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用加热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6583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31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用加热棒,其包括镍棒、加热管、镍管、铜管、陶瓷件、铜片及热电偶,加热管、镍管及铜管依次对接且密封的固定连接,并形成呈中空结构的棒体,镍棒与外界上部带电设备连接,铜管与外界下部带电设备连接,陶瓷件附着于棒体的内壁上并环绕形成热腔,铜片呈均匀的横向设置于热腔中并位于加热管内,热电偶呈悬空的设置于热腔内并藉由铜片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加热温度高、热流密度高且结构紧凑,满足临界热流密度试验所需,并将温度参数通过热电偶实时测量和输出,能精准实现模拟核燃料释热且能有效满足临界热流密度试验要求,还能测量不同运行工况下核燃料棒的临界热流密度,对新型核燃料组件研发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反应堆试验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核燃料组件的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用加热棒
技术介绍
在对流沸腾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临界热流密度:偏离核态沸腾和干涸。在压水堆核动力装置稳态热工设计中,通常只遇到过冷沸腾和低含汽量的饱和沸腾,因此偏离核态沸腾热流密度尤其重要。偏离核态沸腾机理模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a)当发热元件壁面上形成一大蒸汽泡时,其底部薄层液膜不断蒸发,形成干斑,导致发热元件壁面传热恶化;(b)当发热元件壁面上的汽泡层增厚到足以阻碍液体润湿壁面时,蒸汽将无法逸出而形成汽壳,堵塞了液体流道,导致发热元件壁面发生过热;(C)在高热流密度下,汽块与发热元件壁面之间的液膜蒸发速度大于液体润湿壁面速度时,导致发热元件壁面异常过热而干涸。由于临界热流密度机理及其现象太复杂,通常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得到临界热流密度关系式。根据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目的及其内容,按相似准则要求设计试验段,研究系统压力、质量流速、临界点含汽量、结构参数等因素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在临界热流密度试验过程中,临界判断一般采用加热元件壁温判断,其判据有两条:一是加热元件壁温跃升速率达到或超过某一定值;二是加热元件壁温达到或超过最高温度限值。临界热流密度试验数据分析要求给出95%的置信度上,至少95%的概率不发生临界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比。对均匀加热试验段,一般采用局部平均参数法处理临界热流密度试验数据;对非均匀加热试验段,一般采用子通道分析法处理临界热流密度试验数据。在核动力装置安全评审中,临界热流密度是重要的限制性热工水力参数,它的大小直接影响核动力装置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优化燃料组件结构,提高临界热流密度,使反应堆系统产生最大的热功率,从而在保证核动力装置工程设计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性。在核燃料组件研发中,临界热流密度是表征燃料组件热工水力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燃料组件的临界热流密度目前还不能采用理论的方法进行预测,只能通过试验获取,此加热棒便因此而产生,其主要是以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热量为原理,通过加热棒产生的均匀热量模拟核燃料释热,从而进行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研究。美国专利US4720624公开了一种加热棒,该加热棒为非均匀加热棒,材质为不锈钢、锆合金或因科镍合金,非均匀加热棒的厚度和电阻随着棒长度方向发生变化,但外径不变。在非均匀加热棒的两端施加电压,会有电流流过,进而产生热量,模拟核释热和进行相关试验研究;这种非均匀加热棒能产生沿轴向非均匀分布的热量,但其在整体组装、加热温度测量、外部电压连通等技术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美国专利US4156127也公开了一种电加热棒,该电加热棒由三层挤压构成,里层为聚四氟乙烯薄管,起绝缘和与介质换热作用;中间层为碳与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起导电发热作用;最外层为聚四氟乙烯厚管,起绝缘和与环境隔热作用;在加热棒首尾两端引出与中间层连通的导线,当导线上施加电压,会有电流流过均匀布置碳物质的中间层,进而产生均匀发热量;因此该电加热棒能产生沿轴向均匀分布的热量,但最高温度仅能达260°C,远达不到临界热流密度试验所需温度;加热层与介质通过聚四氟乙烯绝缘和导热,无法实现快速大量热交换;电加热棒的直径较大,无法按照核燃料尺寸进行加工组装。因此,亟需一种能精准实现模拟核燃料释热且能有效满足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研究要求的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用加热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精准实现模拟核燃料释热且能有效满足临界热流密度试验要求的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用加热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用加热棒,适用于模拟核燃料释热而进行临界热流密度试验,其包括镍棒、加热管、镍管、铜管、陶瓷件、铜片及热电偶,所述镍棒的上端与外界上部带电设备连接,所述镍棒的下端与所述加热管的上端对接且密封的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的下端与所述镍管的上端对接且密封的固定连接,所述铜管的上端与所述镍管的下端对接且密封的固定连接,所述铜管的下端与外界下部带电设备连接,所述加热管、镍管及铜管依次对接形成呈中空结构的棒体,所述陶瓷件附着于所述呈中空结构的棒体的内壁上并环绕形成热腔,所述铜片呈均匀的横向设置于所述热腔中并位于加热管内,所述热电偶呈悬空的设置于所述热腔内并藉由所述铜片固定。较佳地,多根所述热电偶呈平行且交错的分布于所述热腔内。较佳地,所述棒体的横截面轮廓呈圆形结构。较佳地,所述陶瓷件包括依次相互对接的加热管内陶瓷件、镍管内陶瓷件及铜管内陶瓷件,所述加热管内陶瓷件附着于位于所述加热管所对应的棒体的内壁上,所述镍管内陶瓷件附着与位于所述镍管所对应的棒体的内壁上,所述铜管内陶瓷件附着与位于所述铜管所对应的棒体的内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加热温度高,满足临界热流密度试验所需,并将温度参数通过热电偶实时测量和输出;另本专利技术还能产生较大的热流密度,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实现快速大量热交换,能按照核燃料尺寸进行加工组装,解决了现有加热棒往往不能可靠连接大电流电源的问题,达到了精确控制有效发热长度的目的;同时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尺寸统一且精确、热流密度高,能在高温高压工况下安全可靠的工作,因此本专利技术能精准实现模拟核燃料释热且能有效满足临界热流密度试验要求,还能测量不同运行工况下核燃料棒的临界热流密度,对新型核燃料组件研发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用加热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用加热棒100,用于模拟核燃料释热而进行临界热流密度试验,其包括镍棒10、加热管20、镍管30、铜管40、陶瓷件50、铜片60及热电偶70,所述镍棒10的上端与外界上部带电设备连接,所述镍棒10的下端与所述加热管20的上端对接且密封的固定连接,采用镍棒10与加热管20对接固定,保证强度的同时还降低了无效发热量;所述加热管20的下端与所述镍管30的上端对接且密封的固定连接,加热管20在通电情况下产生热量,加热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用加热棒,适用于模拟核燃料释热而进行临界热流密度试验,其特征在于:包括镍棒、加热管、镍管、铜管、陶瓷件、铜片及热电偶,所述镍棒的上端与外界上部带电设备连接,所述镍棒的下端与所述加热管的上端对接且密封的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的下端与所述镍管的上端对接且密封的固定连接,所述铜管的上端与所述镍管的下端对接且密封的固定连接,所述铜管的下端与外界下部带电设备连接,所述加热管、镍管及铜管依次对接形成呈中空结构的棒体,所述陶瓷件附着于所述呈中空结构的棒体的内壁上并环绕形成热腔,所述铜片呈均匀的横向设置于所述热腔中并位于加热管内,所述热电偶呈悬空的设置于所述热腔内并藉由所述铜片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青龙卢冬华张戈杨智翔李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