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频消音器,包括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外壳,在外壳内置有输入管和输出管,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进气孔,另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并封堵端口,在输入管位于膨胀腔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输入孔组;在输入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输入孔组,输入管的内部管路通过第二输入孔组连通至共振腔内;输出管的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另一端连通至出气孔,在输出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输出孔组,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输出孔组连通至第一阻性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消除废气全频段噪音的移频消音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音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移频消音器。
技术介绍
消声器作为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气噪声的一个关键部件,它是通过降低、衰减排气脉动压力来消除噪声。消声器可以分为前消声管和后消声管;通常在发动起中是将前消音管和后消音管组合在一起使用的。在图1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后消音管结构,其包括置于外壳内的输入管01,输入管01 —端连通外部,另一端依次通过U型管02和输出管03后输出至外部;在外壳和前述的所有管道之间填充有吸音棉,在U型管02和输出管03上开设有小孔组用来和消音棉配合构成阻抗复合型消音器,其消音效果并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消除废气全频段噪音的移频消音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频消音器,包括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外壳,在所述外壳内置有输入管和输出管;其中,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进气孔,另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并封堵端口,在所述输入管位于膨胀腔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输入孔组;以及,在所述输入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输入孔组,所述输入管的内部管路通过第二输入孔组连通至共振腔内;其中,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另一端连通至出气孔,在所述输出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输出孔组,所述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输出孔组连通至第一阻性腔。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内置有插管,所述插管的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另一端通过输出管连通至出气孔,在所述插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插管孔组,所述插管的内部管路通过插管孔组连通至第二阻性腔。优选地,所述外壳进一步地内置有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通过插管连通至膨胀腔,另一端通过输出管连通至出气孔,在所述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弯管孔组,所述弯管的内部管路通过弯管孔组连通至第三阻性腔。优选地,所述弯管为U型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废气在进入进气孔后,先通过共振腔对废气中的低频噪音进行共振消音;再通过第一输入孔组进行小孔喷注消声,使废气中的中低频噪音的频谱转移至高频;最后通过第一阻性腔消除高频噪音,实现噪音的有效去除。【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的后消音管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移频消音器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附图标注:1、第一腔;2、第二腔;3、第三腔;4、第四腔;5、输入管;51、第二输入孔组;52、共振腔;53、第一输入孔组;6、插管;61、左插管孔组;62、右插管孔组;7、U型管;71、U型孔组;8、输出管;81、左输出孔组;82、右输出孔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对本技术移频消音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移频消音器,包括外壳,在外壳内部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顺次的分隔成第一腔1、第二腔2、第三腔3和第四腔4,其中,第一腔1、第二腔2和第三腔3内均填充有消音棉。位于外壳内部的输入管5,其一端连通至进气孔,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后伸入至第四腔4,并封堵;同时,输入管5位于第四腔4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小孔的第一输入孔组53。那么,废气在由第一输入孔组53进入至第四腔4的过程中,废气中噪音的频谱移向高频或者超高频,使频谱中的可听见的噪音明显降低。此外,废气在达到输入孔组前,会通过共振消音结构进行前置消除废气中的低频噪音。具体地,共振消音结构包括开设在输入管5管壁上的第二输入孔组51以及共振腔52,废气由第二输入孔组51进入至共振腔52内,在预设的频率内进行共振消音,且共振腔52的共振频率由第二输入孔组51的孔径以及孔数来确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插管6 —端连通至第四腔4,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腔3和第二腔2后与位于第一空腔内的U型管7连通;在插管6的管壁上开设有位于第三腔3的右插管孔组62和位于第二腔2的左插管孔组61。那么,废气在由插管6进入至U型管7的过程中,会在第二腔2以及第三腔3内进行阻性消音,有效地衰减废气中的高频噪音。本实施例的U型管7相对于插管6的另一端连通至输出管8 ;同时,在U型管7的管壁上开设有U型孔组71。那么,废气在经过U型管7时,在由U型孔组71以及第一腔I组成的阻性消音结构内进一步地进行阻性消音,消除高频噪音。本实施例的输出管8相对于U型管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腔2、第三腔3后伸入至第四腔4,并由第四腔4上的出气孔连通至外部;同时,在输出管8位于第二腔2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左输出孔组81,在位于第三腔3的管壁上开设有右输出孔组82。那么,废气在由输出管8排出至外部时候,会经过左输出孔组81与第二腔2组成的消音结构以及右输出孔组82与第三腔3组成的消音结构进行阻性消音,目的在于完全地消除废气中的高频噪音。使得本实施例输出的废气仅含有微弱的噪音,此微弱的噪音主要是超低频,可预见的通过高密度,极细小的第二输入孔组51亦是可以去除该超低频噪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移频消音器,包括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外壳,在所述外壳内置有输入管和输出管,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进气孔,另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并封堵端口,在所述输入管位于膨胀腔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输入孔组; 以及,在所述输入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输入孔组,所述输入管的内部管路通过第二输入孔组连通至共振腔内; 其中,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另一端连通至出气孔,在所述输出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输出孔组,所述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输出孔组连通至第一阻性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频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内置有插管,所述插管的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另一端通过输出管连通至出气孔,在所述插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插管孔组,所述插管的内部管路通过插管孔组连通至第二阻性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频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进一步地内置有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通过插管连通至膨胀腔,另一端通过输出管连通至出气孔,在所述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弯管孔组,所述弯管的内部管路通过弯管孔组连通至第三阻性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频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为U型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频消音器,包括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外壳,在外壳内置有输入管和输出管,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进气孔,另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并封堵端口,在输入管位于膨胀腔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输入孔组;在输入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输入孔组,输入管的内部管路通过第二输入孔组连通至共振腔内;输出管的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另一端连通至出气孔,在输出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输出孔组,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输出孔组连通至第一阻性腔。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消除废气全频段噪音的移频消音器。【IPC分类】F01N1/08, F01N1/02【公开号】CN204716336【申请号】CN201520211558【专利技术人】王涛, 吴熙平, 张启智, 湛浦军, 韩强, 柳仲达 【申请人】北京市通州迪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申请日】2015年4月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频消音器,包括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外壳,在所述外壳内置有输入管和输出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进气孔,另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并封堵端口,在所述输入管位于膨胀腔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输入孔组;以及,在所述输入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输入孔组,所述输入管的内部管路通过第二输入孔组连通至共振腔内;其中,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伸入至膨胀腔内,另一端连通至出气孔,在所述输出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输出孔组,所述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输出孔组连通至第一阻性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吴熙平,张启智,湛浦军,韩强,柳仲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通州迪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