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包括:供电电源、辅助电源、LLC谐振电路、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和第二线性稳压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通过场效应管和第一三极管的设置,可使得当供电电源给辅助电源充满电后,供电电源自动切断对辅助电源的充电,避免浮充,从而使得静态功耗降低,提高整机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和第二线性稳压电路,辅助电源可通过第一线性稳压电路以大电流快速为LLC谐振电路供电,从而实现LLC谐振电路的快速启动,然后,辅助电源仅通过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对第一上电接入端和第二上电接入端供电,提高电流稳定性,避免大电流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供电
,尤其涉及一种辅助电源供电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学的发展,各种电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电源作为供电源头,其已经成为电能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满足电流稳定安全,开关电源中常常需要设计辅助电源和LLC谐振电路。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开关电源中,辅助电源的充电无法自动断开,容易造成浮充,增加损耗。此外,辅助电源与LLC谐振电路设计不合理,或者无法快速上电,导致开机启动时间较长,或者电路中电流过大,工作不稳定,甚至重载的时候无法启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辅助电源供电电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包括:供电电源、辅助电源、LLC谐振电路、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和第二线性稳压电路;LLC谐振电路设有第一上电接入端,辅助电源设有第二上电接入端;供电电源通过场效应管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并通过第一三极管连接场效应管;当第一三极管截止,场效应管导通;当第一三极管导通,场效应管截止;辅助电源通过第一线性稳压电路连接第七二极管正极,第七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和第二上电接入端;辅助电源通过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分别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和第二上电接入端,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可负载电流值大于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可负载电流值;第一线性稳压电路中设有第二稳压管,第二线性稳压电路中设有第三稳压管,第三稳压管的稳压值大于第二稳压管;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稳压管,其负极连接第三稳压管。优选地,供电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并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且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场效应管的漏极;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二上电接入端和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上电接入端连接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一电容的负极接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基极并连接第二电容正极,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优选地,第一电阻由不少于三个电阻串联而成,第二电阻由不少于两个电阻串联rfn 。优选地,第一线性稳压电路由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和第二稳压管组成,滤波电路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三电容,辅助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整流电路输入端,整流电路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稳压管负极和第七二极管正极,第二稳压管负极接地。优选地,第四电阻由不少于三个电阻并联而成。优选地,整流电路由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四电容组成;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作为整流电路输入端,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和第四电容的负极接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正极,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电容的正极,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作为整流电路输出端。优选地,第二稳压管负极连接有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由第五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组成;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稳压管的负极并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其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正极;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并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上电接入端。优选地,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包括第八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五电容、第三稳压管和放大管;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辅助电源,其负极通过第六电阻分别连接放大管集电极和第五电容正极,放大管基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其集电极,放大管基极还连接第三稳压管负极,第三稳压管正极接地;放大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九二极管正极和第十二极管正极,第九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二上电接入端,第十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优选地,放大管为复合三极管。优选地,放大管由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组成,第三二极管的基极作为放大管基极,第三二极管集电极作为放大管集电极,第四二极管发射极作为放大管发射极;第三二极管发射极连接第四二极管基极,第四二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三二极管集电极。本技术提供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通过场效应管和第一三极管的设置,可使得当供电电源给辅助电源充满电后,供电电源自动切断对辅助电源的充电,避免浮充,从而使得静态功耗降低,提高整机效率。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和第二线性稳压电路,使得,辅助电源可通过第一线性稳压电路以大电流快速为LLC谐振电路供电,从而实现LLC谐振电路的快速启动,当LLC谐振电路正常工作后,通过截止第七二极管,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失电,从而使得辅助电源仅通过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对第一上电接入端和第二上电接入端供电,提高电流稳定性,避免大电流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包括:供电电源、辅助电源PFC、LLC谐振电路、场效应管Q100、第一三极管Q1、第七二极管D7、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和第二线性稳压电路。LLC谐振电路设有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辅助电源PFC设有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o供电电源可通过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给辅助电源PFC充电,当辅助电源PFC充满,供电电源自动停止供电。辅助电源PFC通过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给LLC谐振电路供电,当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达到预设电压值,LLC谐振电路稳定工作。供电电源通过场效应管QlOO连接到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为辅助电源PFC充电,并通过第一三极管Ql接地。通过场效应管QlOO和第一三极管Ql的选通功能,可使得当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达到预设电压值后,供电电源停止对辅助电源PFC的供电,以避免浮充,使得静态功耗降低,提高整机效率。供电电源由交流电源和整流模块BDl组成,交流电源连接到整流模块BDl的输入端,整流模块BDl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l连接场效应管QlOO的栅极并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且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场效应管QlOO的漏极。场效应管QlOO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Dll的正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稳压管Dl I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场效应管QlOO的栅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连接第一电容Cl的正极,第一电容Cl的负极接地。第一电容Cl为充电电容,其正极与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等电势,随着第一电容Cl的充电,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电压值逐渐升高。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l基极。第一三极管Ql基极连接第二电容C2正极并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二电容C2的负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供电电源通过场效应管QlOO、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电容Cl给辅助电源PFC充电,并通过场效应管Q100、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给第二电容C2充电,当第二电容C2正极的电压值达到预设值,第一三极管Ql导通,场效应管QlOO栅极通过第一三极管Ql接地,场效应管QlOO截止,供电电源停止向辅助电源PFC充电。辅助电源PFC通过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分别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和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并通过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分别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和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o第一线性稳压电路由滤波电路、整流电路、放大电路和第二稳压管D12组成。滤波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容C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源、辅助电源(PFC)、LLC谐振电路、场效应管(Q100)、第一三极管(Q1)、第七二极管(D7)、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和第二线性稳压电路;LLC谐振电路设有第一上电接入端(VCC1),辅助电源(PFC)设有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供电电源通过场效应管(Q100)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VCC1),并通过第一三极管(Q1)连接场效应管(Q100);当第一三极管(Q1)截止,场效应管(Q100)导通;当第一三极管(Q1)导通,场效应管(Q100)截止;辅助电源(PFC)通过第一线性稳压电路连接第七二极管(D7)正极,第七二极管(D7)负极分别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VCC1)和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辅助电源(PFC)通过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分别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VCC1)和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可负载电流值大于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可负载电流值;第一线性稳压电路中设有第二稳压管(D12),第二线性稳压电路中设有第三稳压管(D13),第三稳压管(D13)的稳压值大于第二稳压管(D12);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第二稳压管(D12),其负极连接第三稳压管(D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富安,林森茂,
申请(专利权)人:天长市富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