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24589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泵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流向切换装置、组分调控装置、系统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设组分调控装置、组分分离罐及相应连管和阀门,可实现准二级压缩、喷液和系统工质浓度调节等多项功能。该热泵系统通过非共沸工质、补气、喷液和组分浓度调节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提高热泵在低温工况的制热量和COP,提高热泵装置的季节能效水平,并有效控制压缩机低温工况的排气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属于热栗空调设备

技术介绍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到社会商品总能耗的1/3,其中,仅北方城镇采暖就消耗全国建筑总能耗的25%以上。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新的供暖需求不断出现。我国长江流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长江流域地处夏热冬冷气候带,冬季湿冷。受生活习惯影响,该地区住宅建筑较长时期不使用或只使用简单采暖手段(电热毯、电油汀等),室内热舒适较差。然而随着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中供暖的呼声逐渐高涨,一度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研究表明:长江流域不适合采用大规模的集中供暖;以空气源热栗为代表的分散采暖方式在该地区有很好的适用性。此外,在我国北方地区,虽然城镇地区主要采用以热电联产为热源的集中供暖方式,但大量非集中供暖覆盖地区的住宅仍然使用燃煤、燃油、电暖等采暖方式,能源效率低,污染严重,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雾霾等污染天气的重要成因之一。因此,为降低环境压力,北方地区各省市均推动燃煤采暖的替代项目,部分省市明令禁止使用燃煤分散采暖。在可替代的采暖技术中,地/水源热栗由于设备容量和占地面积大,不适用于住宅采暖。燃气采暖受气源及管网限制,只在特定区域有较好的适用性。因此,空气源热栗成为北方地区(尤其是寒冷地区)替代燃煤采暖的重要选项。实际上,空气源热栗(最常见形式为热栗型家用空调器)在上述地区前期已有所应用,但由于低温工况制热量不足(用户感受为出风温度低)和能效低下(用户感受为耗电量大)导致其并未大规模使用。提高空气源热栗的制热效能是在上述地区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有效提高低温工况下非共沸工质循环量,提高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温度匹配程度,提高非共沸工质蒸发潜热,降低排气温度成为提高空气源热栗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通过非共沸工质、补气、喷液和组分分离及浓度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提高热栗在低温工况的制热量和C0P,提高热栗装置的季节能效水平,并有效控制压缩机低温工况的排气温度。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质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流向切换装置、储液回热器、系统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所述流向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储液回热器内设置回热盘管;压缩机排气口与四通阀排气接口连接;四通阀室外换热器接口经室外换热器与第一单向阀的入口和第二单向阀的出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第四单向阀的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的入口与第三单向阀的入口连接;四通阀室内换热器接口经室内换热器与第三单向阀的出口和第四单向阀的入口连接;储液回热器出液口经系统膨胀阀与第三单向阀入口连接;四通阀吸气接口经回热盘管入口、回热盘管和回热盘管出口与压缩机吸气口相连;其特征在于:设置组分调控装置,所述组分调控装置包括:节流阀、排气温度控制阀、补气控制阀、组分分离罐、系统浓度控制阀,所述组分分离罐内设置加热盘管;组分分离罐入口经节流阀与第一单向阀出口连接;组分分离罐气体出口经补气控制阀与压缩机补气口连接;第一单向阀出口经加热盘管入口、加热盘管和加热盘管出口与储液回热器入口相连;组分分尚罐液体出口经系统浓度控制阀与第三单向阀入口连接;设置排气温度控制支路,该支路的一端与第一单向阀出口相连,另一端与补气控制阀入口相连,所述的排气温度控制阀设置在该支路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压缩机为两级压缩机或准二级压缩机结构;所述的组分分离罐内可设置填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①使用准二级压缩提高了热栗系统的低温制热性能。②使用非共沸工质提高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温度匹配,提高了热栗系统的蒸发温度,降低了冷凝温度,从而提高了热栗系统的季节能效水平。③实现了系统运行制冷剂的组分浓度控制,低温工况通过提高循环制冷剂的高压组分浓度,提高系统的制热能力,温和工况通过降低系统高压组分浓度降低系统制热/制冷量,实现容量调节。④采用液体制冷剂喷射有效控制压缩机排气温度,保证其低温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公布的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公布的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的常规制冷模式。图3是本技术公布的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常规制冷工况下提高高压组分浓度运行模式。图4是本技术公布的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常规制冷工况下提高低压组分浓度提升运行模式。图5是本技术公布的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的常规制热模式。图6是本技术公布的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常规制热工况下提高高压组分浓度运行模式。图7是本技术公布的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常规制热工况下提高低压组分浓度运行模式。图8是本技术公布的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低温制热模式。图中各部件名称为:1-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_流向切换装置;41-第一单向阀;42_第二单向阀;43_第三单向阀;44_第四单向阀;5_储液回热器;6-系统膨胀阀;7_室内换热器;8_组分调控装置;81_节流阀;82_排气温度控制阀;83_补气控制阀;84_组分分尚罐;85_系统浓度控制阀;86_加热盘管;9_回热盘管。图中各接口名称为:1a-压缩机吸气口 ; Ib-压缩机排气口 ;Ic-压缩机补气口 ;2a-四通阀排气接口 ;2b-四通阀室外换热器接口 ;2c-四通阀室内换热器接口 ;2d-四通阀吸气接口 ;5a-储液回热器入口 ;5b-储液回热器出液口 ;5c-回热盘管入口 ;5d-回热盘管出口 ;84a-组分分离罐入口 ;84b-组分分离罐气体出口 ;84c-加热盘管入口 ;84d_加热盘管出口 ;84e-组分分离罐液体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结构图和运行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公布的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栗系统的系统原理图。该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流向切换装置4、储液回热器5、系统膨胀阀6和室内换热器7 ;所述流向切换装置4包括第一单向阀41、第二单向阀42、第三单向阀43和第四单向阀44 ;所述储液回热器5内设置回热盘管9 ;压缩机排气口 Ib与四通阀排气接口 2a连接;四通阀室外换热器接口 2b经室外换热器3与第一单向阀41的入口和第二单向阀42的出口连接;第一单向阀41的出口与第四单向阀44的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42的入口与第三单向阀43的入口连接;四通阀室内换热器接口 2c经室内换热器7与第三单向阀43的出口和第四单向阀44的入口连接;储液回热器出液口 5b经系统膨胀阀6与第三单向阀43入口连接;四通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浓度可调的非共沸工质热泵系统,该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流向切换装置(4)、储液回热器(5)、系统膨胀阀(6)和室内换热器(7);所述流向切换装置(4)包括第一单向阀(41)、第二单向阀(42)、第三单向阀(43)和第四单向阀(44);所述储液回热器(5)内设置回热盘管(9);压缩机排气口(1b)与四通阀排气接口(2a)连接;四通阀室外换热器接口(2b)经室外换热器(3)与第一单向阀(41)的入口和第二单向阀(42)的出口连接;第一单向阀(41)的出口与第四单向阀(44)的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42)的入口与第三单向阀(43)的入口连接;四通阀室内换热器接口(2c)经室内换热器(7)与第三单向阀(43)的出口和第四单向阀(44)的入口连接;储液回热器出液口(5b)经系统膨胀阀(6)与第三单向阀(43)入口连接;四通阀吸气接口(2d)依次经回热盘管入口(5c)、回热盘管(9)和回热盘管出口(5d)与压缩机吸气口(1a)相连;其特征在于:该热泵系统还设置有组分调控装置(8),所述组分调控装置(8)包括:节流阀(81)、排气温度控制阀(82)、补气控制阀(83)、组分分离罐(84)和系统浓度控制阀(85),所述组分分离罐(84)内设置加热盘管(86);组分分离罐入口(84a)经节流阀(81)与第一单向阀(41)出口连接;组分分离罐气体出口(84b)经补气控制阀(83)与压缩机补气口(1c)连接;第一单向阀(41)出口依次经加热盘管入口(84c)、加热盘管(86)和加热盘管出口(84d)与储液回热器入口(5a)相连;组分分离罐液体出口(84e)经系统浓度控制阀(85)与第三单向阀(43)入口连接;设置排气温度控制支路,该支路的一端与第一单向阀(41)出口相连,另一端与补气控制阀(83)入口相连,所述的排气温度控制阀(82)设置在该支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龙李先庭石文星刘星如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