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由此,可以理解,有时被称为计算机执行的这类动作和操作包括计算机的处理单元对以结构化形式表示数据的电信号的操纵。这一操纵转换了数据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系统中的位置上维护它,这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理解的方式重配置或改变了计算机的操作。维护数据的数据结构是具有数据的格式所定义的特定属性的存储器的物理位置。然而,尽管在上述上下文中描述本专利技术,但它并不意味着限制性的,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后文所描述的动作和操作的各方面也可用硬件来实现。转向附图,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指代相同的元素,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被示为在一个合适的计算环境中实现。以下描述基于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不应认为是关于此处未明确描述的替换实施例而限制本专利技术。图2示出了可用于这些设备的一个示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示意图。出于描述的目的,所绘的体系结构仅为合适环境的一个示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范围或功能提出任何局限。也不应将该计算系统解释为对图2所示的任一组件或其组合具有任何依赖或需求。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可以使用其它通用或专用计算或通信环境或配置来操作。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众所周知的计算系统、环境和配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的系统、小型机、大型计算机、以及包括任一上述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2至步骤S106,S102:外接设备使用第一逻辑通道进行非接触操作;S104:在进行上述非接触操作时,外接设备通过第二逻辑通道查询上述非接触操作的操作结果;该步骤S104具体可以包括:上述外接设备通过第二逻辑通道按照预设时间周期循环查询上述非接触操作的操作结果。即外接设备通过第二逻辑通道以预设时间循环查询非接操作的结果,直至非接操作结束,获取到最后的结果为止。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4还可以包括:上述外接设备接收来自终端的查询请求;在上述查询请求的触发下,利用上述外接设备查询上述操作结果。S106:上述外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操作结果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接设备使用第一逻辑通道进行非接触操作;在进行所述非接触操作时,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第二逻辑通道查询所述非接触操作的操作结果;所述外接设备输出所述操作结果并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