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包括具有光滑表面的基底,在基底上沉积一层氧化铍薄膜作为种子层和/或阻挡层,在氧化铍薄膜上沉积具有双轴织构的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采用氧化铍作为种子层克服了氧化钇表面粗糙度变差的问题,提高了带材的良率,氧化铍同时作为阻挡层和种子层,简化了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
技术介绍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由于其制作方法主要是薄膜涂敷技术,所以又被称作涂层导体。超导材料在低温下具有完全的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特点。其无阻、抗磁特性在工业、国防、科学研究、医学等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使得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超导技术的开发研究。最早发现的超导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很低,在几K到23K之间,只能在液氦下工作,维持液氦的温度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而且地球上的氦气含量很低,液氦不可能大规模地应用。因此尽管低温超导材料已经发现了近100年,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很少,主要是应用在MRI的强磁体上。1986年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改变了这一情况,高温超导材料可以在液氮下应用,而液氮的成本极低,并且是地球上最多的气体,使得超导材料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有了可能。相对于第一代铋系高温超导带材,以钇系高温超导材料为涂层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具有高出两个数量级的临界电流密度、优良的磁场下载流能力、高的机械强度和低成本潜力等优势,因而是最具产业化前景的超导材料。由其制成的超导电缆的载流能力是现在铜电缆的5-10倍,由其绕制的大型电机体积重量可缩小为原来的1/4,其制作的强磁体可以无损耗地长期运行,利用其超导转变特性的超导限流器可突破现有电力技术的极限。美国能源部认为高温超导技术是21世纪电力工业唯一的高技术储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经过十几年的产品化开发,已经有国外公司开始向市场提供商业带材。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其应用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将在本世纪在许多重要领域如智能电网、能源、军事工业、医疗、交通及科学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关键指标是其载流电流(Ic)。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的相干长度只有纳米量级,超导薄膜晶粒间的夹角大于4度时形成弱连接,导致通过晶界的超导电流会迅速下降。晶粒间夹角越大,载流能力下降越大。为了获得高Ic,超导薄膜一般外延生长在单晶基底上,这样获得的薄膜晶粒排列整齐,没有弱连接。但是单晶基底极贵,而且非柔性,无法成为商业化应用。金属薄带是理想的基底,但金属带是多晶,生长在其上的超导薄膜是多晶的,形成大量弱连接,超导电流几乎为0,所以要想获得高载流能力的实用超导带材,必须设法把薄膜中的晶粒排列整齐,形成极好的晶体织构。如何低成本地得到具有高度双轴织构的基底是产业化的关键。1993年Iijima等专利技术(USpatentNo6650378)了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法(IBAD)在多晶的金属基底上获得了双轴织构的YSZ涂层,超导层通过外延生长获得了双轴织构,二代带材的Ic有了突破性的提升,从而引发了高温超导带材的研发热潮。离子束辅助法是用准直离子束轰击生长中的薄膜,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使得薄膜中的晶粒排列整齐形成双轴织构。但是IBADYSZ的织构形成机理被认为是生长竞争织构,需要很厚(~1000nm)的薄膜才能获得较好的织构,这需要很长的沉积时间,被认为不是很适合产业化。斯坦福大学的Do等专利技术了IBADMgO法(USPatentNo6190752),IBADMgO法的织构形成机理被认为是成核织构,织构是在薄膜成核阶段形成的,所以只需要小于10纳米的厚度就可以形成很好的织构,其沉积速率是IBADYSZ法的30倍,能满足产业化的要求。但是IBADMgO法的沉积条件要求非常苛刻,比如织构成核过程只能发生在具有特殊化学物理性能的表面(称作IBADMgO的成核种子层),而且对表面的粗糙度要求特别高。Do的专利的权利要求是岩盐矿(rock-salt)或类岩盐矿结构的材料沉积在表面粗糙度小于2纳米的非晶的基底上。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岩盐矿结构的材料沉积在任何光洁的非晶基底上都可以获得好的织构。实际中,Do只给出了MgO沉积在非晶的氮化硅上获得6.7度的织构的结果。这种氮化硅为种子层的结构上,获得的高温超导薄膜的Ic很低,可能的原因是氮化硅在高温超导带材的生长所需的高温高氧分压环境下不稳定。氮化硅种子层的另一缺点是,使用氮化硅作为种子层的IBADMgO工艺的沉积窗口很窄,不利于良率的提高,无法产业化。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Paul(USpatentNo6921741)等研究发现用结晶的氧化钇代替非晶氮化硅,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织构,而氧化钇在高温超导带材的生长所需的高温高氧分压环境下稳定,另外使用氧化钇作为种子层的IBADMgO工艺的沉积窗口比使用氮化硅的IBADMgO工艺的沉积窗口宽,有利于良率的提高。同时为了防止金属基带的元素扩散到超导层而毒化超导层,他们使用了氧化铝作为阻挡层,置于金属基带和氧化钇种子层之间。他们的这种结构获得了很高的Ic,从而成为产业化的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缓冲层最流行的结构.其结构见图1,由金属基带001、阻挡层氧化铝002,种子层氧化钇003、织构形成层IBADMgO004,织构加强层MgO005,帽子层LaMnO006、稀土钡铜氧超导层007构成,是一种多层结构。其中阻挡层,种子层、织构形成层,织构加强层,帽子层这5层统称做为缓冲层。超导层的织构是通过外延生长从织构形成层获得的。申请人发现,氧化钇也有其缺点,氧化钇薄膜的沉积会造成表面粗糙度变差,尤其是在磁控溅射这样的高沉积速率的工艺下,很难获得表面粗糙度不变差的氧化钇,而种子层的表面粗糙度对织构的影响巨大,这就是为什么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金属基带要抛光到至少小于2纳米,种子层的粗糙度越小越好,否则获得的织构太差,无法满足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要求,实际上为了把粗糙度对织构的影响减少到最小,最好要小于0.5纳米。申请人研究认为粗糙度变差是由于氧化钇原子迁移率较高,沉积中容易结晶,薄膜沉积过程中的结晶,绝大部分情况下会造成表面粗糙。高沉积速率的磁控溅射有高的单位面积放电功率,使得薄膜表面的沉积温度较高,更容易结晶,更难获得表面粗糙度不变差的氧化钇。Paul在他的专利中也教导了其他的种子层如ErO2,EuO2,CeO2,YSZ等.Iijima报道用Gd2Zr2O7作为种子层也可以获得较好的IBADMgO织构,但所有这些氧化物都像氧化钇一样,有容易结晶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其他的种子层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更适合工业化生产,而且具有高产品良率。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包括具有光滑表面的基底,在基底上沉积一层氧化铍薄膜作为种子层和/或阻挡层,在氧化铍薄膜上沉积具有双轴织构的薄膜。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氧化铍薄膜由由磁控溅射法沉积。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双轴织构薄膜具有岩盐矿或类岩盐矿晶体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双轴织构薄膜为MgO薄膜。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底包括含镍的合金、半导体材料或玻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底包括基底层和光滑表面层,所述光滑表面层是不同于所述基底层的材料。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光滑表面层为氧化铍、氧化铝、氧化镍、氧化铝铱、Gd2Zr2O7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双轴织构缓冲层上外延生长至少一层双轴织构薄膜。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外延生长的薄膜包括MgO薄膜、CeO2薄膜、LaMnO3薄膜、超导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光滑表面的基底,在基底上沉积一层氧化铍薄膜作为种子层和/或阻挡层,在氧化铍薄膜上沉积具有双轴织构的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光滑表面的多晶或非晶基底,在基底上沉积一层多晶或非晶的氧化铍薄膜作为种子层或同时作为种子层和阻挡层,在所述的氧化铍薄膜上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法沉积具有双轴织构的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薄膜具有岩盐矿或类岩盐矿晶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薄膜为MgO薄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包括含镍的合金、半导体材料或玻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织构缓冲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包括基底层和光滑表面层,所述光滑表面层是不同于所述基底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贺,蔡渊,古宏伟,谢义元,庄维伟,张少斌,桑洪波,王延凯,戴辉,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