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士敏专利>正文

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635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托盘,适合于诸如仓储、物流、港口、工矿企业、各类超市、货场等搁放货物,属于货物堆垛、储藏、周转用器具技术领域。它包括至少两组且每组至少有一对的脚镦和两组与脚镦的上、下端连结的内挡以及间布地连结在内挡上的外挡,所述的两组内挡与所述的脚镦的上、下端的连结为榫连结。优点:由于将内挡与脚镦之间的连结采用了榫连结,因此能避免已有技术中由焊接所造成的不足,从而能确保脚镦与内挡之间的长期固定的效果,不会出现幌摆、坍塌,既有利于改善承载量,又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因为与已有技术中的纸芯管相比,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环境的适应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托盘,适合于诸如仓储、物流、港口、工矿企业、各类超市、货场等搁放货物,属于货物堆垛、储藏、周转用器具

技术介绍
已有技术例如中国专利号ZL200420109212.5公开有类似于托盘的但作为包装栈板用的包装物,它是由底板、垫块、衬板所构成,垫块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底板、衬板固定,垫块的形状为中空的圆柱形。该专利方案的积极意义在于节约资源,因为其是采用卷筒纸中的纸芯管制作的,而纸芯管先前是作为废弃物而被废弃的。但是,这种结构启示无法借鉴于前述用途的托盘,首先,各部件之间的结合不能满足整体连结要求;其次,无法满足循环使用要求;还有,对使用场合具有挑剔性,如忌潮湿、不能防火等;再有,强度差。又如,中国专利号ZL200620069223.4披露有类似于托盘的但同样作为包装栈板的技术方案,该专利是基于中国专利号ZL02219820.2和ZL02219821.0及02219822.9所存在的欠缺而提出的,这些专利方案所推荐的结构也不能借鉴于上述用途的托盘,例如对强度、废弃后的环境保护等俱存影响、不能回用等。正是由于上述所公开的信息无助于上述用途的托盘,因此人们便独辟溪径地推出有脚镦及内、外挡所组合而成的托盘,它是将两组内挡分别与两组且每组至少有一对的脚镦的上、下端焊接固连,再将外挡以焊接或铆接或其它类似方式与内挡连结。这种结构的托盘虽然能满足对货物堆垛、储藏、周转之用的要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有下述现象,即内挡与脚镦之间的联接部脱开,致使托盘失去应有的强度,轻则影响承载能力,重则产生坍崩或散架,给堆搁货物造成安全隐患,而且一经散架,还会造成托盘报废。经申请人观察并且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内挡与脚镦焊接时的电流大小难以掌控,若电流过大,则会导致烧损内挡的本体;而若电流过小,则会引发虚焊,两种状况都会给托盘造成致命欠缺,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内挡与脚镦之间可有效地构为一体而不会在使用中产生诸如坍塌、散架之为的情形的、装配方便且使用寿命长的托盘。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托盘,它包括至少两组且每组至少有一对的脚镦和两组与脚镦的上、下端连结的内挡以及间布地连结在内挡上的外挡,所述的两组内挡与所述的脚镦的上、下端的连结为榫连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脚镦的一对第一、第二壁体的两端分别延设有第一、第二插榫,并且第一、第二壁体之间至少由一第三壁体相连结;所述的内挡的两侧在对应于所述的第一、第二插榫部位开设有用于供第一、第二插榫榫入而构成榫连结的第一、第二榫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第二壁体的两侧分别扩设有用于与内挡相容配的第一、第二容置突缘,第一、第二容置突缘的形状为拱形,所述的内挡为由第一波峰、第一波谷彼此交替构成的波纹状结构,所述的第一、第二容置突缘与所述的位于内挡两侧的第一波谷相容配,所述的第一、第二榫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波谷与第一波峰的交界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外挡为由第二波峰、第二波谷彼此循环交替构成的波纹状结构,并且,该外挡与内挡铆合固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波峰的形状为拱形波峰,所述的第一波谷的形状为矩形波谷。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波峰的形状为梯形波峰,所述的第一波谷的形状为梯形波谷。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波峰的形状为拱形波峰,所述的第二波谷的形状为矩形波谷。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波峰的形状为梯形波峰,所述的第二波谷的形状为梯形波谷。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铆合固定为抽芯铝铆钉铆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脚镦、内、外挡的材料为镀锌钢带。本专利技术所推荐的技术方案的优点由于将内挡与脚镦之间的连结采用了榫连结,因此能避免已有技术中由焊接所造成的不足,从而能确保脚镦与内挡之间的长期固定的效果,不会出现幌摆、坍塌,既有利于改善承载量(动载可达0.6-0.8吨,静载可达1.2-1.5吨),又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因为与已有技术中的纸芯管相比,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环境的适应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组装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脚镦与内挡完成榫连结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中给出脚镦1的形状用镀锌钢带通过落料模、成形模加工获得,该脚镦1包括有第一、第二、第三壁体11、12、13,第三壁体13联结着第一、第二壁体11、12。当然,如果再增加一个第三壁体13也同样是可以的,但对成形加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优选的方案是择一个第三壁体13。在第一、第二壁体11、12的两端各延伸出有具体数量并不受到限制的但至少应有一对的第一、第二插榫111、121,并且在第一、第二壁体11、12的两侧分别以折弯方式扩设有第一、第二容置突缘112、122,第一、第二容置突缘112、122的形状倾向于拱形或称U形,也就是说第一、第二容置突缘112、122的各自的彼此对应的壁体构成弓背形,形成有一个抛物面,有利于增强强度。内挡2有两组,分别用于与脚镦1的两端实现榫连结,图1中给出的内挡2同样是由镀锌钢带通过模具加工获得,内挡2的整体形状为波纹形状,它是由第一波峰23、第一波谷24彼此循环交替而构成的。作为实施例,在图中给出的第一波峰23的截面形状为拱形,即带有圆弧,有利于增加强度,第一波谷24的形状大致矩形,但完全可以推及梯形,如果第一波谷24的谷形变为梯形,那么前面提及的第一、第二容置突缘112、122的形状也应当作适应性变化,藉以保障脚镦1与内挡2的容配效果。在内挡2两侧的第一波谷24与第一波峰23的交汇或称交界处并且对应于第一、第二插榫111、121的位置处分别开设与第一、第二插榫111、121数量相等的第一、第二榫孔21、22。第一、第二插榫111、121分别榫入并且探出第一、第二榫孔21、22后,将第一、第二插榫111、121的探出端或称伸出端折弯,犹如钩子般地钩合在内挡2上,这在图2中得到体现。在图2中清楚地示出了第二插榫121在穿过第二榫孔22后被弯折而构成扣钩1211与内挡2可靠地固定的情形。外挡3也有镀锌钢带通过模具制得,外挡3的整体形状由第二波峰31与第二波谷32以一隔一的循环交替构成为波纹形或称瓦楞形,第二波峰31的优选形状为拱形,有利于增加强度。外挡3与内挡2的结合优选采用抽芯铝铆钉4抽固结合(图3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获得脚镦1与内挡2之间的优异的榫合效果,对于第一、第二插榫111、121优选取由顶部至基部逐渐扩设的榫形,图1所示形状即属;又,依据常识,脚镦1至少有彼此相对应的两组,并且每组至少有一对,如果内挡2的长度较长,那么可以适度增加脚镦1的数量,反之亦然;还,前面虽然提及了脚镦1、内、外挡2、3的材料为镀锌钢板,但并不排除使用铝挤材或其它等效性的金属材料如薄钢板等。此外,对于内、外挡2、3的两侧边缘分别作翻边处理,图1中所示出的第一、第二折耳25、33即为所述的翻边,如此结构有助于保障安全,以及增进强度。请参阅图3,作为一个非限制性例子而给出了上、下两组各为三道的内挡2,与内挡2相榫连结的脚镦1便有相应的组数,以间布状态地与内挡2相连结的外挡3用抽芯铝铆钉4抽固,从而呈现出了本专利技术推荐的整体结构的托盘。这种托盘经动、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承载力分别达0.6-0.8吨和1.2-1.5吨,这里所涉的动、静地承载能力是基于脚镦1、内、外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托盘,它包括至少两组且每组至少有一对的脚镦(1)和两组与脚镦(1)的上、下端连结的内挡(2)以及间布地连结在内挡(2)上的外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组内挡(2)与所述的脚镦(1)的上、下端的连结为榫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士敏
申请(专利权)人:陈士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