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磨粒流去毛刺精密加工装置,其包括上磨粒流外壳、下磨粒流外壳、工件夹持工装、上磨粒流振荡活塞、下磨粒振荡流活塞、上振荡器、下振荡器和磨粒流供给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磨粒流外壳、工件夹持工装与下磨粒外壳三者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利用磨粒流供给器形成的循环流动性能,采用上振荡器、下振荡器实现对磨粒流的流动,上振荡器与下振荡器同频率相向振荡,提高了磨粒流的运动强度和速度,增强了去毛刺能力,同时,工件夹持工装仅仅是将工件顶紧固定,固定方法简单、可靠,可以实现对各种异形零件的夹持,能够保证加工效率,且不会妨碍磨粒流对工件的冲击去毛刺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降低了磨粒流加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粒流去毛刺精密加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磨粒流加工
,具体为一种磨粒流去毛刺精密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磨粒流的加工原理是通过一种挤压方法,其磨料具有流动性,其中的颗粒不断地对工件表面进行研磨,磨粒流去毛刺机床完成抛光和去毛刺加工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低粘度磨料,其用于对零部件边角倒圆和小通道进行研磨磨粒流,磨料的流动性和砂粒的切削能力,使磨粒流成为一把游动的去毛刺工具,从而实现磨粒流去毛刺。磨粒流加工工艺具有以下工艺特点:(1)去毛刺可靠,均一性好。(2)加工过程非常可靠。(3)磨粒流加工屑光整加工,一般仅去除微量金属,不仅加工均匀,具有较高的重复精度,而且由于磨粒流介质的弹性,磨粒在产生切削作用的同时,还对加工表面产生挤压作用,从而可以获得高的表面质量,均匀地去除前工序留下的表面缺陷层。(4)一次加工同时完成去毛刺,倒圆和抛光,保证转接过渡平滑,有利于提高零件疲劳性能。(5)加工通用性强,不受零件,尺寸,材料的限制。基于此,磨粒流加工去毛刺不仅能够对零件表面抛光,提高表面质量,降低表面粗糙度,而且能够去毛刺和尖边倒圆。如阀体,阀套相贯孔,齿轮等零件。此外,还可以消除电热加工(如电火花,电子束,激光加工或渗氮处理后)产生的再镀层和热影响区,消除电化学加工表面的晶间腐蚀缺陷,清除一般机械切削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改善零件表面质量。但是,目前的磨粒流去毛刺机床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对于一般的企业或者产品来说,很难实现高昂费用机床的应用与发展,因此,目前的磨粒流去毛刺机床导致工件加工成本过高,制约着磨粒流去毛刺技术的发展。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磨粒流去毛刺精密加工装置,采用上磨粒流外壳、工件夹持工装与下磨粒外壳三者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利用磨粒流供给器形成的循环流动性能,采用上振荡器、下振荡器实现对磨粒流的流动,上振荡器与下振荡器同频率相向振荡,提高了磨粒流的运动强度和速度,增强了去毛刺能力,同时,工件夹持工装仅仅是将工件顶紧固定,固定方法简单、可靠,能够保证加工效率,且不会妨碍磨粒流对工件的冲击去毛刺加工,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降低了磨粒流加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和使用简单、合理,成本低,工艺简单,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一种磨粒流去毛刺精密加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磨粒流去毛刺精密加工装置,其包括上磨粒流外壳、下磨粒流外壳、工件夹持工装、上磨粒流振荡活塞、下磨粒振荡流活塞、上振荡器、下振荡器和磨粒流供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夹持工装设置在所述上磨粒流外壳与所述下磨粒外壳之间,且上磨粒流外壳、工件夹持工装与所述下磨粒外壳三者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上磨粒流外壳内设置有上磨粒流振荡活塞,所述下磨粒流外壳内设置有下磨粒流振荡活塞,所述上磨粒流振荡活塞外连接有上振荡器,所述下磨粒流振荡活塞外连接有下振荡器,所述上磨粒流振荡活塞的下部与上磨粒流外壳的空间与所述磨粒流供给器相连通,所述下磨粒振荡流活塞上部与下磨粒流外壳的空间也与磨粒流供给器相连通,上振荡器与下振荡器同频率相向振荡。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工件夹持工装包括压杆、压块、弹簧和工装座,其中,所述工装座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磨粒流外壳之间密闭可分离连接,所述工装座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磨粒流外壳之间密闭可分离连接,所述工装座上设置有供所述压杆穿设贯通的通孔,所述压杆靠近工件的一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工装座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所述压块上,以便使压块顶压在工件上,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固定。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工件夹持工装包括多组压杆、压块、弹簧和工装座,且每组压杆、压块、弹簧和工装座呈均匀阵列对称设置。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上磨粒流振荡活塞的下部与上磨粒流外壳的空间与所述磨粒流供给器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下磨粒振荡流活塞上部与下磨粒流外壳的空间也与磨粒流供给器之间也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工装座上设置有肩部,所述上磨粒流外壳、下磨粒流外壳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凹部,所述肩部与所述凹部配合。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压杆和弹簧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筒。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压块与工件接触的部位为平面形状或者圆弧状。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上振荡器和所述下振荡器均采用压电换能器替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磨粒流去毛刺精密加工装置,采用上磨粒流外壳、工件夹持工装与下磨粒外壳三者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利用磨粒流供给器形成的循环流动性能,采用上振荡器、下振荡器实现对磨粒流的流动,上振荡器与下振荡器同频率相向振荡,提高了磨粒流的运动强度和速度,增强了去毛刺能力,同时,工件夹持工装仅仅是将工件顶紧固定,固定方法简单、可靠,可以实现对各种异形零件的夹持,能够保证加工效率,且不会妨碍磨粒流对工件的冲击去毛刺加工,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降低了磨粒流加工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磨粒流去毛刺精密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上磨粒流外壳,2、下磨粒流外壳,3、工件夹持工装,4、上磨粒流振荡活塞,5、下磨粒振荡流活塞,6、上振荡器,7、下振荡器,8、磨粒流供给器,9、工件,10、压杆,11、压块,12、弹簧,13、工装座,14、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绘。然而应当理解,附图的提供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它们不应该理解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磨粒流去毛刺精密加工装置,其包括上磨粒流外壳1、下磨粒流外壳2、工件夹持工装3、上磨粒流振荡活塞4、下磨粒振荡流活塞5、上振荡器6、下振荡器7和磨粒流供给器8,工件夹持工装3设置在所述上磨粒流外壳1与所述下磨粒外壳2之间,且上磨粒流外壳1、工件夹持工装3与所述下磨粒外壳2三者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上磨粒流外壳1内设置有上磨粒流振荡活塞4,所述下磨粒流外壳2内设置有下磨粒流振荡活塞5,所述上磨粒流振荡活塞4外连接有上振荡器6,所述下磨粒流振荡活塞5外连接有下振荡器7,所述上磨粒流振荡活塞4的下部与上磨粒流外壳1的空间与所述磨粒流供给器8相连通,所述下磨粒振荡流活塞5上部与下磨粒流外壳2的空间也与磨粒流供给器8相连通,上振荡器6与下振荡器7同频率相向振荡。在本实施例中,工件夹持工装3包括压杆10、压块11、弹簧12和工装座13,其中,工装座13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磨粒流外壳1之间密闭可分离连接,工装座13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磨粒流外壳2之间密闭可分离连接,工装座13上设置有供所述压杆10穿设贯通的通孔,压杆10靠近工件9的一端设置有压块11,压块11与所述工装座13之间设置有弹簧12,弹簧12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所述压块11上,以便使压块11顶压在工件9上,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其中,为了提高工件夹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工件夹持工装3包括多组压杆10、压块11、弹簧12和工装座13,且每组压杆、压块、弹簧和工装座呈均匀阵列对称设置。为了保证磨粒流循环流动的顺畅性,上磨粒流振荡活塞4的下部与上磨粒流外壳1的空间与磨粒流供给器之间设置有单向阀14,下磨粒振荡流活塞上部与下磨粒流外壳的空间也与磨粒流供给器之间也设置有单向阀14。同时,为便于保证上磨粒流外壳、下磨粒流外壳与工件夹持工装之间可分离的密闭配合与定位,工装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粒流去毛刺精密加工装置,其包括上磨粒流外壳、下磨粒流外壳、工件夹持工装、上磨粒流振荡活塞、下磨粒振荡流活塞、上振荡器、下振荡器和磨粒流供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夹持工装设置在所述上磨粒流外壳与所述下磨粒外壳之间,且上磨粒流外壳、工件夹持工装与所述下磨粒外壳三者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上磨粒流外壳内设置有上磨粒流振荡活塞,所述下磨粒流外壳内设置有下磨粒流振荡活塞,所述上磨粒流振荡活塞外连接有上振荡器,所述下磨粒流振荡活塞外连接有下振荡器,所述上磨粒流振荡活塞的下部与上磨粒流外壳的空间与所述磨粒流供给器相连通,所述下磨粒振荡流活塞上部与下磨粒流外壳的空间也与磨粒流供给器相连通,上振荡器与下振荡器同频率相向振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粒流去毛刺精密加工装置,其包括上磨粒流外壳、下磨粒流外壳、工件夹持工装、上磨粒流振荡活塞、下磨粒流振荡活塞、上振荡器、下振荡器和磨粒流供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夹持工装设置在所述上磨粒流外壳与所述下磨粒流外壳之间,且上磨粒流外壳、工件夹持工装与所述下磨粒流外壳三者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上磨粒流外壳内设置有上磨粒流振荡活塞,所述下磨粒流外壳内设置有下磨粒流振荡活塞,所述上磨粒流振荡活塞外连接有上振荡器,所述下磨粒流振荡活塞外连接有下振荡器,所述上磨粒流振荡活塞的下部和上磨粒流外壳所形成的空间与所述磨粒流供给器相连通,所述下磨粒流振荡活塞上部和下磨粒流外壳所形成的空间也与磨粒流供给器相连通,上振荡器与下振荡器同频率相向振荡;所述工件夹持工装包括压杆、压块、弹簧和工装座,其中,所述工装座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磨粒流外壳之间密闭可分离连接,所述工装座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磨粒流外壳之间密闭可分离连接,所述工装座上设置有供所述压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压杆靠近工件的一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工装座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所述压块上,以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烨,王德民,张若妍,张心明,刘建河,许颖,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