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6405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9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烹饪器具,其中,锅具包括锅本体和把手,锅本体具有容纳腔;把手与锅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连接,且把手包括固定连接的把持部和隔热部,隔热部具有隔热腔,且隔热腔位于把持部与锅本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锅具,通过在把手上设置隔热腔,且该隔热腔位于把手的把持部与锅本体之间,则锅本体上的热量向把持部传递的过程中,热量主要以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或主要以热辐射的方式在隔热腔内传递,则该结构极大地降低了传递到把持部上的热量,从而有效避免因把持部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的问题出现;且由于把持部的温度相对较低,可有效地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塑料制成的把持部变形或者脱落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及具有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电饭煲、压力锅等的内锅作为烹调食物的载体,在烹调完成后存在内锅温度较高,不方便移动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增加提手,但现有提手为塑料或五金材料制品,其中,塑料提手的耐热温度有限,日常使用中经常会因为锅体温度过高,造成提手变形、松动甚至熔化;五金件提手虽然不会熔化,但因容易传导热量而造成把手温度高、容易烫伤用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把手以方便转移的锅具,且该把手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和耐温性。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锅具的烹饪器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本体,具有容纳腔;把手,与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连接,且所述把手包括固定连接的把持部和隔热部,所述隔热部具有隔热腔,且所述隔热腔位于所述把持部与所述锅本体之间。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用户可通过把持把持部以实现对锅具的转移,此外,在把手上设置有隔热腔,且该隔热腔位于把手的把持部与锅本体之间,则锅本体上的热量向把持部传递的过程中,热量以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或主要以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在隔热腔内传递,相对于传统结构中热量主要通过热传导方式传递的方案而言,该结构极大地降低了传递到把持部上的热量,即相应地降低了把持部上的温度,从而有效避免因把持部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的问题出现,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和舒适度;在此基础上,由于把持部的温度相对较低,对于把持部采用塑料制成的方案而言,也可有效地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塑料件变形或者脱落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腔内抽真空。通过将隔热腔内抽真空,以使隔热腔内由于缺乏传热介质而进一步降低传递到把持部的温度,具体而言,该结构中,热量在隔热腔内仅能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传递,由于热辐射传热方式的传热效率远低于热传导传热方式和热对流传热方式的传热效率,故而该结构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传递到把持部上的热量,从而实现降低把持部温度的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部为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把持部与构成所述壳体的一个侧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侧板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开口的边沿与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相焊接,以封闭所述隔热腔。 在该结构中,壳体的开口的边沿与锅本体接触并相连接,这减少了壳体与锅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锅本体与壳体通过热传导方式传递的热量,即进一步削弱了锅本体与把手之间的热传递过程,进而进一步降低了把手上的温度,使产品的使用更为安全和舒适;此外,壳体的开口的边沿与锅本体之间通过焊接方式相连,一方面确保了把手与锅本体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对于须将隔热腔抽真空的方案而言,该结构可确保隔热腔的气密性,进而可有效地保持隔热腔内的真空度;当然,对于锅本体通过压铸或者浇铸成型的方案而言,壳体与锅本体还为一体式结构,具体而言,可将壳体放入成型锅本体的模具中,并使其开口端部分伸入锅本体的侧壁位置,向模具中注入熔融材料使锅本体成型即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部为封闭壳体,且所述封闭壳体上相背设置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锅本体的侧壁和所述把持部连接。该结构中,由于封闭壳体围成封闭的隔热腔,则对于须将隔热腔抽真空的方案而言,有效地保证了隔热腔的气密性,进而可有效地保持隔热腔内的真空度;且在此基础上,由于无需组装工序中对隔热腔进行密封,从而相应地简化了产品的组装工序,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具体而言,可在锅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与封闭壳体的形状相适配的凹槽,则在产品的组装过程中,仅需将封闭壳体卡装到该凹槽内即可;进一步地,还可采用点焊的方式对锅本体和封闭壳体进行焊接,以进一步提高把手的使用可靠性;当然,本方案中的封闭壳体与锅本体之间还也可直接采用点焊方式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把持部为一次成型的外壳体,且所述外壳体具有阻热腔;所述封闭壳体与所述外壳体连接,且所述隔热腔与所述阻热腔连通。进一步地,把持部与隔热部可为一体制成的壳体结构,具体地,该壳体结构由金属制成;该结构中,由于热量在隔热腔内以热对流方式和热辐射方式进行传递,相对于传统把手中的热传导传热方式而言,热对流方式和热辐射方式热传递效率低下,从而相对降低了传递到把手上的热量,进而实现降低把持部温度的目的;再进一步地,该壳体结构内部抽真空,以使壳体结构内由于缺乏传热介质而进一步降低传递到把持部的温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部呈环形,并套设在所述锅本体的侧壁上。通过设置该结构,一方面,可进一步简化产品的组装工序,即将环形的隔热部套装在锅本体上即可,从而在确保产品使用可靠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另一方面,将隔热部套设在锅本体的侧壁上,可阻断锅本体的侧壁与环境空气之间的热对流传热过程,且由于隔热部内具有隔热腔,进一步地,将隔热腔抽真空,则锅本体上的热量经隔热腔向外传递的过程中,仅能以热辐射方式进行传递,由于热辐射方式的传热效率远低于热对流传热和热传导传热方式的传热效率,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从锅本体的侧壁损失的热量,提高了锅本体上热量的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产品的食物的烹饪口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把持部与所述隔热部为一体式结构。把持部与隔热部为一体式结构,保证了把持部与隔热部之间的连接强度,且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最高水位线;所述隔热部设置在所述最高水位线与所述锅本体的顶端之间。—般烹饪器具均能够满足对最高水位线以下部分的加热需求,而对于最高水位线以上的部分,由于距离热源较远,且距离锅口较近,则存在热损失大而热补充少的情况,这导致现有产品中最高水位线以上均存在热量不足的不良现象;本方案将隔热部设置在最高水位线与锅本体的顶端之间,以使其阻断锅本体上位于其最高水位线与其顶端之间的侧壁与环境空气之间的热对流传热过程,以使隔热部能够有效地抑制锅本体中最高水位线以上部分的热量损失,从而提高锅本体上热量分布的均匀性,使产品对食物的加热更均匀。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锅具,并具有上述实施例全部的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锅本体,11容纳腔,20把手,21把持部,211阻热腔,22隔热部,221隔热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本体,具有容纳腔;把手,与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连接,且所述把手包括固定连接的把持部和隔热部,所述隔热部具有隔热腔,且所述隔热腔位于所述把持部与所述锅本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洪徐腾飞唐修豪黄宇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