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虾蟹人工生态穴,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生态穴包括由网板状材料围成的上下贯通的圆台状外穴体,所述外穴体上方出口为第一出口,其直径为14-18cm,所述外穴体下方出口为第二出口,其直径为6-10cm,所述外穴体高度为20-30cm;还包括一个由网板状材料围成的圆锥状内穴体,所述内穴体的下方出口与所述外穴体的第二出口重合,所述内穴体高度为8-12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生态穴代替水草,解决了虾、蟹产量不稳定、感官品质及安全质量低、池塘内水质调控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虾、蟹生态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虾蟹人工生态穴。
技术介绍
虾蟹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以中华绒螯蟹(河蟹)为例,2011年全国总产量达649240吨,比1990年的593.3吨增加了 1000多倍。虽然在淡水养殖品种中,河蟹产量所占份额不高,只占总产量(2417.93万吨)的2.63%,但从养殖面积来看,由于其单产只有75-130kg/667m2左右,因此实际上养殖面积很大,约为淡水池塘养殖总面积(2449911公顷)的15%以上,加上青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蟹、小白虾、青蟹、梭子蟹等,规模很大。虾蟹蜕皮后才能完成躯体的增长,蜕皮时容易受同类攻击,导致存活率下降,因此,需要提供隐蔽之所。另外,虾蟹游泳能力弱,常匍匐于池底。如果能给虾蟹提供攀附之物,则其生活空间将大大增加,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养殖密度和产量。目前中华绒螯蟹和青虾养殖中较常采用栽种水草的方式满足其隐蔽和攀附的需求,其它虾类养殖池基本没有攀附物体。此外,以水草作为隐蔽和攀附之物还存在不少弊端,包括:(I)带来虾蟹食用安全隐患。为了控制好水草的长势,水草管理中需要用到植物生长调节剂;水草的虫害时有发生,虫害发生时,满塘水草数天内只剩下茎杆;为了控制水草虫害,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杀虫药;后期水草衰败,大幅度提高氧债,氧债的提高对水产品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大幅度提高用药需求;高氧债使水产品体表污垢加重,为了改善其观感,往往在销售环节使用“洗虾粉”之类的化学品。这些都有可能造成虾蟹食品安全隐串■/Ql、O(2)造成虾蟹氧化应激,影响感官品质。即使水草管控到位,由于水草白天旺盛的光合作用会消耗C02,导致水体pH过高。在我们执行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养殖污染调研的相关研究中,监测到有的蟹塘午后PH达10.21。高pH胁迫导致河蟹氧化应激。当河蟹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时游离虾青素等类胡萝卜素会被用于清除自由基。游离虾青素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后会被还原为相应的酮等还原产物。消耗的游离虾青素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使得组织中以酯形式存在的虾青素含量降低,肝胰腺和头胸甲中的虾青素消耗则直接表现为体色差,严重影响感官品质和销售价格。同时,水草对浮游植物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浮游植物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如虾青素,均可改善河蟹体色。河蟹自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必须从外源获取。天然条件下,河蟹通过食物链如:螺蛳等,从浮游植物中获得类胡萝卜素,从而改善健康和体色。但池塘条件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水草的抑制,水质清澈,即使投放螺蛳,河蟹也不能获得足够的类胡萝卜,这也是造成池塘河蟹体色差、甚至“白膏症”的重要原因。(3)水草管理不当导致产量和效益低下。由于劳动力的日趋紧张,水草管理往往不能及时到位。事实上,约有一半以上的养蟹池塘水草过度生长,蟹塘水草长出水面,由于其对光线的遮蔽,水下的光合作用强度较弱,溶氧低,而且在水草覆盖率高时,风浪的增氧作用几乎丧失殆尽。溶氧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健康具有决定性作用,长期低氧环境使河蟹生长缓慢,也很容易感染疾病。我们在2013年的调研中发现,许多池塘的河蟹在9月份陆续出现死亡现象,死亡率与前期水草覆盖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所有水草控制不当的池塘产量都不高。综上所述,虾、蟹养殖需要隐蔽和攀附之物,而以水草作为隐蔽和攀附之物具有诸多弊端,管理强度大,还影响产量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虾蟹人工生态穴,从而解决了虾蟹产量不稳定、感官品质及安全质量低、池塘内水质调控难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虾蟹人工生态穴,所述人工生态穴包括由网板状材料围成的上下贯通的圆台状外穴体,所述外穴体上方出口为第一出口,其直径为14-18cm,所述外穴体下方出口为第二出口,其直径为6-10cm,所述外穴体高度为20_30cm ;还包括一个由网板状材料围成的圆锥状内穴体,所述内穴体的下方出口与所述外穴体的第二出口重合,所述内穴体高度为8-12cm。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穴体的第一出口直径为16cm,所述外穴体的第二出口直径为8cm,所述外穴体的高度为25cm。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穴体的高度为10cm。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网孔状板材为孔径为0.5-lcm的聚丙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构成的塑料网板状材料。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圆台状外穴体,在外穴体内部设置圆锥状内穴体,为虾类提供更多可利用的私密空间;对中华绒螯蟹而言,当其较小时可以躲在内穴体内或者内穴体与外穴体的连接处,当绒螯蟹逐渐长大后可躲在外穴体内;人工穴为虾、蟹提供隐蔽和攀爬之物,大幅度提高绒螯蟹在池塘内的可利用空间,还可以作为生物膜载体,从而发挥生态调节功能,解决了绒螯蟹产量不稳定、感官品质及安全质量低、池塘内水质调控难、以及水草污染等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穴体;2、第一出口 ;3、第二出口 ;4、内穴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虾蟹人工生态穴,所述人工生态穴包括由网板状材料围成的上下贯通的圆台状外穴体1,所述外穴体I上方出口为第一出口 2,其直径为14-18cm,所述外穴体I下方出口为第二出口 3,其直径为6-lOcm,所述外穴体高度为20-30cm;还包括一个由网板状材料围成的圆锥状内穴体4,所述内穴体的下方出口与所述外穴体的第二出口重合,所述内穴体高度为8-12cm。构成外穴体及内穴体的网板状材料为孔径为0.5-lcm的聚丙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等构成的塑料网板状材料。本实施例中,人工生态穴在使用时,放置于养殖池塘内,生态穴由外穴体及内穴体构成,外穴体为圆台状设置,外穴体的上方出口为第一出口,下方出口为第二出口,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第一出口直径为16cm,第二出口直径为8cm,外穴体的高度为25cm ;内穴体为圆锥状设置,内穴体的下方出口与外穴体的第二出口重合,内穴体的高度优选为10cm。这样设置内外穴体的优点是:当中华绒螯蟹较小的时候,可以躲在圆锥状的内穴体内或者内穴体与外穴体的连接处;而当绒螯蟹逐渐长大后可以躲在圆台内。绒螯蟹长大后对混养的虾类构成较大威胁,但它不能进入圆椎部分及其与圆台连接处的狭小空间内,而虾类可进入,这样可提高虾类存活率。这种生态穴放置于池塘内可以起到代替水草的作用,作为虾、蟹隐蔽和攀爬之物,大幅度提高虾、蟹在池塘内的可利用空间,并具有一定的生态调节功能,解决了虾、蟹产量不稳定、感官品质及安全质量低、池塘内水质调控难等问题。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虾蟹人工生态穴,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生态穴包括由网板状材料围成的上下贯通的圆台状外穴体(1),所述外穴体(I)上方出口为第一出口(2),其直径为14-18cm,所述外穴体(I)下方出口为第二出口(3),其直径为6-lOcm,所述外穴体高度为20-30cm;还包括一个由网板状材料围成的圆锥状内穴体(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虾蟹人工生态穴,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生态穴包括由网板状材料围成的上下贯通的圆台状外穴体(1),所述外穴体(1)上方出口为第一出口(2),其直径为14‑18cm,所述外穴体(1)下方出口为第二出口(3),其直径为6‑10cm,所述外穴体高度为20‑30cm;还包括一个由网板状材料围成的圆锥状内穴体(4),所述内穴体的下方出口与所述外穴体的第二出口重合,所述内穴体高度为8‑12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春芳,吴东峰,王国清,沈建明,唐雪生,
申请(专利权)人:乐水农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