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3861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其包括有储液容器、浸涂治具和气泵,浸涂治具呈中空状,且该浸涂治具的内壁与筒形件之间存在预设空隙,浸涂治具的内壁开设有浸涂槽,浸涂槽环绕于筒形件,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出液口,出液口连通于浸涂槽,储液容器连通有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上设有水泵,藉由水泵而将储液容器内的浸涂液输送至浸涂治具的顶部开口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而连通于储液容器,浸涂治具的内壁开设有气压槽,气压槽设于浸涂槽的下方,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第三管路而连通于气泵,藉由气泵输出的气流对气压槽加压而将浸涂液封堵于浸涂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避免浪费浸涂液和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浸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浸涂工艺中,如图4所示,以浸涂筒形件为例,是将筒形件11放置于浸涂箱10内的浸涂液中,由浸涂液对筒形件11浸泡后,将筒形件11取出,由于筒形件11需放置于浸涂箱10内,所以浸涂箱10需要较大的容积,并且要盛装较多的浸涂液,进而造成浸涂液浪费,特别是对于一些较昂贵的浸涂液而言,大大增加了浸涂过程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浸涂筒形件,以避免浪费浸涂液、降低加工成本的浸涂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其包括有储液容器、浸涂治具和气泵,所述浸涂治具呈中空状,且该浸涂治具的内壁与筒形件之间存在预设空隙,所述浸涂治具的内壁开设有浸涂槽,所述浸涂槽环绕于筒形件,所述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通于浸涂槽,所述储液容器连通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水泵,藉由所述水泵而将储液容器内的浸涂液输送至浸涂治具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而连通于储液容器,所述浸涂治具的内壁开设有气压槽,所述气压槽设于浸涂槽的下方,所述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三管路而连通于气泵,藉由气泵输出的气流对气压槽加压而将浸涂液封堵于浸涂槽内。优选地,所述浸涂治具的顶部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由浸涂治具的边缘向轴心方向逐渐凹陷。优选地,所述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两个进气口,两个进气口并联后通过第三管路而连通于气泵。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中,当筒形件插入浸涂治具时,浸涂治具的内壁与筒形件之间存在预设空隙,此时启动水泵,使得储液容器内的浸涂液经由第一管路而传输至浸涂治具的顶部开口处,之后浸涂液流入浸涂治具与筒形件之间的空隙,同时,利用气泵对气压槽增加气压,在气压的作用下将浸涂液封堵于浸涂槽内,使得浸涂槽处于满液状态,进而对筒形件的外表面浸涂,随着气泵持续运转,浸涂液内的浸涂液还经由出液口和第二管路回流至储液容器,使得浸涂液得以回收,并循环利用,其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有效避免了浸涂液浪费,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此外,本技术采用气压封堵的方式将浸涂液限制在浸涂槽内,从而防止筒形件与浸涂治具的内壁接触而造成划痕,避免影响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浸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浸涂治具的立体图。图3为浸涂治具的剖视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浸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结合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有储液容器1、浸涂治具2和气泵6,所述浸涂治具2呈中空状,且该浸涂治具2的内壁与筒形件11之间存在预设空隙,所述浸涂治具2的内壁开设有浸涂槽20,所述浸涂槽20环绕于筒形件11,所述浸涂治具2的侧部开设有出液口 21,所述出液口 21连通于浸涂槽20,所述储液容器I连通有第一管路3,所述第一管路3上设有水泵4,藉由所述水泵4而将储液容器I内的浸涂液输送至浸涂治具2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出液口 21通过第二管路5而连通于储液容器1,所述浸涂治具2的内壁开设有气压槽22,所述气压槽22设于浸涂槽20的下方,所述浸涂治具2的侧部开设有进气口 23,所述进气口 23通过第三管路7而连通于气泵6,藉由气泵6输出的气流对气压槽22加压而将浸涂液封堵于浸涂槽20内。上述浸涂装置中,当筒形件11插入浸涂治具2时,浸涂治具2的内壁与筒形件11之间存在预设空隙,此时启动水泵4,使得储液容器I内的浸涂液经由第一管路3而传输至浸涂治具2的顶部开口处,之后浸涂液流入浸涂治具2与筒形件11之间的空隙,同时,利用气泵6对气压槽22增加气压,在气压的作用下将浸涂液封堵于浸涂槽20内,使得浸涂槽20处于满液状态,进而对筒形件11的外表面浸涂,随着气泵4持续运转,浸涂液内的浸涂液还经由出液口 21和第二管路5回流至储液容器1,使得浸涂液得以回收,并循环利用,其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有效避免了浸涂液浪费,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此外,本技术采用气压封堵的方式将浸涂液限制在浸涂槽20内,从而防止筒形件11与浸涂治具2的内壁接触而造成划痕,避免影响产品质量。为了更好地将浸涂液注入浸涂治具2与筒形件11之间的空隙,所述浸涂治具2的顶部开设有凹口 24,所述凹口 24由浸涂治具2的边缘向轴心方向逐渐凹陷。为了使气压槽22内的气压更加均衡,所述浸涂治具2的侧部开设有两个进气口23,两个进气口 23并联后通过第三管路7而连通于气泵6。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其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有效避免了浸涂液浪费,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此外,本技术采用气压封堵的方式将浸涂液限制在浸涂槽20内,从而防止筒形件11与浸涂治具2的内壁接触而造成划痕,避免影响产品质量。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储液容器、浸涂治具和气泵,所述浸涂治具呈中空状,且该浸涂治具的内壁与筒形件之间存在预设空隙,所述浸涂治具的内壁开设有浸涂槽,所述浸涂槽环绕于筒形件,所述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通于浸涂槽,所述储液容器连通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水泵,藉由所述水泵而将储液容器内的浸涂液输送至浸涂治具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而连通于储液容器,所述浸涂治具的内壁开设有气压槽,所述气压槽设于浸涂槽的下方,所述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三管路而连通于气泵,藉由气泵输出的气流对气压槽加压而将浸涂液封堵于浸涂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涂治具的顶部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由浸涂治具的边缘向轴心方向逐渐凹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两个进气口,两个进气口并联后通过第三管路而连通于气泵。【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其包括有储液容器、浸涂治具和气泵,浸涂治具呈中空状,且该浸涂治具的内壁与筒形件之间存在预设空隙,浸涂治具的内壁开设有浸涂槽,浸涂槽环绕于筒形件,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出液口,出液口连通于浸涂槽,储液容器连通有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上设有水泵,藉由水泵而将储液容器内的浸涂液输送至浸涂治具的顶部开口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而连通于储液容器,浸涂治具的内壁开设有气压槽,气压槽设于浸涂槽的下方,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第三管路而连通于气泵,藉由气泵输出的气流对气压槽加压而将浸涂液封堵于浸涂槽内。本技术能避免浪费浸涂液和降低加工成本。【IPC分类】B05C3/09, B05C11/10【公开号】CN204710649【申请号】CN201520400987【专利技术人】李琨, 朱志翔, 刘孝, 覃源寿 【申请人】深圳市哲龙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浸涂筒形件的浸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储液容器、浸涂治具和气泵,所述浸涂治具呈中空状,且该浸涂治具的内壁与筒形件之间存在预设空隙,所述浸涂治具的内壁开设有浸涂槽,所述浸涂槽环绕于筒形件,所述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通于浸涂槽,所述储液容器连通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水泵,藉由所述水泵而将储液容器内的浸涂液输送至浸涂治具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而连通于储液容器,所述浸涂治具的内壁开设有气压槽,所述气压槽设于浸涂槽的下方,所述浸涂治具的侧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三管路而连通于气泵,藉由气泵输出的气流对气压槽加压而将浸涂液封堵于浸涂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琨朱志翔刘孝覃源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哲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