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危险驾驶提醒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77313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危险驾驶提醒及控制方法,该便携式智能设备置于车辆内,该方法包括:使便携式智能设备的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内驾驶员的面部图像和/或身体姿态图像;使便携式智能设备根据前述获得的图像检查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的风险;响应于存在前述风险,使便携式智能设备发送第一信号至车辆的ECU;以及车辆的ECU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收紧驾驶员和/或乘员的安全带。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安全带控制方法,可通过智能手机检测车辆驾驶员的疲劳驾驶风险,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发出信号给车辆的ECU由车辆ECU进行主动控制收紧安全带,防止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或者减小交通安全事故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涉及车辆控制
,尤其是车辆主动安全控制方法与系 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直以来,人们在车辆主动安全控制上的研究从未止步。现有技术中,车辆主动安 全控制技术包括了ABS、EBD、ESP、ACC、BSD、EBA、LDWS、VSC、HMWS、FCWS、HUD、HDC、胎压监 测、芯片防盗、倒车影像、自动感应大灯、自动感应雨刷等等,这些先前技术无一不是基于车 载电子系统而实现的,一方面电子和/或液压控制系统设计复杂,另一方面这些控制系统 和信号线路的设计均与车辆主控制或者辅助控制的数据总线共线,占用较多的通信资源, 同时一旦线路故障或者损坏,维修工作是极为繁琐和复杂的,而且昂贵。 例如,第2012102162069号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一种基于生理信息分析的疲劳驾驶 远程监测与报警系统和方法,将脑电采集装置输入端连接驾驶员的大脑皮层,脑电采集装 置输出端传输脑电信号至上位机,上位机输出疲劳信号至下位机,下位机输出报警信号至 手机模块。利用手机模块可使驾驶员监控人员实时查询驾驶员的驾车状态,及时提醒防止 驾驶员疲劳驾驶;当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脑电信号及时报警, 若驾驶员仍坚持驾车,下位机通过控制手机模块发送报警信息至监控人员手机,从而提高 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检测预警能力。 随着便携式智能设备,尤其是智能电话(也称便携式智能设备、便携式智能终端、 移动终端、蜂窝通讯设备/终端等)的发展,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始研究其应用到汽车主动安 全控制中。例如,第2014104953266号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疲劳驾驶 实时监控与预警方法,系统设计以搭载Android操作平台的便携式智能设备为载体,首先 将便携式智能设备固定在方向盘中央后,利用便携式智能设备自带的GPS定位及陀螺仪传 感器,每隔Is计算并存储车辆驾驶过程中的加速度及方向盘转角数据,然后每隔l〇s利用 小波变换从存储数据中提取加速度的db5小波尺度1归一化能量、方向盘转向角速度标准 差、方向盘转向db5小波尺度4归一化能量作为疲劳程度判定指标,接下来将指标带入计数 模型确定疲劳程度,预警系统将疲劳程度分为:清醒、轻度疲劳、中度疲劳、深度疲劳四级。 最后根据计数模型判定结果,对不同的疲劳程度采取不同的预警措施。系统设计实现成本 低,可靠性高,容易实现市场推广,系统实现不涉及车辆改装,实现驾驶状态的实时监控。 又如,第2012105171905号中国专利公开一种手机平台汽车驾驶疲劳预警方法, 可以快速普及汽车驾驶疲劳预警,大大提高驾驶车辆的安全系数。该软件主要通过调用现 在便携式智能设备上已有硬件设备实现:1.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和音频分析技术,对汽车方 向盘进行监控;2.结合音频分析技术和加速度监控,分析汽车驾驶状态并且完成碰撞事件 识别;3.通过软件实现方向盘长时间无操作或长时间驾驶都会发出疲劳驾驶预警,提醒驾 驶员休息。碰撞后获取位置信息并发送短信求救、自动呼叫求救。在驾驶状态进行来电监 听,可设置为自动拒接或自动以户外模式接听。在保证疲劳预警功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 同时,进行最大化功能集成包括事故发生求救功能,加快事故发生后救援速度。 这些现有技术中虽然利用便携式智能设备进行主动安全控制,诸如汽车安全防卫 报警,汽车故障诊断,车道检测、车辆检测、行人检测、结果分析计算并提醒驾驶员,疲劳检 测并提醒驾驶员或者加快事故后救援的速度,其所欲解决的是事前的提醒和事后的救援, 但实际上在例如疲劳驾驶、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并不能有效地防止 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该 便携式智能设备置于车辆内,该方法包括: 使便携式智能设备的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内驾驶员的面部图像; 使便携式智能设备根据前述获得的面部图像检查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的风 险; 响应于存在前述风险,使便携式智能设备发送第一信号至车辆的E⑶;以及 车辆的ECU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控制收紧驾驶员和/或乘员的安全带。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 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 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 施例和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 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附图说明】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 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 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例的基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车辆主动安全控制 系统的不意图。 图2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例的便携式智能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例的双目立体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例的基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危险驾驶提醒及控 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 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专利技术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 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 施,这是因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 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图1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例的基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车辆主动安全控制 系统的示意图。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包括车辆以及位于车辆内的便携式智能设备100,便 携式智能设备100经由有线传输或者无线传输的方式与车辆的ECU(电子控制单元,也称行 车电脑)200进行通信,实现数据和/或信号的传输。诸如,通过蓝牙网络、无线局域网之类 的无线网络,或者USB数据线、专用接口数据线之类的有线传输方式,实现便携式智能设备 100与车辆的E⑶200之间的通信。 本例中,将在下面加以更加详细描述的,便携式智能设备100侦测车辆的驾驶员 的面部图像,并对此图像进行识别,检查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的风险。基于存在这样的 风险,发出第一信号至车辆的E⑶200,车辆E⑶200基于该第一信号而执行相应的处理, 控制安全带的自动收紧。这些基于第一信号的安全带控制将在下面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在更进一步的描述中,便携式智能设备100还进一步侦测车辆外部的障碍物图 像,并据此得到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并基于此距离与一设定的第一阈值的比较结果, 发出第二信号至车辆的E⑶200,车辆E⑶200基于该第二信号而执行相应的处理,控制增 大车辆制动的施加。 图2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例的便携式智能设备100的示意图。本例中,便 携式智能设备100构造为一个智能手机1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智能设备100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危险驾驶提醒及控制方法,该便携式智能设备置于车辆内,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使便携式智能设备的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内驾驶员的面部图像和/或身体姿态图像;使便携式智能设备根据前述获得的图像数据检查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的风险;响应于存在前述风险,使便携式智能设备发送第一信号至车辆的ECU;以及车辆的ECU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控制收紧驾驶员和/或乘员的安全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德军李伦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