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液降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3745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3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液降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通过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上部的旋转格栅板和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下部的第二旋转格栅板将所述装置本体划分为上部加热区A、中部胶液降粘混合区B和下部冷却出料区C,该装置集合了加热-催化降粘-循环水冷却三个区域,其加热区域采用旋转格栅板和导流架相结合的设计,其胶液降粘混合区B设置有横向桨叶,搅拌中可以使胶液和催化剂接触更完全,以达到高温催化胶液降粘的目的,而在下部的冷却出料区C对降粘后的胶液进行冷却,最终使大粘度的胶液在间歇式操作以后,达到良好的降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胶液降粘装置
技术介绍
胶液(如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一般情况下粘度很大,如不进行降粘,很难从流道中流出进行利用。目前,胶液降粘的方法一般都是通过加热、加稀释剂或加入化学药剂来进行降粘。然而,单一使用加热法降粘不但消耗大量的热,存在着较高的热损耗和能量损失,其降粘也远远达不到效果,只能作为降粘的预处理方法;加入稀释剂可以提高降粘的效果,但是稀释剂价格较贵,增加了使用胶液的成本;而加入化学药剂来降粘这种方法不具有广谱性,不管什么条件都能降粘的化学药剂尚未发现,所以也限制了其应用。此外,用于胶液降粘的装置目前也鲜有报道,因此亟待开发设计一种简单且便于实现胶液降粘的胶液降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间歇式操作,即在一个装置内完成胶液降粘过程且有效缩短胶液降粘的时间同时减少资金与能源的浪费的胶液降粘装置。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胶液降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通过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内壁上的第一旋转格栅板和第二旋转格栅板将所述装置本体自上而下划分为加热区A、胶液降粘混合区B和冷却出料区C,在所述装置本体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口和多个蒸汽出口,在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其中:所述加热区A包括设置在装置本体内壁上的蒸汽加热装置、导流架和第一旋转格栅板,所述蒸汽加热装置沿圆周方向分布在装置本体内壁一周,为了防止装置本体内液体与加热器接触损毁加热器,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外层还设置有保护套,所述蒸汽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100?200°C甚至更高,用于初步蒸发胶液中的水和其他溶剂;所述导流架包括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内壁上的基架和设置在所述基架内的多条与中轴线夹角为30?60°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架用于向胶液降粘混合区B导流液体。所述胶液降粘混合区B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旋转格栅板、至少一个催化剂喷淋装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导流分散锥形盘、第三传动轴、横向桨叶和第二旋转格栅板,所述第二传动轴固定在所述导流架上,所述第一旋转格栅板和所述第一导流分散锥形盘自上而下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催化剂喷淋装置通过第一传动轴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第一旋转格栅板包括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内壁上的固定架和以辐射型沿所述第二传动轴外周延伸的多片能够沿叶片本体中轴转动的旋转叶片,所述第一旋转格栅板的基架与所述旋转叶片之间相互配合使所述第一旋转格栅板形成一封闭隔板,使第一旋转格栅板初始状态为一平面,截留通过导流板流下的胶液,当加热完毕后,第二传动轴旋转同时带动旋转叶片沿叶片自身中轴旋转,使叶片之间出现缝隙且缝隙不断增大,形成使加热区A与胶液降粘混合区B之间连通的格栅,所述第二旋转格栅板与所述第一旋转格栅板具有相同结构,所述第三传动轴固定在所述第二旋转格栅板上,所述横向桨叶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格栅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三传动轴连接;在所述加热区A的装置本体外壁上优选设置有保温层,有效节约热能。所述冷却出料区C包括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减速器、第二电机和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下部外侧的冷却水管,所述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格栅板下方的所述第三传动轴上,所述横向桨叶、所述第二旋转格栅板和所述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均通过所述第三传动轴连接到所述减速器和所述第二电机上,在位于第二旋转格栅板下方的装置本体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蒸汽出口,用于向装置外导出溶剂水或其它溶剂的蒸汽。所述第一导流分散锥形盘和所述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均为倒置漏斗形,所述第一导流分散锥形盘和所述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均为倒置漏斗形,所述第一导流分散锥形盘和所述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均与旋转传动轴之间形成45?60°的夹角。沿所述第一传动轴轴向设置有两个催化剂喷淋装置,每个所述催化剂喷淋装置沿所述第一传动轴均匀分布有四个喷嘴。所述横向桨叶的桨叶数目为2?4片且所述横向桨叶的长度与装置本体的内径相适应,使反应液搅拌均匀。所述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的边缘处间隔形成有与所述装置本体内壁接触的凸起结构,使进入C区经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导流的胶液可以沿装置本体内壁留下,经盘旋设置的冷却水管冷却。所述装置本体下部向内收缩为锥形,所述冷却水管盘旋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下部外侧,使进入冷却区的胶液得到充分的冷却。在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装置本体的多根装置支柱,优选为四根装置支柱。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胶液降粘装置集合了加热-催化降粘-循环水冷却三个区域,使大粘度的胶液在间歇式操作以后,达到良好的降粘效果;(I)加热区A域采用旋转格栅板和导流架相结合的设计,加热时,旋转格栅板为一个封闭隔板,截留住胶液在加热区A中加热蒸发溶剂,当加热完毕,第一旋转格栅板开始旋转,逐渐与导流架之间形成流通孔道,胶液就可以通过导流板顺势导流进入催化降粘区了,同时加热区A域采用蒸汽驱加热的方式,比普通用的煤-锅炉加热、电加热更加节能,且升温速度更快,减少了不必要的能耗浪费;(2)在胶液降粘混合区B设置有第一导流分散锥形盘和横向桨叶,使进入胶液降粘混合区B的胶液导流进入该区,同时下流过程中即与催化剂接触,而横向桨叶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中使胶液和催化剂接触混合更完全,以达到高温催化胶液降粘的目的;(3)在冷却出料区C设置有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和盘旋设置在装置底部的冷却水管,使进入该区的经降粘后的胶液通过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导流自装置内壁下流,并经过冷却水管充分冷却降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胶液降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胶液降粘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胶液降粘装置的第一旋转格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胶液降粘装置的第一旋转格栅板旋转状态下与导流架配合形成格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胶液降粘装置的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胶液降粘装置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6所示,该胶液降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通过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上部的旋转格栅板6和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下部的第二旋转格栅板14将所述装置本体划分为上部加热区A、中部胶液降粘混合区B和下部冷却出料区C,在所述装置本体顶部两侧设置有两个进料口 8和设置在两个进料口 8之间的三个蒸汽出口 11,在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18,其中:所述加热区包括设置在装置本体内壁的蒸汽加热装置20、导流架7和第一旋转格栅板6,所述蒸汽加热装置20沿圆周方向分布在装置本体内壁一周,为了防止装置本体内液体与加热器接触损毁加热器,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外层还设置有保护套,所述导流架7包括外径与所述装置本体内径相同的基架和设置在所述基架内的多条与中轴线夹角为60°的导流板,使胶液通过导流板的向装置中心汇集并流到下方;所述胶液降粘混合区B包括第一电机1、旋转格栅板6、两个纵向平行设置的催化剂喷淋装置2、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第一导流分散锥形盘5、第三传动轴12和横向桨叶9,所述旋转格栅板6和所述催化剂喷淋装置2分别通过第二传动轴4和第一传动轴3连接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液降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通过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内壁上的第一旋转格栅板(6)和第二旋转格栅板(14)将所述装置本体自上而下划分为加热区、胶液降粘混合区和冷却出料区,在所述装置本体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口(8)和多个蒸汽出口(11),在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8),其中:所述加热区包括设置在装置本体内壁上的蒸汽加热装置(20)、导流架(7)和第一旋转格栅板(6),所述导流架(7)包括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内壁上的基架和设置在所述基架内的多条与中轴线夹角为30~60°的导流板;所述胶液降粘混合区包括第一电机(1)、第一旋转格栅板(6)、至少一个催化剂喷淋装置(2)、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第一导流分散锥形盘(5)、第三传动轴(12)、横向桨叶(9)和第二旋转格栅板(14),所述第二传动轴(4)固定在所述导流架(7)上,所述第一旋转格栅板(6)和所述第一导流分散锥形盘(5)自上而下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4)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轴(4)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1)上,所述催化剂喷淋装置(2)通过第一传动轴(3)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1)上,所述第一旋转格栅板(6)包括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内壁上的固定架(61)和以辐射型沿所述第二传动轴(4)外周延伸的多片能够沿叶片本体中轴转动的旋转叶片(62),所述第一旋转格栅板(6)的基架与所述旋转叶片之间相互配合使所述第一旋转格栅板(6)形成一封闭隔板,所述第二旋转格栅板(14)与所述第一旋转格栅板(6)具有相同结构,所述第三传动轴(12)固定在所述第二旋转格栅板(14)上,所述横向桨叶(9)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格栅板(14)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三传动轴(12)连接;所述冷却出料区包括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13)、减速器(15)、第二电机(16)和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下部外侧的冷却水管(17),所述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13)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格栅板(14)下方的所述第三传动轴(12)上,所述横向桨叶(9)、所述第二旋转格栅板(14)和所述第二导流分散锥形盘(13)均通过所述第三传动轴(12)连接到所述减速器(15)和所述第二电机(16)上,在位于第二旋转格栅板(14)下方的装置本体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蒸汽出口(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音董页硕解洪祥王红科赵鹏邱晓宁周振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