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炭缓释红薯专用基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70007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4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炭缓释红薯专用基肥,包括核心层和包覆在核心层表面的包膜层,核心层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原料混合而成:农作物废弃物60-80、米曲霉菌0.5-1.0、糠醛渣6-8、辣椒籽2-4、粘土10-15、尿素15-20、钙镁磷肥18-22、磷酸二铵30-40、氯化钾20-25、硫酸亚铁2-4、螯合态铁1-2、生物炭粉80-90、肥料添加剂0.2-0.4,核心层的重量为缓释肥总重量的50%~60%;包膜层为生物炭粉和粘结剂的混合物,包膜层的重量为缓释肥总重量的40%~50%。本发明专利技术肥料的养分缓慢释放受到控制,一次性施肥能够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对肥料的需要,减少肥料用量,提高了红薯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炭缓释红薯专用基肥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介绍
化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是粮食增产的物质基础。20世纪80年代, 化肥的施用对我国粮食的增产的贡献率约为46. 3%,肥料的施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粮食 的生产,但到20世纪90年代,在化肥投入直线增长的同时,粮食产量却徘徊不前,据统计, 1996~2009年间,我国化肥使用量增长了 41. 2%,而粮食总产量却只增长了 5. 1%,不断 增加的化肥投入并没有持续增加粮食的产量。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化肥利用率 降低导致增产效应下降。现代农业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而与此 密切相关的化肥工业更是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表明,我国当季氮肥 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约为10%~25%,钾肥为35%~50% .我国化肥当季利用 率平均为30%,不仅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60%~70%的水平,且近年来还有下降的 趋势,以氮肥为例,20世纪90年代利用率平均约为35%,现今已降至27%左右。化肥有效 成分的流失,一是造成的损失惊人,每年折合人民币高达1000多亿元,相当于全年1000多 家化肥的产量白白倒进地里;二是严重污染环境,主要包括水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大气 污染以及农产品品质下降。农田当季未回收的氮素50%~60%进入水体、大气,据估计, 流入河、湖中的氮素约有60%来自化肥,直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疯长、水质恶化、 水生生物的死亡;残留在农田中,致使土壤板结变硬,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渗入地下,造成 地下水大面积硝态氮超标。2010年农业源总氮排放2704. 6kt,占排放总量的57. 2% ;农业 源总磷排放284. 7kt,占排放总磷的67. 3%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10年)。我 国肥料工业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据"十二五"钾肥规划,通过5年努 力,到2015年国内加境外生产的自给率达到80 %以上。我国已经成为化肥大国,但不是化 肥强国。虽然在传统化肥品种方面与世界无大差距,但化肥利用率低,特别是氮肥,比国际 水平低30%,每年造成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现在的化肥市场主要以全 溶、速溶、速散的化肥品种为主,加剧了肥料的浪费和流失。常用的速效肥料肥效期短,在生 产上必须通过多次追肥,才能满足作物整个发育期对养分的需求,这不仅费工,增加施肥成 本,而且追肥时,表施肥料损失量大,明显降低肥效,难以发挥肥料的增产效应。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为追求产量而大量甚至过量施肥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造 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科学的、合理的施用肥料已经成为日前农业科学领域的重点 研究问题。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收。然而,粮食大丰收的背后是每年产生7亿吨秸 杆,其中只有不到1/3的秸杆实现了还田,其余的基本被烧掉或废弃。如果将这些秸杆等农 业废弃物还田,无疑是遏制土壤退化、改善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 生物炭(Biochar),通常是指以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生物质资源为基础,利用特定 的炭化技术,由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富碳产物。常见的生物炭有秸杆 炭、木炭、花生壳炭等。生物炭可溶性极低,具有高度羧酸酯化和芳香化结构,生物质在炭 化后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成为可应用于农业、工业等领域的一种 理想材料。近年来,生物炭受到农业、环境、能源等领域专家们的广泛关注,被誉为"黑色 黄金"。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农田土壤后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对提高 肥料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来自巴西亚马逊 河地区的田间试验表明,在土壤中施入生物炭(以lit hm-2标准),2年4个生长季后红 薯和高粱产量累积增加了约75%。而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施用生物炭发现,除了可使大 豆、玉米等作物增产外,植株中的镁、钙含量也明显增加。生物炭对不同作物有一定促长、 增产作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普遍共识。 生物炭有利于提高根系深度下扎,促进根系纵向生长。生物炭可在生长后期保持 一定根系体积,从而延缓根系衰老,有利于满足后期地上部对养分的需求。 本专利技术研究如何将生物炭和各种化学肥料有机的结合,形成一种使用方便,肥效 高、肥料利用率高,又环保新型肥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炭缓释红薯专用基肥。本肥料是一种环保、肥效好、肥效利 用率高的高效专用基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炭缓释红薯专用基肥,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层和包覆在核心层表面 的包膜层,所述核心层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原料混合而成:农作物废弃物60-80、米曲霉 菌0. 5-1. 0、糠醛渣6-8、辣椒籽2-4、粘土 10-15、尿素15-20、钙镁磷肥18-22、磷酸二铵 30-40、氯化钾20-25、硫酸亚铁2-4、螯合态铁1-2、生物炭粉80-90、肥料添加剂0. 2-0. 4, 所述核心层的重量为缓释肥总重量的50%~60%;所述包膜层为生物炭粉和粘结剂的混合 物,所述包膜层的重量为缓释肥总重量的40%~50% ; 所述的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备方法:将凹凸棒土在200-300 °C煅烧2-3小时,取出后 放入凹凸棒土重量40-50%的稀硫酸中浸泡30-40分钟,向其中加入凹凸棒土重量8-10% 的糯米粉、3-5 %的魔芋胶,10-15 %的聚乙烯醇、0. 2-0. 5 %的硫磺粉和0. 2-0. 5 %的石灰 粉,充分搅拌研磨成浆糊状,即可。 所述的肥料添加剂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原料混合而成:复硝酚钠0. 02-0. 04、西 玛津0.01-0. 03、络合稀土 0. 1-0. 2、聚六亚甲基双胍1-2、壳聚糖15-25,高速搅拌混合而 成。 所述的生物炭缓释红薯专用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原料; (2)将农作物废弃物、米曲霉菌、糠醛渣、辣椒籽和尿素加入适量的水混合,置于发 酵槽内堆放,堆放的高度为1-1. 5米,当混料的温度达到65°C时,翻堆一次,一周后再翻堆 一次,发酵10天后,当混料的高度降为0. 5-0. 8m,表示混料被发酵成熟,制得半成品; (3)将步骤(2)制得的半成品与核心层的其余组分原料研磨混合均匀,并洒水为 粘结剂进行造粒,待大部分肥料成型后投入包覆层的原料,继续洒水,使包覆层的原料均匀 包裹在肥料颗粒外面,形成缓释肥料粒,干燥至水份小于15%,按要求包装即可。 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在核心层和包覆层中都添加生物炭,生物炭富含微孔,不但可以补充土壤 的有机物含量,还可以有效地保存水分和肥料,控制肥料缓慢释放,单独的凹凸棒土作为包 覆层,遇到雨水较多的时候,包覆层很容易溶解,从而失去缓释的作用,将生物炭与改性凹 凸棒土混合作为包覆层,可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炭缓释红薯专用基肥,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层和包覆在核心层表面的包膜层,所述核心层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原料混合而成:农作物废弃物60‑80、米曲霉菌0.5‑1.0、糠醛渣6‑8、辣椒籽2‑4、粘土10‑15、尿素15‑20、钙镁磷肥18‑22、磷酸二铵30‑40、氯化钾20‑25、硫酸亚铁2‑4、螯合态铁1‑2、生物炭粉80‑90、肥料添加剂0.2‑0.4,所述核心层的重量为缓释肥总重量的50%~60%;所述包膜层为生物炭粉和粘结剂的混合物,所述包膜层的重量为缓释肥总重量的40%~50%;所述的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备方法:将凹凸棒土在200‑300℃煅烧2‑3小时,取出后放入凹凸棒土重量40‑50%的稀硫酸中浸泡30‑40分钟,向其中加入凹凸棒土重量8‑10%的糯米粉、3‑5%的魔芋胶,10‑15%的聚乙烯醇、0.2‑0.5%的硫磺粉和0.2‑0.5%的石灰粉,充分搅拌研磨成浆糊状,即可。所述的肥料添加剂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原料混合而成:复硝酚钠0.02‑0.04、西玛津0.01‑0.03、络合稀土0.1‑0.2、聚六亚甲基双胍1‑2、壳聚糖15‑25,高速搅拌混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冬周国礼朱顺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天地生物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