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个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具有抗病毒,抗菌活性的化合物2-吡咯烷酮-N-亚甲基-β-D-阿拉伯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板蓝根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分离得到一个具有显著抗病毒和抗菌活性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并且通过药理实验筛选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病毒和抗菌活性,且可以方便制备得到各种临床常用剂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化合物,具体涉及一个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具有抗病毒及 抗菌活性的新的化合物和它们在预防和治疗与病毒及细菌感染等疾病中的药物用途。
技术介绍
中药"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務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味苦,性 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 痈肿等症。板蓝根在现代临床上常用于病毒性疾病及细菌感染疾病,尤其在抗病毒方面疗 效确切,众多文献报道板蓝根在临床上对于病毒引起的流感、乙型肝炎、单纯疱疹、病毒性 心肌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等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或预防作用,可以认为板蓝根是较 为广谱的天然抗病毒药物。 板蓝根为清热解毒要药,除了在抗病毒方面疗效显著外,在抑菌,解热,抗菌,抗内 毒素,抗氧化及免疫保护等方面均有很好的疗效。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 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 膜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对内毒素致家兔及啤酒酵母引起的大白鼠发热模型有 一定的解热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细菌、病毒所引起的各种感染所致的发热。 本专利技术对板蓝根活性成分深入研究,得到一个抗病毒、抗菌活性的生物碱碳苷类 化合物,化学名称为2-吡咯烷酮-N-亚甲基-P-D-阿拉伯糖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对板蓝根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研究,从板蓝根中分离得 到一个安全,有效的活性单体成分,化学名称为2-吡咯烷酮-N-亚甲基-D-阿拉伯糖 苷;本专利技术同时通过大量药理实验筛选,得到该化合物在制备抗病毒及抗菌药物制剂中的 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种具有抗病毒活性和抗菌活性的生物碱碳苷类化合物,它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并将其命名为2-吡咯烷酮-N-亚甲基-P-D-阿拉伯糖苷,分子式为C1(]H17N06。 本专利技术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生物碱碳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a.取板蓝根粉碎后用溶剂提取,回收提取液,得到浓缩液; b.将浓缩液经过正相色谱层析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步骤a所述的提取溶剂可以是正丁醇、甲醇、乙醇、水等其中 之一或它们的混合溶剂,更加优选乙醇。提取方法可以是回流、微波提取或超声提取,优选 回流和超声提取方法。 提取液浓缩后可以通过色谱层析,用于色谱层析分离的材料可以是硅胶、氧化铝、 含有氰基或氨基的硅烷键合硅胶,其中优选硅胶,并用乙酸乙酯和甲醇作为洗脱液洗脱,收 集分别含有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浓缩,分别得到精制液。 浓缩后的精制液再上娃J3父、氧化错、含有氛基或氣基的硅烷键合娃J3父等材料中 进行色谱分离,收集含有目标物的洗脱液。洗脱液重结晶或蒸干溶剂后得到2-吡咯烷 酮-N-亚甲基-P-D-阿拉伯糖苷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实验筛选,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吡咯烷酮-N-亚甲 基-P-D-阿拉伯糖苷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及抗菌等生物活性。 可将上述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脂肪 乳剂,微囊,软膏剂或透皮控释贴剂,用于口服或外用,可实现上述化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 疗病毒及细菌感染方面药物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对板蓝根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分离得到一个具有显著抗病毒和抗菌活 性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结构新颖的化合物,为第一次从板蓝根药材中分离得到。并且通过 药理实验筛选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分离的得到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病毒和抗菌活性,可以 方便制备得到各种临床常用剂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2-吡咯烷酮-N-亚甲基-P-D-阿拉伯糖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化合物2-吡咯烷酮-N-亚甲基-0 -D-阿拉伯糖苷的高分辨质谱图; 图3为化合物2-吡咯烷酮-N-亚甲基--D-阿拉伯糖苷的1HNMR图; 图4为化合物2-吡咯烷酮-N-亚甲基--D-阿拉伯糖苷的13CNMR图; 图5为化合物2-吡咯烷酮-N-亚甲基--D-阿拉伯糖苷的1H-1HCOSY图; 图6为化合物2-吡咯烷酮-N-亚甲基-P-D-阿拉伯糖苷的HMBC图; 图7为化合物2-吡咯烷酮-N-亚甲基-D-阿拉伯糖苷的HSQC图。 具体实施例 下列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 专利技术。实施例1 :化合物的制备 取干燥板蓝根10公斤,粉碎后用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回收得到 浓缩液1公斤,浓缩液用正相硅胶进行柱层析分离,用乙酸乙酯-甲醇梯度洗脱,共收集馏 分400份,根据薄层层析情况五个部分(F1-F5)可合并。取F4 (79克)经正相硅胶进行柱 层析分离,用乙酸乙酯-甲醇(20 :1-0 :1)梯度洗脱,根据馏分薄层层析情况分成8个部分 (F6-F13)。FlO洗脱液析出物经乙酸乙酯-甲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2-吡咯烷酮-N-亚甲 基-13 -D-阿拉伯糖苷,结构式如图所示,经高效液相检测,纯度为98. 5%。 化合物:2_吡咯烷酮-N-亚甲基-0 -D-阿拉伯糖苷的结构签定: 白色粉末,分子式:CiqH17NO6;熔点:124-126°C; 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1,图3 和图4 ;高分辨电喷雾质谱(HRES頂S) :m/z270. 2365 + (计算值270. 2379),质谱数据 见图2。结合元素分析确定相对分子量为247,确定分子式为C1(]H17N06。13C-NMR(DMS0-d6, 100MHz)图谱中S175. 99推测结构中含有一个酰胺碳的信号,由S98. 87、69. 57、69. 41、 69. 30、63. 90可推测该结构含有一个阿拉伯糖。通过分析HSQC波谱图质子信号3. 42 (1H, m)、3. 56(1H,m)、3. 64(1H,m)分另Ij归属于碳信号 69. 51、69. 41、69. 30 ;3. 78(1H,m)、 3. 44(1H,m)归属于 63.90 ;3. 21 (1H,d)、3.45(lH,d)归属于碳信号 49.27 ;3.44(1H,m)、 3. 56(1H,m)归属于 49. 02 ;1. 89(2H,m)、2. 22(2H,t)分别归属于碳信号 18. 23、30. 75。进 一步通过分析 1H-1HCOSY和HMBC谱可知 4. 35 (1H,d,J= 6. 0Hz)、4. 49 (1H,d,J= 6. 0Hz)、 4. 40(1H,d,J= 3. 2Hz)分别归属于 69. 51、69. 41、69. 30 上的羟基;由于 2. 22(2H,t)与碳 信号18. 23、49. 02、175. 99有远程相关可推测结构中含有五元内酰胺环;5. 62 (1H,s)与碳 信号 98. 97、69. 51、49. 27 远程相关,3. 21(1H,d)、3. 45(1H,d)与 98. 97 远程相关,可推测 5. 62 (1H,s)属于碳信号98. 87上的羟基且碳信号98. 87与49. 27直接相连。具体的碳氢 归属通过分析1H-1HCOSY(图5)、HMBC(图6)、HSQ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和抗菌活性的生物碱碳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陈建伟,潘以琳,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