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6037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属于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技术领域。塔吊附着装置包括:附着框,所述附着框与所述塔吊的标准节连接;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安装在综合建筑体的梁上或剪力墙脚;附着桁架,所述附着桁架由端板、支杆、连接杆和腹杆连接而成;所述附着桁架的一端与附着框连接,另一端与预埋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自重小,能够满足综合体建筑和塔吊之间相距距离较大(15~30m)时的附着需求,保证塔吊在垂直运输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此外,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强度大、整体性能好,且安装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减少塔吊使用台数,满足工期要求、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
,特别是涉及一种综合体建筑塔吊 附着装置,该装置具有超长轻型桁架。
技术介绍
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又名"塔式起重机",用来吊施工用的 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施工的原材料,是工地上一种必不可少的设备。当塔吊使用高度 超过独立高度时,将塔吊利用附着装置固定在建筑物上,附着装置可以增加塔吊的牢固程 度,不致因为塔吊高度过高而在起重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现有的塔吊与建筑物之间的附着间距一般在6~8m之间,附着装置的附着撑杆大 多由槽钢和缀板组成。但是综合体建筑施工中建筑类型复杂、施工场地限制、场地移交不一 致等不良施工条件对垂直运输造成影响,造成综合体建筑和塔吊之间需要更大的附着距离 (15 ~30m)〇 现有技术附着装置的缺点是:附着装置自重大,一些情况下要吊车配合安装完成; 传统的塔吊附着装置无法满足综合体建筑和塔吊之间相距距离大(15~30m)时的附着需 求,无法保证塔吊在垂直运输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附着 装置自重大,并且无法满足综合体建筑和塔吊之间相距距离大(15~30m)时的附着需求, 无法保证塔吊在垂直运输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 用于将塔吊附着在综合建筑体,其包括: 附着框,所述附着框与所述塔吊的标准节连接; 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安装在综合建筑体的梁上或剪力墙脚; 附着桁架,所述附着桁架包括: 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为矩形; 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 第四支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板的四个顶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端板的四个顶点连接; 连接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之间通 过连接杆相连;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相互平行; 腹杆,所述腹杆在内部连接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 所述附着桁架的一端与附着框连接,另一端与预埋件连接。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 端板的宽为7〇〇mm,高为500mm ;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为L70*6mm 的角钢;所述连接杆和腹杆为L40*4mm的角钢。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进一步,所述附着桁架由至少 两个分段组成。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进一步, 所述附着桁架包括第一桁架、第二桁架和第三桁架; 所述附着框为矩形,包括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所述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相邻; 所述预埋件包括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位于同 一水平面;第一预埋件对应第一顶点,第二预埋件对应第二顶点; 所述第一桁架的一端与第一顶点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二桁架 的一端与第二顶点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三桁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点 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预埋件连接。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进一步,第一桁架与垂直第一 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之间连线的直线的夹角为30°~45° ;第三桁架与垂直第一预埋件和 第二预埋件之间连线的直线的夹角为30°~45°。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进一步,还包括: 第一收紧绳,所述第一收紧绳连接在第二桁架和第三桁架的中部; 第二收紧绳,所述第二收紧绳的一端连接在第三桁架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在综合 建筑体的梁上; 第三收紧绳,所述第三收紧绳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桁架或第二桁架的中部,另一端 连接在附着框上方的塔吊标准节上; 第四收紧绳,所述第四收紧绳的一端连接在第三桁架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在附着 框上方的塔吊标准节上。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进一步,所述附着框为矩形,由 4个L形梁连接组成。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进一步,预埋件的安装位置与 塔机标准节的中间横腹杆齐平。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的自身自重轻、强度大、整体 性能好,且安装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减少塔吊使用台数,满足工期要求、提高施工效率。 1、技术指标,塔吊超长附着在塔吊的附着领域及施工的总平面布置上创造了很 好的技术保证。 2、施工指标,塔吊超长附着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施工场地对塔吊布置的影响,从 而保证了施工的垂直运输。 3、综合特点,塔吊超长附着方案的实施,既克服了现场场地对塔吊布置的影响, 保证了施工现场的正常运转;又较少了塔吊的数量,从而节约了经济成本。【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附着桁架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紧绳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收紧绳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附着框,11、第一顶点,12、第二顶点,2、预埋件,21、第一预埋件,22、第二预埋 件,23、第三预埋件,3、附着桁架,31、第一支杆,32、第二支杆,33、第三支杆,34、第四支杆, 35、连接杆,36、腹杆,37、第一端板,301、第一桁架,302、第二桁架,303、第三桁架,4、收紧 绳,41、第一收紧绳,42、第二收紧绳,43、第三收紧绳,44、槽钢,5、塔吊的标准节,6、综合建 筑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附着装置自重大,并且无法满足综 合体建筑和塔吊之间相距距离大(15~30m)时的附着需求。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示意图, 用于将塔吊附着在综合建筑体6,附着装置其包括: 附着框1,所述附着框1与所述塔吊的标准节5连接; 预埋件2,所述预埋件2安装在综合建筑体6的梁上或剪力墙脚; 附着桁架3,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附着桁架3包括: 第一端板37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37和第二端板为矩形; 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第三支杆33和第四支杆34,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 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板37的四个顶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端板的四 个顶点连接; 连接杆35,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第三支杆33和第四 支杆34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相邻的连接杆35之间相互平行; 腹杆36,所述腹杆在内部连接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 所述附着桁架3的一端与附着框1连接,另一端与预埋件2连接。 在本技术上述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37和 第二端板的宽为7〇〇mm,高为500mm ;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为 L70*6mm的角钢;所述连接杆35和腹杆36为L40*4mm的角钢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体建筑塔吊附着装置,用于将塔吊附着在综合建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附着框,所述附着框与所述塔吊的标准节连接;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安装在综合建筑体的梁上或剪力墙脚;附着桁架,所述附着桁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为矩形;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板的四个顶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端板的四个顶点连接;连接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相互平行;腹杆,所述腹杆在内部连接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所述附着桁架的一端与附着框连接,另一端与预埋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殿昌石立国郭宇航李冉罗艺乔稳超陈博郑雄谭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