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回收新风空调器,包括新风机本体、内机风扇、换热器和冷凝水循环装置;所述内机风扇位于新风机本体的前侧,所述换热器位于新风机本体与内机风扇相背对的后侧壁上;所述冷凝水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槽、冷凝水均分水槽、冷凝水入口管、冷凝水回水管和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槽设置在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设置在换热器的上方,所述冷凝水入口管的一端伸入至循环水槽的内部,所述循环水泵通过两个冷凝水回水管分别与循环水槽和冷凝水均分水槽连接,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设有使冷凝水流至换热器的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冷凝水回收再利用,以达到节能及新风交换的目的,且不破坏室内环境的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节能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将冷凝水回收利用的冷回收新风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器在进行内外热交换的过程中,会使室内的气温降低,同时将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液态水排出,即冷凝水。冷凝水的温度低于室内温度,通常在15°C以下。通常空调产生的冷凝水均被排至下水道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和冷量,而且使室内环境的空气湿度降低,给室内的人们带来不适感。因此需要一种可将冷凝水回收利用的装置,既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又可使室内环境保持较为固定的相对湿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回收新风空调器,可将冷凝水回收再利用,以达到节能及新风交换的目的,且不破坏室内环境的湿度。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回收新风空调器,包括新风机本体、内机风扇、换热器和冷凝水循环装置;所述内机风扇位于所述新风机本体的前侧,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新风机本体与所述内机风扇相背对的后侧壁上;所述冷凝水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槽、冷凝水均分水槽、冷凝水入口管、冷凝水回水管和循环水栗;所述循环水槽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上方,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设有使冷凝水流至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孔;所述冷凝水入口管一端外接水管,所述冷凝水入口管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循环水槽的内部,所述循环水栗通过两个冷凝水回水管分别与所述循环水槽和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连接;冷凝水从所述冷凝水入口管进入所述循环水槽中,所述循环水栗可将所述循环水槽内的冷凝水抽至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内,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所述换热器,然后回到所述循环水槽内,完成一次循环。所述循环水栗和所述冷凝水入口管的位置均可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和空调器装置调整及设定。进一步:所述冷凝水入口管的入口处设有过滤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用于过滤通入所述循环水槽的冷凝水。进一步:所述循环水槽的底端设有排水口。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将所述循环水槽内的冷凝水排出。进一步:所述循环水槽的侧壁上设有标示槽内冷凝水容量的刻度线。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观察循环水槽内的冷凝水的积累量 进一步:所述循环水槽的侧壁上设有溢水口。进一步:所述溢水口设置在所述循环水槽的最大容量处。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循环水槽内的冷凝水超过最大容量时,超过部分的冷凝水可从所述溢水口排出。进一步:所述换热器表面设有竖直的导槽或沿竖直方向波纹状的导槽。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冷凝水由上而下流至所述循环水槽内。进一步: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的下端均布有多个使冷凝水流至换热器的出水孔。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使冷凝水对换热器及新风进行降温,实现冷凝水的循环使用。进一步:所述换热器为适用于制冷模式和/或制热模式的换热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以满足对于空调器制冷和/或制热状态下的新风的需求。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将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及其冷量进行回收利用,通过新风机中的换热器将室外新风冷却后再送到室内环境中,以达到节能及新风交换的目的,同时能够调节室内环境的相对湿度的平衡,以避免室内湿度降低而导致人产生不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冷回收新风空调背面的示意图;图2为冷回收新风空调正面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1.循环水槽,12.冷凝水均分水槽,13.冷凝水入口管,14.过滤器,15.循环水栗,16.冷凝水回水管,17.排水口,18.溢水口,2.内机风扇,3.换热器,4.新风机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一种冷回收新风空调器,包括新风机本体4、内机风扇2、换热器3和冷凝水循环装置;所述内机风扇2位于所述新风机本体4的前侧,所述换热器3位于所述新风机本体4与所述内机风扇2相背对的后侧壁上;所述冷凝水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槽11、冷凝水均分水槽12、冷凝水入口管13、冷凝水回水管16和循环水栗15 ;所述循环水槽11设置在所述换热器3的下方,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12设置在所述换热器3的上方,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12设有使冷凝水流至所述换热器3的出水孔,所述冷凝水入口管13 —端外接水管,所述冷凝水入口管13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循环水槽11的内部,所述循环水栗15通过两个冷凝水回水管16分别与所述循环水槽11和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12连接。所述循环水栗15和所述冷凝水入口管13的位置均可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和空调器装置调整及设定。优选地,所述冷凝水入口管13的入口处设有过滤器14,用于过滤通入所述循环水槽11的冷凝水。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槽11的底端设有排水口 17,便于将所述循环水槽11内的冷凝水排出。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槽11的侧壁上设有标示槽内冷凝水容量的刻度线,便于观察循环水槽11内的冷凝水的积累量。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槽11的侧壁上设有溢水口 18,所述溢水口 18设置在所述循环水槽11的最大容量处。当循环水槽11内的冷凝水超过最大容量时,超过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回收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机本体、内机风扇、换热器和冷凝水循环装置;所述内机风扇位于所述新风机本体的前侧,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新风机本体与所述内机风扇相背对的后侧壁上;所述冷凝水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槽、冷凝水均分水槽、冷凝水入口管、冷凝水回水管和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槽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上方;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设有使冷凝水流至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孔;所述冷凝水入口管一端外接水管,所述冷凝水入口管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循环水槽的内部;所述循环水泵通过两个冷凝水回水管分别与所述循环水槽和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连接;冷凝水从所述冷凝水入口管进入所述循环水槽中,所述循环水泵可将所述循环水槽内的冷凝水抽至所述冷凝水均分水槽内,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所述换热器,然后回到所述循环水槽内,完成一次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文涛,许永锋,熊美兵,舒文涛,杨元涛,万永强,钱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