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墨化炉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包括铜板和石墨电极,所述的铜板由铜板一和铜板二构成,所述的石墨电极布置在铜板一和铜板二之间,所述的铜板一和铜板二与石墨电极之间通过螺杆固定串接,现将导电铜板与石墨电极之间加垫一层高纯导电石墨纸,利用石墨纸的导电性能和加压延展性能,能够在压紧的情况下,确保铜板与石墨纸、石墨纸与导电石墨电极充分接触,增强导电性能,从而使导电铜板与石墨电极表面的温度大幅度降低,导致铜板及电极不再因温度高氧化,达到延长艾奇逊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电能损耗的目的。导电石墨纸与螺杆固定的结合,能够进一步的保证铜板与石墨纸、石墨纸与导电石墨电极充分接触,基本实现无缝隙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墨化炉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
技术介绍
石墨化炉导电铜板与石墨电极表面即使经过打磨,二者仍然是点接触,在石墨化送电后期大电流时,二者接触面会起热升温,导致铜板及电极因温度高而氧化,导致导电能力下降,从而加剧起热升温和铜板、电极的氧化,形成恶性循环,更有甚者,在送电时铜板与石墨电极因接触不良产生电弧,烧伤铜板。这样缩短了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增加石墨化炉的维修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该装置确保铜板与石墨纸、石墨纸与导电石墨电极充分接触,增强导电性能延长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包括铜板和石墨电极,所述的铜板由铜板一和铜板二构成,所述的石墨电极布置在铜板一和铜板二之间,所述的铜板一和铜板二与石墨电极之间通过螺杆固定串接。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石墨电极与铜板一和铜板二之间均布置有石墨纸,所述的螺杆由螺杆一和螺杆二组成,所述的螺杆一和螺杆二均垂直于铜板布置,所述的螺杆一的两端和螺杆二的两端均由螺母固定。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螺杆一和螺杆二的每一端并排布置有两个螺母。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螺杆一和螺杆二伸出铜板一和铜板二的部分套装有压板,所述的压板与铜板一、铜板二之间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的压板的宽度与石墨电极的宽度相同。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石墨纸的宽度与石墨电极的宽度相同。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现将导电铜板与石墨电极之间加垫一层高纯导电石墨纸,利用石墨纸的导电性能和加压延展性能,能够在压紧的情况下,确保铜板与石墨纸、石墨纸与导电石墨电极充分接触,增强导电性能,从而使导电铜板与石墨电极表面的温度大幅度降低,导致铜板及电极不再因温度高氧化,达到延长艾奇逊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电能损耗的目的。导电石墨纸与螺杆固定的结合,能够进一步的保证铜板与石墨纸、石墨纸与导电石墨电极充分接触,基本实现无缝隙接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包括铜板I和石墨电极2,所述的铜板I由铜板一 3和铜板二 4构成,所述的石墨电极2布置在铜板一 3和铜板二 4之间,所述的铜板一 3和铜板二 4与石墨电极2之间通过螺杆5固定串接。整体采用螺杆5进行固定串接,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将铜板I石墨电极固定在一起,尤其是铜板I与石墨电极2之间不可能完全是无尘接触,高温条件下,这种缝隙的产生会导致导电能力的下降,因此,通过螺杆5将铜板I和石墨电极2固定在一起,这样能够减小之间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增加导电的效果。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石墨电极2与铜板一 2和铜板二 4之间均布置有石墨纸10,石墨纸10的加垫,正好能够弥补铜板I与石墨电极2之间的微小的缝隙。主要是为因为石墨纸只有膨胀石墨粉高温压制焙烧而成,同时又与膨胀石墨是天然鳞片石墨深加工而成,集成了天然石墨润滑的特性,膨胀石墨是蓬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回弹性,将其布置在石墨电极2与铜板I之间时候,能够填补自然存在的导致缝隙的问题,再加上石墨纸10本身的韧性,通过螺杆5的固定后,基本上能够将石墨纸进行挤压,实现铜板I月与石墨电极2之间的接近于无缝隙,增强导电的性能。所述的螺杆5由螺杆一 6和螺杆二 7组成,所述的螺杆一 6和螺杆二 7均垂直于铜板I布置,所述的螺杆一 6的两端和螺杆二 7的两端均由螺母8固定。螺杆一 6和螺杆二7同时使用能够保证在对石墨电极进行挤压的时候,不会发生偏离正面挤压的方向,两根螺杆的同时使用能够保证对石墨电极2全方位的挤压。如果采用一根螺杆的话,一般是串接在石墨电极的中心部位,这样中心部位周边的部位就不会挤压紧实,两根螺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螺杆一 6和螺杆二 7的每一端并排布置有两个螺母8。两个螺母8的同时紧固,主要是为了防止最靠近压板9的螺母发生脱落或者松动,一旦发生脱落或者松动,就会导致石墨电极2与铜板I之间的产生分析,就会使得导电能力下降。但是两个螺母中的靠外的螺母能够保证里面的螺母不会在轴向发生松动,这样实现了螺母对压板9的充分挤压和紧固。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螺杆一 6和螺杆二 7伸出铜板一 3和铜板二 4的部分套装有压板9,所述的压板9与铜板一 3、铜板二 4之间通过螺母8固定,压板9的加装主要是为了使得分布在铜板上的力道能够平均分布,不会因为螺母的挤压而导致铜板上的压力不平均或者分布不均,螺母8的压力首先能够集中在压板9上,然后压板将力道均匀分布在铜板上,实现铜板与石墨电极的充分接触。所述的压板9的宽度与石墨电极2的宽度相同,所述的石墨纸10的宽度与石墨电极2的宽度相同。压板9的宽度与石墨电极相当主要是为了保证压板9的压力都能够作用在石墨电极2上,如果压板9的宽度小于石墨电极的宽度,那么作用在压板9上的压力不能够完全作用在石墨电极上,导致石墨电极与铜板之间还是会发生不能够充分接触的现象,导致导电能力下降的情况。石墨纸10与石墨电极2的大小相同,主要是考虑能够充分的将石墨电极2与铜板之间进行填充,如果石墨纸10的尺寸小于石墨电极2的尺寸,那么就会出现铜板与石墨电极之间有相当部分没有石墨纸覆盖,这样的话,也会发生导电能力下降冋题。【主权项】1.一种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板(I)和石墨电极(2),所述的铜板(I)由铜板一(3 )和铜板二( 4)构成,所述的石墨电极(2 )布置在铜板一(3 )和铜板二( 4 )之间,所述的铜板一(3 )和铜板二( 4 )与石墨电极(2 )之间通过螺杆(5 )固定串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电极(2)与铜板一(2)和铜板二(4)之间均布置有石墨纸(10),所述的螺杆(5)由螺杆一(6)和螺杆二( 7)组成,所述的螺杆一(6)和螺杆二( 7)均垂直于铜板(I)布置,所述的螺杆一(6)的两端和螺杆二(7)的两端均由螺母(8)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一(6)和螺杆二(7)的每一端并排布置有两个螺母(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一(6)和螺杆二(7)伸出铜板一(3)和铜板二(4)的部分套装有压板(9),所述的压板(9)与铜板一(3)、铜板二(4)之间通过螺母(8)固定; 所述的压板(9)的宽度与石墨电极(2)的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纸(10)的宽度与石墨电极(2)的宽度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石墨化炉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包括铜板和石墨电极,所述的铜板由铜板一和铜板二构成,所述的石墨电极布置在铜板一和铜板二之间,所述的铜板一和铜板二与石墨电极之间通过螺杆固定串接,现将导电铜板与石墨电极之间加垫一层高纯导电石墨纸,利用石墨纸的导电性能和加压延展性能,能够在压紧的情况下,确保铜板与石墨纸、石墨纸与导电石墨电极充分接触,增强导电性能,从而使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加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板(1)和石墨电极(2),所述的铜板(1)由铜板一(3)和铜板二(4)构成,所述的石墨电极(2)布置在铜板一(3)和铜板二(4)之间,所述的铜板一(3)和铜板二(4)与石墨电极(2)之间通过螺杆(5)固定串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靖,何成林,杨遂运,张秋民,秦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东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