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密闭自锁水力锚,包括锚定机构,还包括密闭机构、解锚机构、自锁机构、中心管,所述锚定机构、密闭机构、自锁机构、解锚机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中心管外侧,所述密闭机构连接在锚定机构的上端,所述自锁机构下端连接密闭机构,自锁机构上端连接解锚机构,所述中心管上开设通往解锚机构的上进液孔,所述中心管上还开设有通往自锁机构的下进液孔。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蠕动以及结垢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井下配套工具;具体地说是密闭自锁水力锚。
技术介绍
注水井工作状态发生变化时,注水管柱在压力效应和温度效应影响下发生蠕动,严重影响甚至破坏封隔器系统的井下工作效果,大大降低了分层注水管柱寿命。为克服管柱蠕动,注水管柱中一般采用水力锚锚定管柱,降低管柱蠕动影响。目前常用的水力锚主要由锚体和锚爪组成。注水时,锚爪在液压的作用下伸出,卡紧套管内壁,锚定管柱;停注时,当油套压力平衡后,锚爪回收,解除锚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不足:1)锚定力受注水压力影响较大,当注水压力较小时,水力锚提供的锚定力不足以抵抗管柱的蠕动力;2)停注时,锚爪回收,锚定状态解除,注水管柱因温度效应引起的蠕动得不到解决,注水管柱有效工作寿命仍然收到影响;3)锚定管柱时,锚爪与锚体之间的空腔易结垢,导致锚爪难于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密闭自锁水力锚,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蠕动以及结垢等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密闭自锁水力锚,包括锚定机构,还包括密闭机构、解锚机构、自锁机构、中心管,所述锚定机构、密闭机构、自锁机构、解锚机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中心管外侧,所述密闭机构连接在锚定机构的上端,所述自锁机构下端连接密闭机构,自锁机构上端连接解锚机构,所述中心管上开设通往解锚机构的上进液孔,所述中心管上还开设有通往自锁机构的下进液孔。所述锚定机构包括锚体、锚爪、弹簧、压板、螺钉,所述锚体上开设锚孔,锚爪安装于锚孔内,在锚爪的内侧设置弹簧,在锚爪的外侧设置压板,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锚体上,将锚爪定位于锚孔内。所述密闭机构包括缸套、活塞,所述缸套内分为上下连通的上缸腔和下缸腔,所述活塞位于下缸腔内,下缸腔内灌满液压油。所述自锁机构位于上缸腔内部,自锁机构包括密封接头、密闭环、自锁剪钉、弹簧,所述密封接头上端通过螺纹与解锚机构连接,下端通过螺纹与缸套连接,所述密闭环上端与密封接头接触,下端设置弹簧;所述密封环与中心管之间连接自锁剪钉;所述弹簧下端定位于上缸腔底部的端台上。所述解锚机构包括上接头、挡帽、解锚剪钉、控制套、挡套、锁块、控制剪钉、止退环、解封套,所述控制套下端与挡套连接,上端通过挡帽与上接头外侧连接,所述控制套下部设置有止退环,所述控制套下方设置有解封套,中心管上端与上接头内侧螺纹连接,所述挡套内且控制套下方设置锁块,所述上接头与控制套之间连接解锚剪钉,所述解封套和挡套之间连接控制剪钉,所述解封套下部有止退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自锁机构使水力锚锚爪一旦坐卡后始终处于锚定状态,水井停注时锚爪不回收,降低温度效应引起的管柱蠕动影响;同时使得水力锚的锚定力只与整个过程中油管内产生的最大液压值相关,不受注水压力变化影响;2、密闭机构内部装满液压油,通过液压油的液压力使锚爪伸出或收缩,避免了注入水引起的腐蚀、结垢,提尚解卡的可靠性;3、解锚机构由剪钉控制,可通过上提管柱或旋转管柱,使剪钉剪断,解除水力锚对套管的锚定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密闭自锁水力锚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接头;2_挡帽;3_解封剪钉;4_控制套;5_挡套;6_锁块;7_上进液孔;8_控制剪钉;9_止退环;10-解封套;11_中心管;12-止退槽;13_密封接头;14_下进液孔;15_密闭环;16_自锁剪钉;17、23-弹簧;18_缸套;19_活塞;20_锚体;21_螺钉;22-压板;24_销爪。【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根据图1,密闭自锁水力锚,包括锚定机构,还包括密闭机构、解锚机构、自锁机构、中心管11,所述锚定机构、密闭机构、自锁机构、解锚机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中心管外侧,密闭机构连接在锚定机构的上端,自锁机构下端连接密闭机构,自锁机构上端连接解锚机构,中心管上开设通往解锚机构的上进液孔,中心管上还开设有通往自锁机构的下进液孔。锚定机构包括锚体20、锚爪24、弹簧23、压板22、螺钉21,所述锚体上开设锚孔,锚爪安装于锚孔内,在锚爪的内侧设置弹簧,在锚爪的外侧设置压板,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锚体上,暂时把锚爪定位于锚孔内。密闭机构包括缸套18、活塞19,所述缸套内分为上下连通的上缸腔和下缸腔,所述活塞位于下缸腔内,下缸腔内灌满液压油。自锁机构位于上缸腔内部,自锁机构包括密封接头13、密闭环15、自锁剪钉16、弹簧17,所述密封接头上端通过螺纹与解锚机构连接,下端通过螺纹与缸套连接,所述密闭环上端与密封接头接触,下端设置弹簧;所述密封环与中心管之间连接自锁剪钉;所述弹簧下端定位于上缸腔底部的端台上。解锚机构包括:上接头1、挡帽2、解锚剪钉3、控制套4、挡套5、锁块6、控制剪钉8、止退环9、解封套10。其中,控制套下端与挡套连接,上端通过挡帽与上接头外侧连接,控制套下部设置有止退环,控制套下方设置有解封套,中心管上端与上接头内侧螺纹连接,挡套内且控制套下方设置锁块,上接头与控制套之间连接解锚剪钉,解封套和挡套之间连接控制剪钉,解封套下部有止退槽。工作过程:锚定:向油管内加液压,液压通过中心管11的上进液孔7推动解封套10下移,剪断控制剪钉8,释放锁块6,止退环9进入止退槽12 ;同时,液压推动密闭环15,剪断自锁剪钉16,克服弹簧17的弹性力下移,推动活塞19,挤压内部的液压油,液压油经由中心管11与锚体21之间的空隙进入锚爪25所在空腔,锚爪25在液压油的压力推动下克服弹簧24的弹性力,伸出锚孔,锚定管柱。油管泄压后,密闭环15在弹簧17的弹性力推动下上移,与密封接头接触并密封,液压油压力高于套管内的压力,锚爪25在液压油的压力推动下仍然保持锚定状态。解锚:上提管柱,上接头I与控制套4之间的解锚剪钉3剪断;上接头I带动中心管11上移,当中心管11下端与锚体21上的胶圈脱离后,卸压,解除锚定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技术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主权项】1.密闭自锁水力锚,包括锚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闭机构、解锚机构、自锁机构、中心管,所述锚定机构、密闭机构、自锁机构、解锚机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中心管外侧,所述密闭机构连接在锚定机构的上端,所述自锁机构下端连接密闭机构,自锁机构上端连接解锚机构,所述中心管上开设通往解锚机构的上进液孔,所述中心管上还开设有通往自锁机构的下进液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自锁水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机构包括锚体、锚爪、弹簧、压板、螺钉,所述锚体上开设锚孔,锚爪安装于锚孔内,在锚爪的内侧设置弹簧,在锚爪的外侧设置压板,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锚体上,把锚爪定位于锚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自锁水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机构包括缸套、活塞,所述缸套内分为上下连通的上缸腔和下缸腔,所述活塞位于下缸腔内,下缸腔内灌满液压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闭自锁水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位于上缸腔内部,自锁机构包括密封接头、密闭环、自锁剪钉、弹簧,所述密封接头上端通过螺纹与解锚机构连接,下端通过螺纹与缸套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密闭自锁水力锚,包括锚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闭机构、解锚机构、自锁机构、中心管,所述锚定机构、密闭机构、自锁机构、解锚机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中心管外侧,所述密闭机构连接在锚定机构的上端,所述自锁机构下端连接密闭机构,自锁机构上端连接解锚机构,所述中心管上开设通往解锚机构的上进液孔,所述中心管上还开设有通往自锁机构的下进液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康,王宏万,张卫卫,咸国旗,罗阳,谭云贤,马艳洁,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