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部件和制造屏蔽部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76937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02:49
一种屏蔽部件(1),包括:柔性主体部(11),其包围连接到屏蔽外壳中的装置的电线;以及凸缘部(12),其设置在主体部(11)的屏蔽外壳侧末端部处,从而与主体部(11)一体化,凸缘部(12)面对屏蔽外壳的壁表面。凸缘部(12)的刚度高于主体部(11)的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屏蔽部件和用于制造屏蔽部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地,已经提出关于屏蔽结构的各种建议,在该屏蔽结构中,诸如编织成网状的筒状编织线这样的屏蔽部件装接到金属屏蔽外壳以安装在电动车辆(EV)、混合动力车辆(HEV)等上。将参考附图5和6描述该类型屏蔽结构的第一传统实例和第二传统实例(见专利文献I)根据第一传统实例的屏蔽结构100如图5所不是这样的结构:其中屏蔽部件110的末端利用压接环130装接到屏蔽壳120,该屏蔽部件110共同地包围多条电线(未示出)。如图6所示,根据第二传统实例的屏蔽结构200是这样的结构:其中屏蔽部件210的末端由屏蔽壳220的内壳221和外壳222夹置,该屏蔽部件210共同地包围多条电线(未示出)。根据第一传统实例和第二传统实例,屏蔽部件110和210分别与屏蔽壳120和220电连接,从而确保相对于屏蔽外壳(未示出)的可屏蔽性。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 2002-329557 A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第一传统实例和第二传统实例中,在将屏蔽结构100和200分别装接到屏蔽外壳(未示出)之前,屏蔽部件110和210的末端需要分别装接到屏蔽壳120和220。此时,屏蔽部件110和210的末端需要被处理(例如,被加宽)以分别符合屏蔽部件110和120的形状。从而,存在屏蔽部件110和210的网状编织线等的缝隙变化(缝隙变得不均匀)从而使可屏蔽性劣化的问题。已做出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目的是提供一种屏蔽部件以及制造屏蔽部件的方法,该屏蔽部件其能够改善可屏蔽性,并且还能够改善到屏蔽外壳的可装接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屏蔽结构包括:柔性主体部,其包围连接到屏蔽外壳中的装置的电线;以及凸缘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屏蔽外壳侧末端部处,从而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化,所述凸缘部面对所述屏蔽外壳的壁表面。所述凸缘部的刚度高于所述主体部的刚度。所述凸缘部可以通过加宽和向后折叠成多层而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屏蔽外壳侧末端部处。所述凸缘部可以包括具有台阶状的多个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制造屏蔽部件的方法包括通过如下处理将凸缘部与柔性主体部一体地形成:在主体部的屏蔽外壳侧末端部处凸缘部面对所述屏蔽外壳的壁表面,并且所述主体部包围连接到所述屏蔽外壳内的装置的电线,其中所述凸缘部的刚度形成为高于所述主体部的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屏蔽部件,凸缘部与主体部一体地设置在主体部的屏蔽外壳侧末端部处,并且凸缘部的高度高于主体部的刚度。从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屏蔽部件不需要将凸缘部作为屏蔽壳装接到主体部的末端部的处理,使得主体部11的末端部不需要被处理。结果,不太可能产生屏蔽部件的网状编织线的缝隙的不均匀(缝隙变得不均匀),从而能够改善可屏蔽性。而且,与如在传统实例中的屏蔽部件与屏蔽壳独立的情况相比,变得不需要将凸缘部作为屏蔽壳装接到主体部的末端部的处理。从而,仅需将屏蔽部件的凸缘部直接装接到屏蔽外壳,使得能够改善屏蔽外壳的可装接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屏蔽部件的透视装配图。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屏蔽部件的透视分解图。图3(a)和3(b)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实施例(第一)的屏蔽部件的方法的视图。图4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实施例(第二 )的屏蔽部件的方法的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传统实例的屏蔽结构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传统实例的屏蔽结构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屏蔽部件的实施例和屏蔽部件的制造方法。顺便地,在以下关于附图的说明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用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然而,应注意,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且各个尺寸的比例等与真实的不同。因此,应该根据以下说明判断具体尺寸等。另外,附图可以包括尺寸关系或比例互不相同的部分。将通过参考图1和2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屏蔽部件I。顺便地,屏蔽部件I用于要安装在电动车辆(EV)、混合动力车辆(HEV)等上的金属屏蔽壳。屏蔽部件I共同地包围多条电线(未示出),该多条电线要连接到屏蔽壳(未示出)中的装置(未示出),并且屏蔽部件I直接装接到屏蔽壳。屏蔽部件I由作为编织成网的金属细线的筒状编织线形成。屏蔽部件I与主体部11 一体地沿着多条电线(未示出)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主体部11的屏蔽壳侧末端部分处,并且该屏蔽部件I包括面对屏蔽壳的壁表面(未示出)的凸缘部12。主体部11由柔性并且筒状的编织线形成,并且包围电线,该电线要与屏蔽壳中的装置连接。凸缘部12的刚度高于主体部11的刚度。凸缘部12通过将主体部11的末端部加宽并且向后折叠成多层而形成。凸缘部12包括具有台阶状的多个表面,使得沿着主体部11的大致正交方向的表面和沿着主体部11大致长度方向的表面交替布置。更具体地,凸缘部12构造成包括第一表面12A、第二表面12B和第三表面12C。在第一表面12A与第二表面12B之间,设置了第一台阶表面12D。此外,在第二表面12B与第三表面12C之间设置了第二台阶表面12E。在第二表面12B中形成了插孔13,诸如螺栓和埋头铆钉这样的固定部件30插入到该插孔13中。利用固定部件30,屏蔽部件I直接固定到屏蔽壳(未不出)。接着,参考图3和4描述制造屏蔽部件I的方法。首先,图3(a)所示的屏蔽部件I的在处理前为大致筒状的末端(主体部11的末端)向后折叠成多层并且扩宽,如图3(b)所示。此时,屏蔽部件I的末端优选地向后折叠成多层而不形成到网状编织线的缝隙。顺便地,屏蔽部件I的末端可以加宽并且随后向后折叠成多层。随后,如图4所示,通过使用冲压机50冲压屏蔽部件I的加宽的末端部,以与凸缘部12 —体地处理,从而使得凸缘部12的刚度高于主体部11的刚度(凸缘部12对应于传统实例中的屏蔽壳110和210)。此处,冲压机50设置有上模具50A和下模具50B。上模具50A和下模具50B分别设置有台阶部51A和51B,用于形成凸缘部12的第一表面12A、第二表面12B、第三表面12C、第一台阶表面12D和第二台阶表面12E。在根据实施例的屏蔽部件I中,凸缘部12与主体部11 一体地设置在主体部11的屏蔽壳侧末端部处,并且凸缘部12的刚度高于主体部11的刚度。从而,屏蔽部件I不需要将凸缘部12作为屏蔽壳装接到主体部11的末端部的处理,使得不需要处理主体部11的末端部。结果,不太可能引起屏蔽部件I的网状编织线的缝隙的不均匀(缝隙变得均匀),从而能够改善屏蔽性。而且,与如在传统实例中的屏蔽部件110和210与屏蔽壳120和220独立的情况相比较,变得不需要将凸缘部12作为屏蔽壳装接到主体部11的末端部的处理,并且能够维持凸缘部12的形状。从而,仅需要屏蔽部件I的凸缘部12直接装接到屏蔽外壳(未示出),使得能够改善到屏蔽外壳的可装接性。特别地,不像传统实例的屏蔽部件,根据实施例的屏蔽部件I不需要从其周向冲压(压接或夹置)屏蔽壳体I的凸缘部12。从而,能够抑制屏蔽部件I的凸缘部12的连接阻抗的不均匀,并且能够使屏蔽部件I到屏蔽外壳的装接稳定,从而能够改善可屏蔽性。此外,通过形成多层的凸缘部12,各个网状编织线的缝隙不太可能形成在凸缘部12中。另外,仅通过形成凸缘部12以对应屏蔽外壳的装接部的形状,就改善了可屏蔽性。从而,屏蔽部件I的凸缘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1/CN105027695.html" title="屏蔽部件和制造屏蔽部件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屏蔽部件和制造屏蔽部件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部件,包括:柔性主体部,包围连接到屏蔽外壳中的装置的电线;以及凸缘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屏蔽外壳侧末端部处,从而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化,所述凸缘部面对所述屏蔽外壳的壁表面,其中所述凸缘部的刚度高于所述主体部的刚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塚隼士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