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操作平台,包括护栏、平台板、底部框架以及支撑架。底部框架通过支撑架设置在钢柱上;平台板铺设在底部框架上;护栏沿着底部框架的周缘设置;底部框架包括多个框架单元;多个框架单元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环绕钢柱的框架结构;多个框架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和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固定在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的一端上;每一个槽钢上间隔分布多个通孔;相邻框架单元中的槽钢相互重叠并利用螺栓穿过相应的通孔组装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搭设用于钢柱安装及施工的操作平台。现有的操作平台通常根据钢柱截面的大小及形状设计,然而,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当钢柱的截面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时,安装上一节钢柱的操作平台将不再适合下一节钢柱的安装及施工,因此,需重新设计并制作与下一节钢柱截面的大小及形状相匹配的操作平台,导致工作量较大且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截面尺寸可调的操作平台。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操作平台,包括护栏、平台板、底部框架以及支撑架;其中,所述底部框架通过所述支撑架设置在钢柱上;所述平台板铺设在所述底部框架上;所述护栏沿着所述底部框架的周缘设置;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多个框架单元;所述多个框架单元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环绕所述钢柱的框架结构;所述多个框架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和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固定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的一端上;所述多个框架单元中的每一个槽钢上间隔分布多个通孔;所述多个框架单元中任意两个相邻框架单元中的槽钢相互重叠并利用螺栓穿过相应的通孔组装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框架单元中的每一个呈L形。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直部、水平部、倾斜部、连接部、基准部和调节部;所述水平部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竖直部的一端;所述倾斜部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水平部之间,且所述倾斜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直部和所述水平部连接,从而共同组成一个三角形架结构;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区域,包括两个耳板、第一连接销、支架耳板和第二连接销;所述两个耳板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竖直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销设置在所述两个耳板之间;所述支架耳板固定在所述钢柱上;所述支架耳板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销对应的缺口 ;所述支架耳板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销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销设置在所述缺口中;所述第二连接销穿过所述耳板及所述支架耳板上的所述通孔;所述基准部固定在所述钢柱上;所述调节部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底部并跨设在所述基准部。进一步地,所述基准部为焊接在所述钢柱上的槽钢结构,且所述基准部的腹板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基准部的翼板位于所述腹板的下方;所述调节部为焊接在所述竖直部的底部上的槽钢结构,所述调节部的腹板平行地贴设在所述基准部的腹板上,且所述基准部的翼板位于所述调节部的翼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直部、水平部、倾斜部、连接部和可调节螺栓;所述水平部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竖直部的一端;所述倾斜部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水平部之间,且所述倾斜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直部和所述水平部连接,从而共同组成一个三角形架结构;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区域,包括两个耳板、第一连接销、支架耳板和第二连接销;所述两个耳板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竖直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销设置在所述两个耳板之间;所述支架耳板固定在所述钢柱上;所述支架耳板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销对应的缺口 ;所述支架耳板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销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销设置在所述缺口中;所述第二连接销穿过所述耳板及所述支架耳板上的所述通孔;所述可调节螺栓穿设在所述竖直部的底部并固定在所述钢柱。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框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进一步包括第一 U形钢板和第二 U形钢板;所述水平部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U形钢板和所述第二U形钢板的开口朝着水平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 U形钢板的开口与所述第二U形钢板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 U形钢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二 U形钢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孔中;所述第一 U形钢板和所述第二 U形钢板的下臂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上方相互重叠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第一 U形钢板和所述第二 U形钢板的上臂位于所述水平部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 U形钢板和所述第二 U形钢板的上臂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多个框架单元中任意两个相邻框架单元中的槽钢的腹板穿设在对应的第一 U形钢板和第二 U形钢板的上臂之间的间隙中并通过螺栓将两个对应腹板锁紧,从而将对应的下翼板限定于对应的第一 U形钢板和第二 U形钢板的开口中。进一步地,所述平台板通过螺栓铺设在所述底部框架的槽钢上。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平台板包括板体和支撑板;所述板体铺设在所述槽钢上;所述支撑板垂直地设置在所述板体上,并夹设在所述槽钢的翼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护栏包括多个固定管、脚踢板、多个支撑管和铁丝网;所述多个固定管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上;每一所述固定管上间隔设置多个安装孔;所述脚踢板固定在所述固定管上;所述多个支撑管分别沿着水平方向、竖直方向设置而形成网状;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所述支撑管在水平方向上分别与所述固定管一一对应设置;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所述支撑管沿着竖直方向插入对应的固定管中,并通过穿设在所述安装孔中的螺栓锁紧。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平台还包括多个防风棚支撑架;所述多个防风棚支撑架环绕所述钢柱间隔设置;每个所述防风棚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钢柱上,另一端与所述护栏连接。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操作平台中多个框架单元中任意两个相邻框架单元中的槽钢相互重叠,并利用螺栓穿过相应的通孔即可将任意两个相邻框架单元组装在一起,可以根据钢柱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令螺栓穿过每两个相邻框架单元中的槽钢中相应的通孔,即可根据钢柱的截面形状和尺寸调节底部框架的尺寸,以与具有不同截面形状和尺寸的钢柱匹配,可方便地对截面尺寸变化的钢柱等施工,不需反复拆卸,有效地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操作平台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操作平台的支撑架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支撑架的顶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支撑架的底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中操作平台的底部框架与支撑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图1中操作平台的底部框架与钢柱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为图6中底部框架中槽钢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8为图1中操作平台的平台板与底部框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9为图8中平台板的底面示意图。图10为图1中操作平台的护栏的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护栏的支撑管和固定管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操作平台的支撑架与钢柱的连接关系示意图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操作平台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操作平台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操作平台包括护栏1、平台板2、底部框架3以及支撑架4。其中,底部框架3通过支撑架4设置在钢柱5上,平台板2铺设在底部框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栏、平台板、底部框架以及支撑架;其中,所述底部框架通过所述支撑架设置在钢柱上;所述平台板铺设在所述底部框架上;所述护栏沿着所述底部框架的周缘设置;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多个框架单元;所述多个框架单元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环绕所述钢柱的框架结构;所述多个框架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和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固定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一对槽钢的一端上;所述多个框架单元中的每一个槽钢上间隔分布多个通孔;所述多个框架单元中任意两个相邻框架单元中的槽钢相互重叠并利用螺栓穿过相应的通孔组装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坤,高勇刚,刘军,李金火,刘欢,凌伟,毛进,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