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管吹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6531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9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吹吸机。一种单管吹吸机,包括模式切换机构、吹吸管和主机壳体,主机壳体设有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模式切换机构包括同主机壳体连接在一起的外壳,外壳内设有连通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的流道,流道设有进风口、进出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设有进风口开闭机构,出风口设有出风口开闭机构,进出风口设有能够控制进出风口在同一时刻仅同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二者中的一者连通的流向控制机构,吹吸管对接于进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行吹吸模式转换时无需移动吹吸管的单管吹吸机,解决了现有的单管吹吸机通过改变吹吸管位置来实现模式切换会产生漏风现象和吹吸效果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吹吸机,尤其涉及一种单管吹吸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花园类吹吸机,安装吹、吸风管的设置区分通常有两种。一种为吹吸异道的吹吸机,该类型的吹吸机连接于主机壳体的吹风管、吸风管分别设有独立的气流通道,壳体内设置转换结构来封闭出粉尘或者吹气口,从而实现吹气模式与吸气模式之间的转换;另一种为一种单管吹吸机,该类型的吹吸机仅设置单一的气流通道,即吹、吸两种工作模式下利用的是同一个气流通道(即同一根管子)。如美国专利公告号为US6735813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一种单管吹吸机,该吹吸机为在壳体上设置两个同气流进口连接的进风口和两个同气流出口连接的出风口,吹吸管转动连接于壳体。当吹吸管同一个进风口对接在一起时,另一个进风口封闭、一个出风口封闭、另一个出风口同集尘袋连通,此时则为吸气模式;当吹吸管同一个出风口对接在一起时,另一个同集尘袋连通的出风口封闭、用于同吹吸管连接的进风口封闭、另一个进风口开启,此时则为吹气模式。现有的一种单管吹吸机存在以下不足:由于进行模式切换时需要转动吹吸管,会导致吹吸管同机壳的连接处产生漏风现象,导致吹吸效果下降,由于吹吸管通常较大,因此进行模式切换时费力;为了防止吸气模式时人体器官(如手)经吹吸管触及风叶而产生安全事故,必须将直线形的吹吸管制作得较长而满足安全性要求,长的吹吸管不但比率失调、影响整体外观,而且携带操作不便;吹吸机吹气模式和吸气模式时吹吸口的自由端(即远离壳体的一端)距离地面的距离是要求不同的,因此吹气模式和吸气模式时操作者拎吹吸机的手臂不能够都处于自由伸直的状态(即有一个模式手臂需要处于弯曲状态),导致作业时费力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行吹吸模式转换时无需移动吹吸管的单管吹吸机,解决了现有的一种单管吹吸机通过改变吹吸管位置来实现模式切换会产生漏风现象和吹吸效果下降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单管吹吸机,包括模式切换机构、吹吸管、主机壳体、设置于主机壳体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和控制马达旋转的开关,所述主机壳体设有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进口供所述风扇旋转产生的气流进入所述主机壳体,所述气流出口供所述风扇旋转产生的气流流出所述主机壳体,所述模式切换机构包括同所述主机壳体连接在一起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连通所述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的流道,所述流道设有进风口、进出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设有进风口开闭机构,所述出风口设有出风口开闭机构,所述进出风口设有能够控制所述进出风口在同一时刻仅同所述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二者中的一者连通的流向控制机构,所述吹吸管对接于所述进出风口。当工作于吹气模式时,通过出风口开闭机构封闭住出风口、使进风开闭机构不封闭住进风口和使流向控制机构隔断进出风口和气流进口,在风扇的作用下气流经进风口进入后从进出风口流向吹吸管而吹出。当工作于吸气模式时,使出风口开闭机构不封闭住出风口、使进风口开闭机构封闭住进风口和使流向控制机构隔断进出风口和气流出口,在风扇的作用下气流经进出气风口进入后从出风口流出从而实现吸起树叶等杂物。作为优选,所述模式切换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转换座,所述进风口开闭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转换座的第一阀芯,所述出风口开闭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转换座的第二阀芯,所述流向控制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转换座的第三阀芯;当第一阀芯封闭于所述进风口时,第三阀芯位于气流出口和进出风口之间而使得进出风口仅同气流进口连通、第二阀芯同出风口错开;当第一阀芯同所述进风口错开时,第三阀芯位于气流进口和进出风口之间而使得进出风口仅同气流出口连通、第二阀芯封闭于所述出风口。能够同步调整出风口开闭机构、进风口开闭机构封和流向控制机构,调整时的方便性和同步性好,由于是同步调整的、进行模式切换时的速度快。作为优选,所述模式切换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转换座转动的电机。调整时省力,便于实现自动化尤其是遥控控制。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进出风口和出风口三者从流道同气流进口连接的一端向流道同气流出口连接的一端依次分布。布局紧凑。作为优选,所述流道连通进出风口和气流进口之间的部分为弯道结构。当处于吸气模式时,人体器官被误吸入时不能够经流道直线前移而触及风扇,从而使得吹吸管虽然为直线形也可以制作得较短;且该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吹吸机的外观尤其是吹吸管仍旧保持为直线形结构,存放时方便且节约空间。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吹吸管制作得较长而满足安全性要求,长的吹吸管不但比率失调,影响整体外观,而且携带于操作不便”的不足。作为优选,所述吹吸管远离所述进出风口的一端设有风量调节装置。能够使得吹吸管当作吸风管用时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便于将杂物顺畅地吸热,当作吹气管用时开口面积可以较小、使得吹出的气流的流速和力度都较大。 作为优选,所所述风量调节装置为铰接于吹吸管内的门板。结构简单,装置维护方便。作为优选,所述主机壳体设有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设有吹风状态握持段和吸风状态握持段,吹风状态握持段所在的直线同吹吸管的纵长轴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吸风状态握持段所在的直线同吹吸管的纵长轴心线之间的夹角。在吹气模式和吸气模式下都能够以舒适的方式进行作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吹气模式和吸气模式时操作者拎吹吸机的手臂不能够都处于自由伸直的状态(即有一个模式手臂需要处于弯曲状态),导致作业费力舒适性差”的技术问题。作为优选,吹风状态握持段所在的直线同吸风状态握持段所在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以上。作为优选,所述模式切换机构位于气流进口的开口方向的前方。能够缩短流道的长度,以降低气流在流道内流动时的流组。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实现了吹气与吸气共用流道,模式切换时不会产生吹吸管同机壳的连接处漏气而导致的吹吸效果下降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处于吸气模式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处于吹气模式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示意图。图中:主机壳体1、气流进口 11、气流出口 12、集尘袋13、吹吸管2、吹吸管远离进出风口的一端21、风量调节装置22、铰轴221、门板222、马达3、风扇4、控制马达旋转的开关5、电源线6、模式切换机构7、外壳71、转换座72、流道73、进风口 731、进出风口 732、出风口 733、流道同气流进口连接的一端734、流道同气流出口连接的一端735、流道连通进出风口和气流进口之间的部分736、流道连通出风口和气流出口之间的部分737、流道连通进风口和气流进口之间的部分738、流道连通进出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部分739、进风口开闭机构74、第一阀芯741、第一连接板742、出风口开闭机构75、第二阀芯751、第二连接板752、流向控制机构76、第三阀芯761、第三连接板762、操作手柄8、吹风状态握持段81、吸风状态握持段82、地面9、气流进口的开口方向A、吹风状态握持段所在的直线同吹吸管的纵长轴心线之间的夹角Al、吸风状态握持段所在的直线同吹吸管的纵长轴心线之间的夹角A2、吹风状态握持段所在的直线同吸风状态握持段所在的直线之间的夹角A3、吹风状态握持段所在的直线L1、吹吸管的纵长轴心线L2、吸风状态握持段所在的直线L3。【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管吹吸机,包括吹吸管、主机壳体、设置于主机壳体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和控制马达旋转的开关,所述主机壳体设有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式切换机构,所述模式切换机构包括同所述主机壳体连接在一起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连通所述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的流道,所述流道设有进风口、进出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设有进风口开闭机构,所述出风口设有出风口开闭机构,所述进出风口设有能够控制所述进出风口在同一时刻仅同所述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二者中的一者连通的流向控制机构,所述吹吸管对接于所述进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光前
申请(专利权)人:上虞市冠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