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3466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本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包括:安装于水池内的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位于水池上方的用于定位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的固定装置;安装于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下方的排泥装置;所述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包括开有排泥孔的漂泥收集器,连接并位于漂泥收集器下方的全密闭空腔浮球,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内的第一排泥管,位于第一排泥管底部的配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一体成型,现场安装简易,体积小、投资省,投入运行后无需值守,运维费用非常低;另外,可适应各种水质,使用场合广泛,可用于敞开式、封闭式、半封闭式等多种类型的处理池,对池形外观无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中漂泥的自动清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自主调节水位的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污水的生化处理中,由于污泥老化、生物泡沫等原因导致二沉池漂泥,漂泥会随出水流出,严重影响处理出水水质。目前大型水处理系统在二沉池表面设置刮泥机,刮除漂泥。这种刮泥装置一般设置在圆形、长方形等池形规则、敞开式的二沉池上,由电动设备驱动,循环运行。刮泥设备投资、运行维护费用较高,且无法应用于半封闭或封闭式二沉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包括:安装于水池内的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位于水池上方的用于定位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的固定装置;安装于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下方的排泥装置;所述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包括开有排泥孔的漂泥收集器,连接并位于漂泥收集器下方的全密闭空腔浮球,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内的第一排泥管,位于第一排泥管底部的配重块。如此设计,仅用小型水泵或自然落差为动力,运用自身浮力和配重块一次性调配自身平衡,运行中随液面自动调节高度,投资少、运维费用低、安装便捷、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无需人工调整。 作为优化,所述漂泥收集器为碟形。如此设计,便于收集漂泥,且效果较好。作为优化,所述排泥孔位于漂泥收集器的中心,第一排泥管垂直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的中心。如此设计,平衡性较好,使用效果更佳。作为优化,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于排泥孔上连接全密闭空腔浮球的提环、安装于水池池壁上端的固定臂、安装于固定臂端部、且位于提环正上方的转向滑轮、位于水池池壁上的手柄,连接提环和手柄、且经过转向滑轮的钢线。如此设计,仅对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起定位作用、不承重,损坏几率小,手柄转动时力矩很小。作为优化,所述手柄上设有定位锁扣。如此设计,可适应不同水位下精确控制整个装置的位置。作为优化,所述排泥装置包括设于水池池壁的预埋管,所述预埋管一端通过第二排泥管连接第一排泥管,另一端外接第三排泥管。如此设计,第三排泥管设置在水池外,与其他设备集中管理,运行检修方便,运维成本低。作为优化,所述第三排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如此设计,便于控制。作为优化,所述第三排泥管上开有支路为第四排泥管,所述第四排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和污泥泵。如此设计,设置加泵管道,切换方便,降低能耗。作为优化,上述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可采用钢铁、塑料、橡胶等多种材质制作,如此设计,结实、耐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一体成型,现场安装简易,体积小、投资省,投入运行后无需值守,运维费用非常低;另外,可适应各种水质,使用场合广泛,可用于敞开式、封闭式、半封闭式等多种类型的处理池,对池形外观无要求,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水池、2为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2.1为漂泥收集器、2.2为排泥孔、2.3为全密闭空腔浮球、2.4为第一排泥管、2.5为配重块、3为固定装置、3.1为提环、3.2为转向滑轮、3.3为固定臂、3.4为钢线、3.5为手柄、4为排泥装置、4.1为第二排泥管、4.2为预埋管、4.3为第三排泥管、4.4为第四排泥管、4.5为第一阀门、4.6为第二阀门、4.7为污泥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包括:安装于水池I内的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2 ;位于水池I上方的用于定位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2的固定装置3 ;安装于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2下方的排泥装置4 ;所述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2包括开有排泥孔2.2的漂泥收集器2.1,连接并位于漂泥收集器2.1下方的全密闭空腔浮球2.3,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2.3内的第一排泥管2.4,位于第一排泥管2.4底部的配重块2.5。具体的,所述漂泥收集器2.1为碟形。具体的,所述排泥孔2.2位于漂泥收集器2.1的中心,第一排泥管2.4垂直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2.3的中心。具体的,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设于排泥孔2.2上连接全密闭空腔浮球2.3的提环3.1、安装于水池I池壁上端的固定臂3.3、安装于固定臂3.3端部、且位于提环3.1正上方的转向滑轮3.2、位于水池I池壁上的手柄3.5,连接提环3.1和手柄3.5、且经过转向滑轮3.2的钢线3.4。具体的,所述手柄3.5上设有定位锁扣。具体的,所述排泥装置4包括设于水池I池壁的预埋管4.2,所述预埋管4.2 一端通过第二排泥管4.1连接第一排泥管2.4,另一端外接第三排泥管4.3。具体的,所述第三排泥管4.3上设有第一阀门4.5。具体的,所述第三排泥管4.3上开有支路为第四排泥管4.4,所述第四排泥管4.4上设有第二阀门4.6和污泥泵4.7。本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的安装方法和使用方法具体为:(I)将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放入水中,调整配重块的质量,使碟形漂泥收集器的外沿略低于水面;(2)连接第二排泥管、池壁预埋管和外部排放管路;(3)安装好外置小型污泥泵;(4)根据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放置的位置,在池壁上安装固定钢制固定臂,与全密闭空腔浮球连接部位安装转向滑轮,在池壁上安装带定位锁扣的手柄,用钢线连接提环和手柄,通过手柄调整钢线长度,从而固定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入水位置。(5)池外排放管路设置重力式直排管路和加泵强制排放管路,根据运行需要选择。漂泥量较小时: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和污泥泵11,在重力作用下漂泥随水自流入漂泥收集池。漂泥量较大时: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和污泥泵,在泵的作用下漂泥随水自排入漂泥收集池。上述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一体成型,现场安装简易,体积小、投资省,投入运行后无需值守,运维费用非常低;另外,可适应各种水质,使用场合广泛,可用于敞开式、封闭式、半封闭式等多种类型的处理池,对池形外观无要求。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于水池内的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 位于水池上方的用于定位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的固定装置; 安装于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下方的排泥装置; 所述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包括开有排泥孔的漂泥收集器,连接并位于漂泥收集器下方的全密闭空腔浮球,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内的第一排泥管,位于第一排泥管底部的配重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泥收集器为碟形或船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孔位于漂泥收集器的中心,第一排泥管垂直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的中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力式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水池内的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位于水池上方的用于定位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的固定装置;安装于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下方的排泥装置;所述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包括开有排泥孔的漂泥收集器,连接并位于漂泥收集器下方的全密闭空腔浮球,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内的第一排泥管,位于第一排泥管底部的配重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李超邢涛李贵海侯亚琴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