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温熨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7766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控温熨斗,涉及手熨斗领域,包括:外壳、底板、主控装置、温度传感器、输入装置、可控硅模块和发热体。外壳与底板形成容置腔体,发热体设置于容置腔体内部,温度传感器与发热体连接,手柄设置于外壳的外表面。主控装置与可控硅模块设置于手柄的远离手柄的端部的一侧,输入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在使用时输入装置将接收到的温度的预设值传送至主控装置,温度传感器对发热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发送至主控装置,主控装置将接收到的温度与预设值比较,主控装置根据比较后的结果发送脉冲信号至可控硅模块,可控硅模块根据脉冲信号控制电路的通断。该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电熨斗相比,能够快速精确地控温,优势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熨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控温熨斗
技术介绍
熨斗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人们经常会使用熨斗对纺织品进行熨烫。现有的熨斗常常使用双金属片这一结构进行温度控制,因为双金属片是机械结构,加热和冷却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能快速地对温度进行调节,而且双金属片的触点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出现耗损,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控温熨斗,通过主控装置发送的不同的脉冲信号控制可控硅模块,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电子控温熨斗,包括外壳、底板、手柄、主控装置、温度传感器、输入装置、可控硅模块和发热体,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形成容置腔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底板表面并处于所述容置腔体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发热体相连接,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所述主控装置与可控硅模块设置于所述手柄的远离所述手柄的端部的一侧,所述输入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所述输入装置的位置不同于所述手柄的位置,在使用时所述输入装置将接收到的温度的预设值传送至所述主控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对所述发热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发送至所述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发送过来的温度与所述预设值进行比较,所述主控装置根据比较后的结果发送脉冲信号至所述可控硅模块,所述可控硅模块根据所述脉冲信号控制电路的通断。优选地,上述的电子控温熨斗中,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所述温度的预设值时,所述主控装置根据比较结果连续发送脉冲信号至所述可控硅模块,所述可控硅模块于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后接通所述电路,所述发热体处于接通发热状态。当所述主控装置进行比较后发现当前所述发热体的温度低于所述温度的预设值时,所述主控装置向所述可控硅模块传送脉冲信号。所述可控硅模块在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后导通所述电路。电路导通后,所述发热体处于工作状态开始发热。相比双金属片,所述可控硅模块的调温过程更加快速。优选地,上述的电子控温熨斗中,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等于或高于所述温度的预设值时,所述主控装置根据比较结果停止发送脉冲信号至所述可控硅模块,所述可控硅模块不能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后将导通的所述电路断开,所述发热体处于断开状??τ O当所述主控装置进行比较后发现当前所述发热体的温度高于所述温度的预设值时,所述主控装置停止向所述可控硅模块传送脉冲信号。所述可控硅模块在不能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后断开所述电路。电路断开后,所述发热体处于断开状态停止发热。可控硅模块与机械结构的双金属片相比更不容易发生故障。优选地,上述的电子控温熨斗中,还包括电源,所述可控硅模块通过控制连接于所述发热体的所述电源的通断时间进行温度控制。主控装置在进行过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预设值的比较后,通过计算来确定需要导通发热体的时间的长短。并发送脉冲信号至可控硅模块进行控制。优选地,上述的电子控温熨斗中,还包括电源,所述可控硅模块通过调整连接于所述发热体的所述电源的电压进行温度控制。所述可控硅模块的导通角的大小由所述主控装置发送的脉冲信号的大小控制,所述可控硅的导通角越大,所述电路的导通程度越强。所述可控硅模块通过控制电压来进行更精确的温度控制。优选地,上述的电子控温熨斗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A/D转换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电路传递给所述主控装置。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后使得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数值更加精确。优选地,上述的电子控温熨斗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嵌入所述发热体,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发热体的温度变化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阻值的改变来反馈检测到的温度。温度传感器随温度的变化阻值发生变化,该温度传感器的寿命更长,不容易损坏。优选地,上述的电子控温熨斗中,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表面不同于所述输入装置或所述手柄的位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设定的温度值、实际的温度值和机器状态。显示装置能够更直观的反映温度的数值、机器的状态,让使用者的操作过程更加便捷。优选地,上述的电子控温熨斗中,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输入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手柄的远离所述手柄的端部的一侧,所述输入装置包括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当长按所述第一按钮时所述电子控温熨斗开机,当短按所述第一按钮时所述温度的预设值增加,当短按所述第二按钮时所述温度的预设值减少,当长按所述第二按钮时所述电子控温熨斗关机,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数码管直接显示数据,所述温度的预设值的增加或减少直接显示于所述显示装置。所述输入装置具体是两个按钮,结构简洁。而且每个按钮有长按和短按两种操作方式,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便于记忆,而且人机交互过程容易上手。优选地,上述的电子控温熨斗中,所述显示装置通过LED显示屏指示温度及工作状态。LED显示屏显示温度及工作状态相对于显示屏来说成本低,同时显示效果也较为直观。本专利技术包括主控装置、温度传感器、输入装置、可控硅模块和发热体。输入装置将接收到的温度的预设值传送至主控装置,温度传感器对发热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发送至主控装置。主控装置将温度传感器发送过来的温度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主控装置根据比较后的结果发送脉冲信号至可控硅模块。可控硅模块根据脉冲信号控制电路的通断。可控硅模块具有导通无火花、无延迟,可频繁通断的特性,改善了双金属片不能快速对温度进行调节,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控温熨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控温熨斗的框图。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外壳101 ;底板102 ;手柄103 ;输入装置201 ;显示装置202 ;主控装置203 ;可控硅模块204 ;发热体205 ;温度传感器206 ;电源207 ;盒体208 ;把手301 ;柄体302。【具体实施方式】现有的熨斗使用双金属片结构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当温度较高时,双金属片弯曲而触点分离使电路断开便停止加热,双金属片冷却时重新变直使双金属片相接触,从而导通电路继续加热。双金属片是机械结构,加热和冷却都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快速地对温度进行调节,而且双金属片的触点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出现耗损,发生故障。鉴于上述情况,研究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提供了一种电子控温熨斗,包括主控装置、温度传感器、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可控硅模块和发热体。输入装置将接收到的温度的预设值传送至主控装置,温度传感器对发热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发送至主控装置。主控装置将温度传感器发送过来的温度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主控装置根据比较后的结果发送脉冲信号至可控硅模块。可控硅模块根据脉冲信号控制电路的通断。可控硅模块具有导通无火花、无延迟,可频繁通断的特性,与现有的熨斗相比,能够快速对温度进行调节,可靠性高。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控温熨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底板、手柄、主控装置、温度传感器、输入装置、可控硅模块和发热体,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形成容置腔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底板表面并处于所述容置腔体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发热体相连接,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所述主控装置与可控硅模块设置于所述手柄的远离所述手柄的端部的一侧,所述输入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所述输入装置的位置不同于所述手柄的位置,在使用时所述输入装置将接收到的温度的预设值传送至所述主控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对所述发热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发送至所述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发送过来的温度与所述预设值进行比较,所述主控装置根据比较后的结果发送脉冲信号至所述可控硅模块,所述可控硅模块根据所述脉冲信号控制电路的通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富鼎瑞实业有限公司李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