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时监测罐底泄漏的立式储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76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对罐底泄漏实现实时监控的立式储罐。目的是提供的储罐应当既能承压又具有实时监控功能,并且监控简单方便,成本较低。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实时监测罐底泄漏的立式储罐,包括罐体和罐底,所述的立式储罐的罐底用上下两层板叠合而成,两层板的四周全部密封固定连接,使得两层板的板面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的罐底上还设有一接管,该接管与所述的空腔相通;接管内设置一气体成份分析仪,该分析仪的数据线又接通监控系统。所述的接管上还设置一抽气泵。所述的下层板直径比上层板直径略大,以方便上下板间四周的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储罐,尤其是一种可对罐底泄漏实现实时监控的立式储罐。
技术介绍
立式储罐是储装原油、中间油、成品油、石化产品、各种气体和石化原料 的重要工具。其内多储存易燃易爆、挥发性等性质的介质,由于长年在自然环 境和液位变化条件下运行,立式储罐材料不可避免的出现老化、腐蚀等缺陷, 特别是环境中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引发的腐蚀穿孔、裂纹扩展以及破裂等, 造成立式储罐安全度的下降,抗突发性荷载能力下降,因此极易引起介质泄漏,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环境与生态污染。如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发生甲 基异氰酸醋储罐泄漏,共有2500余人丧生,20余万人中毒;1991年法国巴黎的 大型油库因泄漏发生燃爆事故,造成9名消防队员丧生。腐蚀是造成立式储罐安 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罐底板腐蚀穿孔又是最为多见和最为严重的;据有 关资料表明,因腐蚀漏油而造成的原油储罐停运事故中,最容易发生受到破坏 和发生问题的部位是罐底,罐底板腐蚀占76.4%之多。为保证立式储罐安全使用,必须定期停产开罐检査,进行停工、倒空、清 洗、除透、检测等工序,检测时间长, 一般为几十天甚至数月,检测维修费用 高。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局部超声测厚、磁粉检测、漏磁检测。这些方法都有各 自的优点和局限性。超声测厚是以抽样的方式检测,容易发生漏检。检测时需要打磨去除防腐 层,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且需要耦合剂,检测速度极慢,所需检测时间长, 并存在一定的近场盲区;同时检测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科学公正的判断。磁粉检测需要打磨,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人为因素较多,对表面缺陷 检测灵敏度较高,缺陷较直观。但只能检测出缺陷的位置和在表面方向上的长 度,不能检测出缺陷深度,检测灵敏度随缺陷深度而下降。漏磁检测技术同磁 粉检测相比检测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可对缺陷量化,检测效率高,不受油污 等非导磁材料影响,而且便于操作,结果更加客观、准确。但其只适用于铁磁性金属材料,对非铁磁性金属材料还无能为力;且很难区分缺陷深度,即无法 判断缺陷是在上表面还是在下表面,而且仪器比较笨重。上述3种方法都是离线 检测技术,不能对工作状态下立式储罐进行检测,声发射检测技术可以在工作 状态下对立式储罐进行监测,其最大优点是省时、省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 完成检测任务,通常利用声发射检测所花费的时间为常规检测的l/5左右。但设 备价格昂贵,检测定位精度还远未达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立式储罐结构的改进,该储罐应当既能承压又具有实时监控功能,并且制造简单,使用安全方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时监测罐底泄漏的立式储罐,包括罐体和罐底,所述的立式储罐的罐底用上下两层板叠合而成,两层板的四周全部密封固定连接,使得两层板的板面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的罐底上还设有一接管,该接管与所述的空腔相通;接管内设置一气体成份分析仪,该分析仪的数据线又接通监控系统。所述的接管上还设置一抽气泵。所述的下层板直径比上层板直径略大,以方便上下板间四周的焊接。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若罐底有泄漏情况产生,所储介质的分子即进入空腔 的气体中,接管内的气体成份分析仪就能够及时察觉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发送到监控系统,供人们决策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立式储罐实时监控的功能,具有结构合理、制造简单、使用 安全方便和整体性能稳定等优点。虽然罐底结构改为双层后,会在一定程度上 增加其制造成本,但是能够延长立式储罐停产开罐检验的周期并可显著减少停 产和检验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改造储罐罐 底的造价,对立式储罐的安全保障带来重大的根本变革,同时带来显著的直接 和间接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图1是立式储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立式储罐双层罐底结构之一的俯视图。 图4是立式储罐双层罐底结构之二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该立式储罐包括罐体和罐底,所述的立式储罐的罐底由上下两层 板叠合而成,两层板的四周全部密封固定连接,使得两层板的板面之间形成一 空腔(因上下层之间的空隙较小, 一般几个毫米即可,所以图中省略不画);由 于立式储罐体积巨大(罐体的直径一般都有数十米乃至上百米),所以罐底的两 层板中,每层板均由多块钢板拼接并焊接后形成(图2中的实线是上层板1的 焊接缝,而虚线是下层板2的焊接缝)所述的罐底上还设有一接管3,该接管与 所述的空腔相通;接管内设置一气体成份分析仪5,该分析仪的数据线被引出以 接通监控系统6 (或数据处理设备)。立式储罐罐底由上层板1和下层板2构成,下层板直径比上层板直径略大, 50mm即可,方便上下板间四周的焊接。上层板仍按现有立式储罐设计规范设计,以满足强度要求。下层板可与上层板厚度不同,比上层板略薄即可,其作用一 方面可为立式储罐底板实时监控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可缓解上层板下表面的腐 蚀,下层板材料可与上层板相同。同时为减轻地基外部环境对下层板的腐蚀,也可选用耐蚀性较好的材料作为下层板。在上层板的适当部位(如图3所示位 置)或下层板的适当部位(如图4所示位置)安装安全监控接管3,以便实时监 控;开孔接管部位事先装焊于上层板或下层板的适当部位,引出到方便操作的 位置,并使其与上下层空间的相互沟通,系统可定期对上下层间抽取气体化验, 以便监测罐底板是否发生泄漏;若真正泄漏,可做到自动收集、排放和报警处 理。下层板按现有施工技术进行焊接,并磨平焊缝余高,检验合格完成后,进行 上层板的施工焊接。上层板的设计、施工必须满足相关标准设计使用要求,两 层板的焊缝尽可能适当错开,以减小应力集中,上层板各板间的焊接以不与下 层板焊着为止。然后在上层板的适当位置安装安全监控接管,同时也要求打磨 焊缝余高,以防止安全监控接管与外界的连通。最后将上、下层板的四周进行 焊接,以保证两层板之间的空间密封。全部焊接工序完成后,在接管上接通抽 气泵4、气体成份分析仪和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功能。上述结构可在立式储罐正常运行状态下实现安全状态的自动监控,若是立式 储罐群,则仅需一套实时监控系统便可实现对所有立式储罐的监测,则更加方 便、经济。气体成份分析仪5通过接管监测分析上下层间的气体成分,便可确 定是否存在泄漏;若真正泄漏也能收集到指定的位置,因而可根本避免介质外 漏引起的环境污染和所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同时定期利用抽气泵4对上下层 间进行抽气,使其空间保持干燥,可减轻上层板下表面和下层板上表面的腐蚀, 延长立式储罐的检验周期。权利要求1、一种可实时监测罐底泄漏的立式储罐,包括罐体和罐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式储罐的罐底用上下两层板叠合而成,两层板的四周全部密封固定连接,使得两层板的板面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的罐底上还设有一接管(3),该接管与所述的空腔相通;接管内设置一气体成份分析仪(5),该分析仪数据线又接通监控系统(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时监测罐底泄漏的立式储罐,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接管上还设置一抽气泵(4)。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实时监测罐底泄漏的立式储罐,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板(2)直径比上层板(1)直径略大,以方便上下板间四周的焊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时监测罐底泄漏的立式储罐,包括罐体和罐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式储罐的罐底用上下两层板叠合而成,两层板的四周全部密封固定连接,使得两层板的板面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的罐底上还设有一接管(3),该接管与所述的空腔相通;接管内设置一气体成份分析仪(5),该分析仪数据线又接通监控系统(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守宝刘富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