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路施工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中低压电网改造过程中线路施工旋挖一体车。
技术介绍
现在电网正在进行规模化的线路改造,主要是涉及线路立杆。立杆主要涉及到转角杆、耐张杆、终端杆、直线杆等,而对于不同的杆体需要挖坑的大小也不同。比如对于转角杆、耐张杆、终端杆二样,因为需要先将底盘放到坑内,因此需要挖0.8米见方的大坑,而对于直线杆而言,因为不需要放置底盘,因此只需要挖0.5米见方的小坑即可。目前,在线路立杆挖坑时,不管需要大坑还是小坑一般采用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人工使用铁锹挖,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二是利用挖掘机挖坑,挖一个坑需要20分钟左右,挖坑效率高,但是对于立直线杆的小坑而言,挖的坑太大,填埋费时,而且雨季直线杆坑很容易塌陷,造成直线杆倾斜还需要再次正立杆;三是利用旋坑车旋坑,旋一个直线杆小坑需要10分钟左右,挖坑效率高,但是挖一个大坑就需要25分钟以上,而且很难在大坑的底部形成一个较为平整的坑面,不方便放置底盘。因此上述三种方式都比较单一,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既要挖大坑又要挖小坑,一般会采用租用至少一台挖掘机挖大坑、一辆旋坑车挖小坑。而对于电网改造的重要区域农村电网改造而言,每个村庄一般需要挖40-70个左右的杆坑,其中25%左右需要挖大坑,75%左右需要挖小坑。平时租用一部挖掘机一天需要1000元,另外再租用一部旋坑车辆一天又是1000元,这样完成一个村庄的杆坑需要2000r>元左右的租车费,即使大坑与小坑不到一天就可完成也需要支付2000元左右的租车费,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既可以挖小坑也可以挖大坑的旋挖一体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线路施工旋挖一体车,包括车体、主油箱、工作臂、驱动工作臂上下运动的第一油缸,其特征在于:旋挖一体车是在传统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在工作臂前端加装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再与铲斗顶部连接,在工作臂上还设有驱动固定支座及铲斗绕工作臂前后转动的第二油缸;将铲斗拆下后,固定支座与摆线针轮减速机外壳连接,摆线针轮减速机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工作,液压马达与主油箱连通,螺旋钻杆与摆线针轮减速机的主轴连接,第二油缸带动固定支座、液压马达、摆线针轮减速机和螺旋钻杆绕工作臂前后转动。进一步地,固定支座的顶部与第二油缸的伸缩杆连接,固定支座与工作臂前端可转动的铰接,且固定支座还与铲斗固定连接;将铲斗拆下后,固定支座与摆线针轮减速机外壳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车体一侧设有铲斗和/或液压马达、摆线针轮减速机、螺旋钻杆安放箱。综上,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线路施工的需要随时更换铲头和螺旋钻杆,当需要挖小坑时换用螺旋钻杆,减少了地面挖坑面积,防止了大坑造成的塌陷引起的杆体倾斜。当需要挖大坑时换用铲头,保证坑体底部较为平整,方便放置底盘。就费用而言,减少了租车的费用,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铲斗、固定支座及第二油缸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螺旋连杆、固定支座及与第二油缸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车体,2主油箱,3工作臂,4第一油缸,5固定支座,6铲斗,7第二油缸,8摆线针轮减速机,9液压马达,10螺旋钻杆,11安放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图4对本技术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该技术包括车体1、主油箱2、工作臂3、驱动工作臂上下运动的第一油缸4。旋挖一体车是在传统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在工作臂3前端加装固定支座5。当需要安装转角杆、耐张杆或者终端杆时,因为要先在坑内安放底盘再将杆体立到坑内的底盘上,因此就需要挖较大的坑。一般而言,大坑的大小为0.8米见方。此时将铲斗6顶部与固定支座5连接。在工作臂3上还设有驱动固定支座5及铲斗6绕工作臂前后转动的第二油缸7。第二油缸7的伸缩杆可以直接与铲斗6直接连接,而铲斗6与固定支座5可转动的铰接,固定支座5与工作臂3也可转动的铰接。当第一油缸4缸伸缩杆缩回同时第二油缸7伸缩杆伸长时带动铲斗6挖坑,当第一油缸4伸缩杆伸长,同时第二油缸7伸缩杆缩回时,铲斗6将土抬高挖出,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大坑完成。第一油缸4和第二油缸7均与主油箱2连通。当一个村庄内的大坑全部完成挖坑后,将铲头拆下换用螺旋钻杆10。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固定支座5的顶部与第二油缸7的伸缩杆连接,固定支座5与工作臂3前端可转动的铰接,且固定支座5还与铲斗6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连接。这样第二油缸7就可以通过驱动固定支座5带动铲斗6沿工作臂3前端转动,安装过程更简便快捷。当需要安装直线杆时,因为不需要先在坑内安放底盘因此就需要挖较大的坑。一般而言,小坑的大小为0.5米见方,此时换用螺旋钻杆10即可。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将铲斗6拆下后,固定支座5与摆线针轮减速机8外壳铰接连接,连接套通过螺钉或者焊接固定在摆线针轮减速机8外壳上。摆线针轮减速机8在液压马达9的驱动下工作,液压马达9与主油箱2连通,螺旋钻杆10与摆线针轮减速机8的主轴连接,第二油缸7伸缩杆与液压马达9的外壳铰接,固定支座5与工作臂3前端铰接。第二油缸7伸缩杆伸长时带动液压马达9、摆线针轮减速机8、螺旋钻杆10和固定支座5绕工作臂3前端前后转动。液压马达9在经过摆线针轮减速机8减速后带动螺旋钻杆10向地面下钻,同时第一油缸4伸缩杆缩回。完成一次钻坑动作后,第一油缸4伸缩杆伸长,螺旋钻杆10移出地面。重复该动作几次后即可完成挖一个小坑。将直线杆一端埋入小坑内即可。既可以快速的完成小坑的挖坑又保证了挖掘面积小,防止了塌陷。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将铲斗6拆下后,固定支座5与摆线针轮减速机8外壳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连接,固定支座5与第二油缸7的伸缩杆连接同时与工作臂3的前端可转动的铰接。同理,该种安装方式使得更换安装过程更加简便快捷。进一步地,在车体1一侧设有铲斗6和/或液压马达9、摆线针轮减速机8、螺旋钻杆10的安放箱11。方便携带拆下不用的铲斗6和/或液压马达9、摆线针轮减速机8、螺旋钻杆10,随时更换。液压马达9、摆线针轮减速机8和螺旋钻杆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路施工旋挖一体车,包括车体、主油箱、工作臂、驱动工作臂上下运动的第一油缸,其特征在于:旋挖一体车是在传统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在工作臂前端加装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再与铲斗顶部连接,在工作臂上还设有驱动固定支座及铲斗绕工作臂前后转动的第二油缸;将铲斗拆下后,固定支座与摆线针轮减速机外壳连接,摆线针轮减速机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工作,液压马达与主油箱连通,螺旋钻杆与摆线针轮减速机的主轴连接,第二油缸带动固定支座、液压马达、摆线针轮减速机和螺旋钻杆绕工作臂前后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路施工旋挖一体车,包括车体、主油箱、工作臂、驱动工作臂上
下运动的第一油缸,其特征在于:旋挖一体车是在传统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在
工作臂前端加装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再与铲斗顶部连接,在工作臂上还设有驱
动固定支座及铲斗绕工作臂前后转动的第二油缸;将铲斗拆下后,固定支座与
摆线针轮减速机外壳连接,摆线针轮减速机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工作,液压马
达与主油箱连通,螺旋钻杆与摆线针轮减速机的主轴连接,第二油缸带动固定
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张文露,张绍新,张文惠,李连河,李明,崔月山,王茂柱,王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济阳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