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向用户设备(UE)分配无线电资源以用于设备到设备(D2D)传输的装置、方法和存储介质。具体地,UE可被配置为预计可由D2D信号的传输对小区中的一个或多个蜂窝传输造成的蜂窝干扰。基于该预计的干扰,UE可识别一个或多个无线电资源用于D2D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低功率设备到设备传输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3月29日提交的、名称为“AdvancedWirelessCommunicationSystemsandTechniques(高级无线通信系统和技术)”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806,821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通过引用被合并于此。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总地涉及设备到设备(D2D)无线信号通信的
技术介绍
这里所提供的背景描述是为了一般呈现本公开的上下文的目的。既不明示也不暗示地承认在该
技术介绍
部分描述到如此程度的目前命名的专利技术人的工作以及未以其他方式宣称为提交时的现有技术的本描述的各个方面为本公开的现有技术。除非这里以其他方式指明,否则在该部分中描述的方法不是本公开中的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而且不因被包括在该部分中而被承认为现有技术。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是用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标准的研究项目。具体地,包括对于两个或多个设备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的支持被考虑用于3GPPLTE标准。然而,在一些情形中,D2D通信与涉及用户设备(UE)和eNodeB(eNB)之间的较长距离通信的蜂窝通信会彼此干扰。例如,如果两个设备经由D2D通信来进行通信,那么UE和eNB之间的蜂窝通信可能遭受由D2D通信导致的干扰。类似地,eNB和UE之间的通信可导致到D2D通信的干扰。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容易地理解实施例。为辅助该描述,相似的参考标号标明相似的结构元件。附图的各图中,实施例是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的方式来示出的。图1根据各种实施例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UE和eNB的网络系统的高层次示例。图2根据各种实施例示出了包括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和蜂窝通信二者的网络的示例。图3根据各种实施例示出了基于竞争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处理的示例。图4-A根据各种实施例示出了用于在包括D2D通信和蜂窝通信的网络中识别和使用D2D无线电资源的处理的示例。图4-B根据各种实施例示出了用于识别针对D2D传输的传输功率阈值的处理的示例。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可被用于实践这里所述的各种实施例的示例系统。具体实施方式这里描述了通过诸如时间共享和空间复用之类的技术的使用而允许诸如那些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LTE标准相对应的蜂窝通信(下文被称为“蜂窝通信”)与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共享无线小区中的无线电资源的装置、方法、和存储介质。具体地,这里描述了用于允许正常的蜂窝通信与在某些条件下使用来自同一无线电资源块的无线电资源的低功率D2D通信同时运行的技术。无线电资源块可以是在一时间段期间可用的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区块(例如同一无线电帧或子帧中的不同频率),并且在一些实施例可被称为“区(zone)”。无线电资源块中的无线电资源可以是无线电资源块中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以及一个或多个开始和/或结束时间,设备可在该一个或多个开始和/或结束时间上使用此频率来传输蜂窝信号或D2D信号。如这里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正常蜂窝通信可发生于无线电小区中,该蜂窝通信可包括跨越多达100-1000米的距离的通信。相比而言,D2D通信可被限于相对较小地区(例如,商业场所、家庭、建筑物、或某一其他相对较小的地区)。在这些实施例中,D2D通信可能仅发生于例如多达10米的距离间。因为D2D设备彼此相对靠近,所以D2D传输功率与蜂窝通信的传输功率相比是相对较低的。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此相对较低的D2D传输功率可使得eNodeB(“eNB”)处察觉到的D2D传输的接收信号强度低于(多达20分贝(“dB”))eNB处接收的蜂窝通信的接收信号强度。根据此相对较低的传输功率和/或接收信号强度,由D2D通信对蜂窝通信造成的干扰会非常低,所以蜂窝通信和D2D通信同时发生是可接受的。因为正常蜂窝通信和短距离D2D通信的操作距离分别在100-1000米和10米的量级上,接收信号强度的20dB差别可在许多情景中发生,因此D2D通信可与蜂窝通信同时发生,从而提升了无线小区的吞吐量性能。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形成了其一部分的附图,其中通篇而言相似的标号表示相似的部分,可以在以图示方式示出的附图中实践实施例。要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或者可以做出结构或逻辑上的改变。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继而可以以最有助于理解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方式将各种操作描述为多个离散的动作或操作。然而,描述的顺序应当被看作暗示这些操作不一定依赖于顺序。具体而言,可以不按照所呈现的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可以按照不同于所描述的实施例的顺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操作。可以执行各种附加操作,和/或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省略所描述的操作。为了本公开的目的,短语“A和/或B”和“A或B”意为(A)、(B)或者(A和B)。为了本公开的目的,短语“A、B和/或C”意为(A)、(B)、(C)、(A和B)、(A和C)、(B和C)或者(A、B和C)。在描述中可以使用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多个)实施例中”,这些短语各自指代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实施例。此外,参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等等是同义词。图1根据各种实施例示意性地示出了无线通信网络100。无线通信网络100(下文称作“网络100”)可以是诸如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之类的3GPPLTE网络的接入网络。网络100可包括被配置为与UE110无线通信的eNodeB(eNB,也被称为演进NodeB)105。如图1中所示,UE110可包括收发器模块120。收发器模块120可与UE110的多个天线125耦合以用于与网络100的其他组件(例如,eNB105或另一UE)无线通信。天线125可由功率放大器130供电,该功率放大器130可以是收发器模块120的组件或者如图1中所示与收发器模块120耦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功率放大器130可向天线125上的所有传输提供功率。在其他实施例中,UE110上可存在多个功率放大器。多个天线125的使用可允许UE110使用发射分集技术,例如空间正交资源发射分集(SORTD)、多输入多输出(MIMO)、或全尺寸MIMO(FD-MIMO)。在某些实施例中,收发器模块120可包括发送器电路145和接收器电路150二者,发送器电路145被配置为使得天线125发送来自UE110的一个或多个信号,且接收器电路150被配置为使得天线125在UE110处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的信号可以是被发送到D2D设备(像与UE110类似的另一UE)或从D2D设备接收的D2D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可以是被发送到类似于eNB105的eNB或者从类似于eNB105的eNB接收的蜂窝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收发器模块120可被彼此分离的发送器电路145和接收器电路所替换(未示出)。在其他实施例中,收发器模块120可与处理器电路耦合,该处理器电路被配置为更改、处理、或变换从收发器模块120接收的信号或数据或者被发送到收发器模块120的信号或数据(未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器模块120可附加地与无线电资源识别电路155相耦合,该无线电资源识别电路可被配置为识别天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无线电资源识别电路,所述无线电资源识别电路至少部分地基于预计的蜂窝干扰来识别无线电帧中的第一无线电资源,该预计的蜂窝干扰是由该UE在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上以第一功率电平进行的设备到设备(D2D)信号的传输对预计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信号的传输造成的干扰;以及发送器电路,所述发送器电路与所述无线电资源识别电路相耦合,所述发送器电路在由第二UE在所述无线电帧中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上以第二功率电平进行上行链路3GPP LTE信号的传输时,还在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上以所述第一功率电平发送D2D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3.29 US 61/806,8211.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无线电资源识别电路,所述无线电资源识别电路至少部分地基于以下项来识别无线电帧中的第一无线电资源:由该UE在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上以第一功率电平进行的设备到设备D2D信号的传输对预计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信号的传输造成的预计的蜂窝干扰,其中该预计的蜂窝干扰至少部分地基于D2D传输功率阈值;以及由所述预计的3GPPLTE信号的传输造成的对所述D2D信号的预计的D2D干扰;以及发送器电路,所述发送器电路与所述无线电资源识别电路相耦合,所述发送器电路在由第二UE在所述无线电帧中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上以第二功率电平进行上行链路3GPPLTE信号的传输时,还在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上以所述第一功率电平发送D2D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E,其中eNodeB处所述D2D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该eNodeB处所述上行链路3GPPLTE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E,其中所述无线电资源识别电路还确定所述预计的蜂窝干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E,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和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在时间或频率上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UE,其中所述预计的3GPPLTE信号是上行链路信号并且所述预计的蜂窝干扰是预计的由eNodeB所经历的蜂窝干扰。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UE,其中所述预计的3GPPLTE信号是下行链路信号并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华,李洪刚,陈晓刚,牛华宁,杨荣震,
申请(专利权)人:英特尔IP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